第42章 眉樓顧橫波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3499字
- 2025-04-11 09:05:00
五城兵馬司的官兵結成四列,足有百人,有火槍兵和手持刀矛。
吏目挑頭驅散人群,好讓副指揮帶人能夠下馬巡視此地。
剛剛到眉樓外,就見到外頭有二十余個壯漢堵住了大門,此時把目光都投了過來,副指揮大人只感覺這些個漢子都沒怕自己。
徐胤爵大喜,頓時喊出聲道:“哪位兵使在此宵禁?我乃魏國公府中世子!快與我拿辦了這些賊人!”
眾聲喧嘩,但徐胤爵的聲音洪亮,很多人都聽見了。
此言一出,外頭的副指揮使也是面容一肅,就要下令。
“錦衣衛(wèi)辦差,閑雜人等回避!”
門外眾多錦衣衛(wèi)并不多加糾纏,而是紛紛舉起一些竹刻、或是銅面的腰牌,竟有許多個百戶!
眾官兵心頭一凜,就是尋常兵卒也是退后不少人,就連眉樓內(nèi)的眾人也是面色大變,看向朱由檢等人的眼神都變了。
這可是錦衣衛(wèi)!
一大幫人都是!
這些就連徐家的家丁都不敢反抗了,頓時一個個被打倒在地。
“該死!”
徐胤爵大感不妙,他瞳孔微微一縮,但此刻他也是不敢輕舉妄動了。
和錦衣衛(wèi)作對?在眼下這個時局可不是什么好事。這已經(jīng)不是眾正盈朝了,一年多時間,廠衛(wèi)再次崛起,攀附皇權,配合皇帝打斷了大半個江南官僚的腰桿子。
文官集團此刻也是勢力大不如前,不能與王閹等宦官對抗了。
他們南方勛貴,則更是不如。
好在,朱由檢仁慈,并沒有說太多,他有點疲憊地吩咐道:“把那小娃娃帶上,咱累了。”
吳孟明立刻指揮兩個親信,去將女娃從老鴇手中奪走,老鴇戰(zhàn)戰(zhàn)兢兢,更是不敢多做什么舉動。
臨走了,朱由檢才看向徐胤爵,走到他邊上,在他耳側輕聲提醒一句道:“不用聲張,回家別忘了備好銀兩,朕會派人來取。”
朕?
他是?
皇帝!
徐胤爵陡然激靈,他的膝蓋都頓時哆嗦起來,整個人顫栗地看向朱由檢,若不是朱由檢提醒一句別動,他立刻就想要跪在地上請罪。
只是朱由檢可沒心思多看他,而是從錦衣衛(wèi)手上抱過那個十歲左右女娃,覺得有些沉,又將人小心地放到地上。打量一下女娃娃,身上沒什么傷,牽起小手朝外走去。
由吳孟明親自擠開人群,并取出腰牌喝令官兵撤回,那副指揮使見到上面刻著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吳孟明”,頓時面色大駭,“下官下官……”啰嗦了兩句,才覺察過來,立刻大聲命眾人散開,并頭都不敢回的帶著眾多官兵跑開,讓出通道。
在百姓的眼中,錦衣衛(wèi)那可是真正的兇神惡煞,在這些錦衣衛(wèi)亮明身份的那一刻,這條街的百姓,僅僅用了不到一炷香就全都消失了。
這可是錦衣衛(wèi),在對百姓的盤剝上,用的手段也是殘酷至極,都用不著詔獄,在外出辦差時,錦衣衛(wèi)懷疑哪個百姓有什么問題或者貪圖財帛,是真可能拉到無人地方一通好打,搶走金銀。
而一旦出了事,官府對錦衣衛(wèi)都是管不得的,只能由地方御史告到皇帝這來。
如此倒是可以坐轎輦了,吩咐轎輦,皇帝還牽著小女娃的手朝皇城走,吳孟明心中是叫苦不迭,此事肯定是瞞不住那些文官的,用不了兩天時間,他就得被言官痛罵一頓。
那些文官罵人,是真的很難聽啊!
