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在哭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長合
- 3154字
- 2025-03-31 10:41:06
遠方的山側,一大片的正黃旗、鑲黃旗旗幟招展,兩萬多滿蒙騎兵皆是一人雙馬,蒙古人甚至許多都是一人三馬。
這么大一波兵馬匆匆趕來,斥候們早早占據了山腳正在徘徊。皇太極帶著的正黃旗也頗為狼狽,領著兩旗在繞過哈喇慎部的時候,竟然碰上了蒙古人。
要說了,你在哈喇慎蒙古部遇到蒙古人不是很正常嗎?
對啊,但皇太極碰上的卻是林丹汗的蒙古兵??!
又是好一陣廝殺。
原本皇太極并不把這帶了幾萬蒙古游牧放在眼里,這些個蒙古人雖然也善于騎射,但無論是紀律還是甲胄,都和滿洲大爺差遠了,何況他手里可有一萬大幾千的滿洲大爺兵,善戰的老滿洲不下八千,就該是一場碾壓局。
但誰想得到,林丹汗的幾萬漠南蒙古兵馬,不僅僅是大量蒙古人穿上了甲胄,竟然還有大約一千個騎兵身上,裹著形制古怪的明盔明甲!
這大大出乎皇太極的意料!二者在哈喇慎的領地上作過了一場,皇太極依舊獲得了勝利,但令他十分震驚的是,這一場戰斗,他滿洲大爺加上蒙古人的聯軍折了五百八十三人,而林丹汗才被打死了不到一千!
什么概念?
有了鎧甲后,這些個漠南蒙古騎兵,竟然能和他大金國的滿洲大爺們折騰一下手腕了!
好在是林丹汗的中軍被鑲黃旗中的一隊人馬突擊,打了個正穿,林大汗也就知趣的帶著蒙古騎兵快速的離開了戰場。
好在趕上了,皇太極有些激動的隨部眾上了燕山見到代善,兩人竟都頗為感慨,兄弟之間過于激動,相擁一塊兒,代善稱呼了一句“老八”,而皇太極也是淚目,叫了一聲“二哥”。
但是很不合時宜的連串炮銃轟響,打斷二人的相逢,皇太極離著不到百步位置,兩枚炮彈砸在地上,轟的炸響。
皇太極嚇得朝后縮了縮,并眼睛向下看去,看到明軍陣仗,有些惱怒道:“這些明賊,怎么那么多人?”
“昨日留了個活口,說是來自湖南的兵,問了些話,大概是明朝的崇禎皇帝調集了大半個天下來到此處,并且還有個宣大總督在這坐鎮,打了一輪又一輪,但明軍似乎是有了監軍太監和大臣在,那些明軍即便打不過我大金的強兵,但就是一波波的涌上來廝殺?!?
“剛剛發現,我這里是一點火藥和箭矢都沒了,大汗你若是再不來,我是無論如何都要撤了。”
代善的抱怨皇太極沒有在意,擺擺手,問道:“這山下有多少明朝兵馬?可有騎兵?”
代善思索片刻,點點頭答道:“總共有三支騎軍,一支是侯世祿的一千騎,打了那么久,剩下應該不到三百騎了,另外就是吳三桂的寧遠三千騎和一個叫曹變蛟的不到兩千騎?!?
皇太極還想說什么,但是代善將拉到更后方,指揮兵馬和已經沖鋒上來的明軍廝殺,正黃旗、鑲黃旗兩部兵馬的加入,頓時讓進攻上來的幾路明軍吃了個癟,不到半個時辰,就丟下了六百多具尸體,倉促潰退,而皇太極則命八旗的老滿洲趁機席卷下山,沖擊明軍大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滿蒙騎兵剛剛伴隨著明軍潰兵到了大營前不足二百步遠時,眼前的老滿洲已經看到,在山腳立足的明軍大營柵欄后側,已經擺好了劃分兩排的幾千明朝火銃手,并且里頭的中央,都是架齊了長桿的斑鳩銃!
這些明朝火槍兵后方,才是上萬名手持紅纓槍的步卒,當然這并非所有明軍,整個大營為環狀三鎮,彼此距離一里距離,都是一樣,最前列是火槍兵,后方大部矛兵,再后還有持刀、持劍或者銃槍的官兵。
盧象升不是傻子,他是第一時間就發現,明軍各路兵馬編制太多,管理不便,容易把各司其職變成大難臨頭各自飛,于是他利用這些個地方兵畏懼錦衣衛和太監的心思,與王承恩商議后,把太監兵和錦衣衛打散,混跡三軍,給予督戰斬殺潰兵的權責。
所以在滿洲大爺殺下上來的時候,這些明軍哪怕恐懼騎兵,也不敢朝后逃跑,這是要被身后的那些督戰太監們當場斬殺的!
重箭一枚枚的洞穿明軍面門,但是明軍大陣并且朝后潰去,而是在潰兵和滿蒙韃子騎兵接近到百步內,頓時是煙火爆響,噼里啪啦的火銃,在極近距離給了正要勒馬退回的滿蒙兵一次暴擊!
