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煉鋼與鍋爐蒸汽機!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3433字
- 2025-04-09 09:40:00
朱由檢是知道明朝鋼材質量水平有限的,他本來就不奢求,考慮到用木炭來替換掉煤炭。
所有目前正在制作的刀劍、鎧甲和燧發槍,并在鐵水狀態時,混雜加入二厘的木炭粉,使得鋼鐵已經是有了些許的提升,至少接近現實中的中低碳鋼性能。
并且朱由檢通過長期的實驗,發現爐甘石似乎有點東西,或許是鎳、鉻都能化合物,他不記得原料了,經過反復熔煉,將部分剔除的物質加入鋼材,有所提升硬度和韌性。
朱由檢來了興致,甚至命手底下最好的劍匠,替自己打造了黃金柄,并且兩側沿著血槽,給雕琢金龍花紋的雙手重劍,的確是滿足了朱由檢的虛榮心。
朱由檢在崇禎三年的七月中旬,終于是搞出來了第一臺蒸汽機鍋爐。
蒸汽鍋爐內材料,使用柞木和兩片銀托,在鐵制鑲嵌下的活塞表現的相當不錯。
根據他自己的使用,即使一刻不停的進行機械運動,這種柞木材料的活塞,也可以進行持續四到五天的不斷往復運動。屆時只需要拆開爐口,將活塞內部柞木更換,就能重新恢復動力。
完成了這個,剩下的動力結構不成問題,朱由檢是親自設計了適配的泵力結構,像齒輪軸、滑輪組等部件,用鑄造工藝制作,又命人鋪設了一條環形軌道,將這臺形貌丑陋的巨大“蒸汽機車頭”,用牛馬牽到軌道上,真的搞出了一臺能夠不需要牛馬牽引,就能不斷奔跑,并且拖拽在身后的六、七千斤重貨物!
消息傳出,很快就引起不少,與皇帝保持商貿合作的商人注意。
這些商人早就聽說了皇帝在搞類似“木牛流馬”的機械設備,而且還是親力親為,親手畫草圖和打造關鍵材料,這可太吸引人了。
紛紛找自己廠子正在監察的太監,表示想要覲見皇帝,前去一看究竟。
這得到了朱由檢的允許,他早就開始賺“專利費”了。他的內帑可是花錢如流水,他搞蒸汽機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的盤剝這些商人。
求之不得!
幾十個商人聚在皇帝的杰作面前,對著正不斷向前奔跑的巨大鐵罐頭,追著指指點點。
蒸汽機腦袋上的頂爐,不斷冒著熱滾滾的蒸氣,兩個小太監站在后頭脫掉了長袍子,一人時不時費力地用鍋鏟將小碎煤塊鏟起,丟入鍋爐下方的燃燒倉,另有一人是時不時地拉動鼓風箱,將皮質氣倉內的空氣推進到鍋爐中去。
蒸汽機車的奔跑速度并不快,比人的尋常腳程略微快那么一丟丟,卻依舊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震撼。
它還拉著六千多斤的東西呢!
這可至少得用十頭牛,你才敢拉這么多東西吧?
而眼前這個鐵疙瘩,連著他自己,加兩個太監,以及六千斤的東西,至少重一萬一千多斤吧?
商人們是議論紛紛,顯然是興趣不小。
幾個紡織業的商人也在其中,眼中光芒閃爍。
這玩意兒哪里是鐵疙瘩,分明就是金山銀山吶!
用這個替換水力那破玩意兒,自己得多賺多少銀子?這個叫蒸汽機的玩意兒,力道遠比水利大的多,而且僅僅是消耗煤炭和水,這才幾個錢?
“陛下!這個蒸汽機,可否大量造出來,賣于我等?這第一臺我愿出白銀四千兩!”
第一個報價的竟是一個船商,他感慨不虛此行,心想自己要是有了這玩意兒,我只需要增加一些推動的機械結構,就能替換掉人力槳板。
用車船結構的話,速度絕對能趕得上西洋人的艦船,甚至更快!
歐羅巴人那種追求高航速的船型,犧牲了裝貨量,而他只要提升了速度,就能大量的往返商船,大大提升海上貿易的效率。
他甚至有信心,要是有了蒸汽機推力,大明的船只就能航行的更遠,或許不久的將來,自己就能跑去歐羅巴做貿易了!
當然,在沒有太多海盜的話……
只是可惜,四千兩剛剛叫出,后邊就有人打斷他。
“陛下!我愿出八千兩銀子!”
“可真小氣!這可是皇帝陛下親自打造的寶物,區區八千兩,你們也配叫出口!”一個胖的出奇的商人嘲諷,隨后恭敬的向朱由檢諂媚道:“我愿出八千兩黃金!獻于陛下!”
此言一出,立刻讓眾人偃旗息鼓,朱由檢也多看了他一眼,露出些許驚訝的表情道:“你這商人可真有錢??!”