大明朝崇禎三年的十月四日,文官們是就揪著此事不放,言官斥言紛至沓來。
中宮倒是未有冤責,而是懿安皇后前來,對朱由檢此刻的行徑有所提醒,并直言周皇后的賢德和謙遜,對于朱由檢的不端克制且忍讓,認為理應嘉獎。
對此,朱由檢答應的很痛快,賜下許多珠寶與黃金,并向懿安皇后允諾,會約束自己,回歸政務中。
但說是這么說,但是對帶回的小女娃,朱由檢很是在意,在懿安皇后走后,他就命人將小家伙帶到身邊來。
……
偌大殿宇,讓人特意加了許多的玻璃窗戶,陽光由一面面玻璃窗,投射到金鑾殿內(nèi),映射在皇帝本人的身上。
皇帝有些疲憊的處理著政務,直到小女娃踏入大殿內(nèi),他才抬頭看過去。
小家伙怯生生地走進來,用太監(jiān)教的禮儀朝著皇帝遙遙拜下:“奴婢顧橫波伺候主子爺萬歲金安……”
小小的個子,雙腳并攏,哆哆嗦嗦地站在皇帝眼前,她不敢抬頭去看皇帝萬歲爺,因為太監(jiān)警告的多了,那叫僭越,是對萬歲爺?shù)拇蟛痪矗?
顧橫波?那么巧?
“你,過來。”
咯噔!
顧橫波顫抖地更加厲害,但皇帝的聲音雖然平和,卻帶著不容置喙的口吻。
她邁出了一步,接著鼓足勇氣走出第二步。
朱由檢饒有興致得看著這小美人胚子,朝自己一步一步地緩緩走來,畏懼又不得不做的樣子,他似乎有些個理解,前些日子自己為何那么做了。
言官們的斥責之詞又能耐他如何呢?
就算罵的再難聽,于他而言,不過是些風聲而已,眼前的小娃娃就很有意思。
“顧橫波,名字很好。”
朱由檢由衷贊嘆。
“奴婢原名顧媚,只是要進眉樓,俗名不尚,于是自作主張取了個藝名。”
朱由檢恍然,的確是他沒想到的。
人女子進入青樓,煙花柳巷至此一生,困苦艱難常人無法想象。就是眼前十一歲的小小女娃,也會為了生計,去給自己替換個迎合文人的好名字。
這就是生活。
生存。
活下去。
“以后就由你來替王承恩,給朕研磨吧。”
朱由檢給顧橫波尋了個差事干,并看向身后的王承恩道:“宮中加設一個五品御墨供奉,就由顧橫波擔任。”
“是,皇爺,奴婢明白了。”王承恩規(guī)矩的答復道,隨即看向還在發(fā)愣的顧橫波,開口小聲提醒道:“這可是皇爺恩賞,還不快快跪下謝恩!”
“啊!奴婢、奴婢叩謝皇爺!”
顧橫波很懂事,只是呆愣著,經(jīng)由王承恩的提醒,連忙跪下磕頭謝恩。
朱由檢倒是無所謂,揮揮手讓她起來,讓她研墨。
今日還是有些事要他知道的。
就比方說,北方。
畢竟是已經(jīng)遷都到了南方,即便是快馬加鞭的加急戰(zhàn)報,也得用時半個月時間,方能收到。
一共傳來了三份奏疏,其中一封是來自于盧象升的匯報。
在宣大地區(qū)的互市情況變得不大穩(wěn)定,且蒙古人那邊馬匹因為寒冷天氣的問題,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餓死、病死。
良馬的價格飆升至二十石一匹,甚至最近有一支土默特部的分支趕到宣大,并遣派使者請求歸附。
宣大總督盧象升并不敢直接答應放人入關,于是便允許讓這些蒙古人,在距離宣大五里的區(qū)域內(nèi)生存,并給予了五千石糧食與其換取了大量戰(zhàn)馬,并告訴他們可以等待大明皇帝陛下的答復。
蒙古人愿意歸附,朱由檢還是愿意接納的。