只是第一輪就打下馬來滿蒙騎兵近百人,緊隨其后就是第二輪、第三輪,速度飛快的轉換射擊,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并沒有使用火繩來點燃火藥,而是舉銃就打,打完就朝身后跑去,而督戰的太監和錦衣衛也退后,到矛兵身后去。
面對長槍如林的明軍大部壓上來,滿州大爺們紛紛勒馬并且拋射羽箭,明軍頓時攻勢一頓,但還是一大群人涌來,沖著人和馬就戳,長矛亂戳亂刺,不少潰兵也被殺了,被太監喝令去殺滿蒙騎兵。
這一戰下來,明軍損失雖然慘重,但是兩黃旗也是被打了個猝不及防,尤其是那些火銃手,一口氣報銷了四百多個滿蒙騎兵,而加上明軍矛兵的戳刺戰法,又干掉超過三百個!
一戰就沒了一千人?
皇太極有些愁了,雖然明顯明軍傷亡遠超自己,剛剛的明朝潰兵被火銃打死就有數百個,又被督戰的太監、錦衣衛亂砍一通,再加上被滿蒙騎兵騎射打死的大幾百人,這皇太極到了此地,就干掉了至少兩千多明軍。
但是這底下的明軍宛如頑石,鐵打不動!
明軍也太多了!
等到騎兵們回到山上,不少馬已經是跑不動了,山太高了,馬都沒吃飽肚子,自然是沒能力去蹬這么高的山了,剛剛就有不少騎兵是馬力不足,被明軍朝著背后大概十步二十步,用三眼銃或者鳥銃打下來的。
皇太極不由得陷入了哀傷,他垂著頭,看著山下的戰場,這些日子,漫山遍野都是后金、大明戰死的兵將,令人望之動容。
邊上的代善原來是指望他皇太極帶著兩黃旗三萬多人助陣的,但現在一看,兩黃旗加上原本就有半數的蒙古韃靼,現在也只有兩萬了。
“大汗!我滿洲的八旗兒郎斷不可盡喪于此??!”
有人哀痛出聲,這是個老滿洲將佐,悲痛欲絕道。
代善正要發怒,邊上一個親兵稟告他道:“仇巴衲第三個兒子,剛剛沖陣戰死了。”
代善面色不善,但是他還是發現,兩黃旗和兩紅旗的大金兵丁們都嗚嗚嗚地哭起來,最開始是幾百個,然后數千,最后整個燕山的滿蒙人都哭起來。
太慘了!
這些個屠殺了遼東數十萬漢人,每個人手上沾滿漢人血的滿洲兵,全都嗚嗚嗚地哭泣。
有死了父親的。
有死了兄弟的。
有死了兒子的。
甚至像剛剛那個將佐一樣,死了好些個兒子的都不下數百個。
后金出征蒙古和大明,都得征發國內所有過了十四歲的男丁,努爾哈赤打毛文龍的散在大山中的隊伍時,也時常征發十五六的男丁。
整個大金國,這些滿洲大爺里頭,老滿洲就三萬多點,絕大多數都是娃娃兵、青年兵。
大金國也就二十三萬人丁左右,哪怕算上幾個投靠的蒙古部落,也不過就三十來萬,現在呢?
山腳之下,盧象升手中長刀杵在地上,作為文官,卻宛如劉綎般威武。
底下的眾多將佐紛立左右兩側,近八萬人馬的明朝官兵聚集于此,一些官兵被吩咐準予撤往附近的屯堡吃糧,其余的守住陣地,有序等著一部人馬吃嚼完了,再輪到下一部。
這是盧象升的軍令,因為后金兵馬是騎兵,如果開爐灶,是極其容易在生灶時被突襲的,于是盧象升就安排官兵們一隊隊的去最近的邊堡吃糧,那里有兩百個皇帝親自,從北京城內買下勛貴家的廚子,來薊鎮給盧象升做后勤,不只是廚子,還由京城方向,將各種牛羊雞鴨宰殺供養此處的官兵,明朝的邊軍官兵們發誓,在邊關,別說是肉腥了,就是糧食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吃,這個年頭想吃點好的,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眼下什么光景?
聽說是皇帝親自去勛貴們家里談了,給他們帶來了手藝極好的大廚,還親自去了宰殺牛羊的地方,并且從山西商人那買了大量的蒙古黃羊,命那些個廚子每日都得宰殺十五頭豬、十只黃羊,一頭牛,還有雞鴨之類的,則隨意了,這些都是給兵士們吃的。
原本預計是要給幾十萬兵馬供應糧食和肉的,但是錦州被圍,只能供養孫傳庭,并依賴他救援錦州城了。
“督師!建奴們在哭!”
有一隊夜不收回來,連忙半跪在地上稟告道:“不只是一部分人哭,燕山上頭至少也有萬人大哭,聲音大的隔兩里地都聽到到!”
盧象升聞聲陷入了思慮,他是真沒想到,這場曠日持久,打到第三個月的薊鎮之戰,滿蒙的人馬損失慘重到令建奴在戰場上就大哭了。
這樣想起來……
日頭西斜,有小半遮掩到了山頭以下,光華映照整片天空,殘紅如血。
映射在盧象升眼中,漫山遍野的尸首,顯現的這不僅僅是末世景象,倒有幾分令人窒息的蒼涼感。
仿佛天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