“為吾皇獻上點小小心意而已,陛下親自打造的寶物,豈可用金錢衡量價值?”胖子諂媚至極,令朱由檢很舒服。
了解了一下,這確實是眼下的一位皇商,經過朱由檢的提拔,是大明商會中很有名氣的一位人物,叫錢躍升。
錢躍升是蘇州富商,家資殷實,光是錦衣衛查到的各地銀行存款就有白銀二百萬兩,黃金十七萬兩,至于是否還有其他錢財存著,尚未可知,絕對的江南有錢人。
朱由檢很受用他的恭敬,但并未同意。這可是技術啊,哪能就這么賤賣了?而是推出“專利”這一概念。
蒸汽機將作為皇帝手中的技術資源,將只售賣技術和圖紙,原理以及各種參數,將來大明朝利用蒸汽機技術,無論燃燒原料和其他地方有任何改變,皇帝就在你這個步驟,收取一成的利潤。
無論你如何使用蒸汽動力,都得收錢。
至于技術價值,賣固定的五百兩白銀。
商人們都頓住,有人微皺眉頭,有人則是古怪的看向皇帝。
一買一賣很合適,但要是你這玩意兒就形成慣例傳統,年年收、月月收,那可就得吃掉商人們不少利潤空間啊。
但是,皇帝面前,總是會有人第一個帶頭叫好的。
這人當然就是錢躍升這個蘇州富商了,他是僅僅想了兩個呼吸,就立刻叫好,應聲表示他愿意成為第一個向皇帝簽合同契書的皇商。
并且是立刻拿出江南各地銀行,此時依舊在使用的銀票,剛剛好是五百兩銀子。皇帝也很高興,與其簽下契書,并授意邊上的大太監給他帶到自己的御用匠廠,將圖紙之類的資料整合一份給他。
有了第一個,立刻就有第二個、第三個,很快商人們又進入到了瘋搶模式。
皇帝笑呵呵的,一一簽下契書,那可是御筆親手書寫的,哪怕到民間,光是朱由檢的御筆親書,在民間去賣都價值不菲。
總計七十人,共收入三萬五千兩白銀的收入,朱由檢感慨,賺錢不易啊。
費了好幾個月,自己這位皇帝可是親力親為啊,終于是把這筆錢賺到手了。
別的不說,自己這一下,每年光是這個蒸汽機利潤,恐怕就得有數十萬兩白銀的內帑收入,自己給內帑金的收入,這已經翻了幾倍了。
林林總總,現在算每年的內帑收入,恐怕已不下三四百萬兩的白銀。
要知道天啟年的年景好時,一年也就才一百幾十萬兩的皇莊收入。
忙完這事,他立即吩咐,擴大蒸汽機的數量,并且要求先至少制造三十臺,給兵仗局、銀監司使用。
馬六甲城的戰報也終于是到了,朱由檢翻閱戰況,當得知吳三桂正帶著這么多黃金、白銀以及各種財貨,往南京趕時,他也是吃驚于這么大一筆財富的量,這可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估。
但他很快就明晰了其中的意味。
這筆金銀財貨,顯然不是葡萄牙自己的東西。
葡萄牙商人貿易中,因為和西班牙同屬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與明朝貿易量正在銳減,配合西班牙參與到歐洲三十年戰爭中,這筆錢貨顯然不只是這葡萄牙人自己的,是歐洲各方勢力拿來輸送回歐洲,暫時儲存的。
被大明遠征馬六甲截胡,令人唏噓。
朱由檢感慨,自己算是搶了一大筆本該用于結算歐洲那幫雇傭兵的工資了,簡直是造孽啊。
歐洲銀行家以及大商人,絕對是要將朱由檢從祖上十八代開始算,罵個狗血淋頭。
朱由檢仁慈的心啊,真的是痛苦不已。他對葡萄牙人其實是很有好感的,這可是歷史上會救援明朝的好西夷,比西班牙那些雜碎人品好多了,他不可能束手不顧明葡間的友誼,很快決定,將其中的瓷器、茶葉、三萬兩屬于葡萄牙自己的黃金、以及十一萬兩白銀,單獨分出來。
葡萄牙駐澳門的上任甲必丹,馬士加路也原本是已經到了呂宋,準備回葡萄牙述職的,但得知明朝大軍突然的進攻馬六甲城,他是以最快速度趕往北京。
又在大員島附近遇到鄭一官的船商,得知明朝皇帝遷都,便半路折返至寧波。
講真的,明朝突然的大舉進攻馬六甲,他是非常吃驚的。
明朝雖然海外貿易很看重,但現在北方的韃靼人才是大明的敵人??!他們葡萄牙和明朝可是有澳門的貿易口岸,有經濟往來,怎么突然就打起來了?
大明可是在貿易里頭,相對還是比較講信譽的,而且在朝貢體系中,也是十分大方,怎么就突然的動手,打了馬六甲城呢?
葡萄牙人不能失去馬六甲城?。〗^對不能!
光是每年停泊海港收取的關稅,那就是十萬枚杜卡特金幣,再加上蔗糖、香料種植園的財富,如果售賣也至少價值五百萬雷阿爾。
但是等他趕到寧波,并費了大力氣,用了四天時間搞到寧波的禮部呈文,連忙馬不停蹄的坐船趕往內地南京。
到南京又花了兩日整理公文,在禮部官員的要求下花了大半天整理儀容,得到允許后前往南京的皇城。
馬士加路也真沒什么心思,來欣賞秦淮河兩側的美景,但也觀察到,南京的人口太稠密了,貿易繁榮到可怕,到處都是人和漕工。
并且路上有披著簡易鮮亮甲胄的官兵,成列的在岸上巡視,人多但是井然有序。
得到皇帝的召見,馬士加路也是內心忐忑。他對于大明朝,那可比西班牙人對明朝的了解要深入多了。
認為兩萬人就足夠打敗明朝,那家伙見到的多半是衛所兵,兩萬西班牙軍隊在面對當年的李成梁遼東鐵騎,完全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這個帝國擁有比整個歐洲,還要多幾倍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