歷史上的后金,在此時已經(jīng)是大幅縮水了勢力范圍,畢竟在喜峰口、遼東、朝鮮三場大戰(zhàn),打掉了近三萬的滿洲兵,最精銳的六千巴牙喇鐵騎至少報銷掉兩千多,外藩蒙古也戰(zhàn)死了上萬人,而皇太極拿來攻城的漢軍旗和朝鮮火槍兵,幾乎是全報銷了。
漢軍旗最慘,在幾場屠戮中,這些漢軍旗的家中被殺了個精光,一些人被毛文龍的內(nèi)應勾結吸引,造了皇太極的反,但是弓騎兵對火槍步兵畢竟還是碾壓,基本上皇太極沒費什么功夫,就把這股漢軍旗的叛軍給蕩平了。
這么一個巨大消耗,直接導致大金國對蒙古的幾大部落管控力是大幅度的下降。除了早期的外藩蒙古因為被編成了蒙古牛錄外,其他的蒙古部落再次成為了林丹汗與皇太極爭鋒的焦點目標。
這一支蒙古人大概就是兩邊劇烈消耗下,有余力逃到宣大附近的部落。
朱由檢很快就答應下來,但在批奏上具體說了,要求這些蒙古人賣掉好的馬匹給大明,而大明將提供庇護。
將這些蒙古人安置到陜甘的一些無人地區(qū),劃分一小塊土地,允許他們放牧,并且也允許他們?nèi)谌霛h人群體。
再就是對他們的蒙古勇士,朱由檢就是要求這些蒙古人至少要為大明提供一千名的騎兵,去洪承疇手下聽用,參與到蕩平流寇的戰(zhàn)事中去。
當然,大明會支付他們和明朝騎兵一樣的餉銀。
明朝的鐵騎可是很值錢的,兵餉也是所有軍種中發(fā)的最高的,沒有之一。
會騎射的騎兵比宣大的火槍騎兵,餉銀還要高一截。
還有另外一份疏言,是來自于大明的遼東,也就是朱由檢最仰賴的一員大將,孫傳庭。
孫傳庭直言不諱的表示,如果允許,他有一定信心,與后金這邊獲得一定優(yōu)勢。
他的意思很簡單,從寧遠補給,主動出擊,以夜襲或者長途奔襲的方式,攻打盤踞薊鎮(zhèn)北部,朵顏蒙古中,蘇布地控制的哈喇慎部。
言明了自己調查的結果,哈喇慎此時總人口約莫兩萬,擁有六千到一萬名的善戰(zhàn)青壯,只要自己出其不意的發(fā)動攻勢,能夠有能力肅清這一叛逆明朝的后金外藩。
對此,朱由檢思索良久,看待孫傳庭的意思,很明顯是要用騎兵沖擊的方式,長途奔襲至后金勢力范圍的邊緣,突擊殺傷哈喇慎。
這場戰(zhàn)斗顯然必須用到大部分的遼東騎兵,也就是遼東鎮(zhèn)的全力出擊。
成功的概率很大,畢竟現(xiàn)在的后金國,最大對手從大明,變成了擁有一定札甲、布面甲騎兵的林丹汗。
雙方正圍繞一圈搖擺的外藩蒙古部落,進入角力賽中,沒什么精力能夠及時干預到哈喇慎。
這次朱由檢還是沒能好好的一口氣,確定下來孫傳庭的奏疏,于案前揣摩,喝茶,依靠上龍椅休息。
躊躇兩個多時辰,最終才在奏疏上添上一個“準”字,交代下去速辦。
解決掉兩件大事,剩下一件軍事奏疏來自甘肅鎮(zhèn),一個叫神一魁的邊軍士兵,拉扯上千邊軍隊伍造反,掀起一些波瀾,聚攏一些想要南下的流民,隊伍漲到了八千!
但很快就被虎踞于此的曹變蛟部擊敗。
曹變蛟親率不到兩千的弓馬鐵騎沖殺,一萬八千名所部官兵趕到時,神一魁的兵馬已被殺敗。
曹變蛟親手將之陣斬!
主心骨一死,剩下四千流民頓時四散奔逃,曹變蛟在甘肅鎮(zhèn),再次威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