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節:何為當今社會中的奇跡》。
兜兜看著那放大字號、染上鮮艷朱紅色的[奇跡]兩個字--它們生硬地嵌在畫面正中,被暖黃色所包裹:
“你別說--叫[奇跡]還真是怪怪的。”
李查克仍舊倚靠著墻壁。他搓搓巴掌,前伸出頭、斜斜望著屏幕:
“這個培訓資料不僅僅針對漢語母語的地區,教材有時候也要拿來培訓歐洲、美洲以及拉丁美洲的人員;[奇跡]這樣的叫法之前更容易理解、也更受歡迎。”
“而且我不是說了嘛,表征僅僅只是稱呼之一;你剛剛都用了好幾個代稱。”
李查克的視線從屏幕上轉回來,卻看見兜兜剛從包廂的角落櫥柜里拿了紙筆、正認認真真地記著筆記:
“兜兜?這么認真啊,還記筆記?會不會太暗了?”
兜兜頭也不抬,水筆留下忽淺忽深的痕跡、把紙張戳得滿是破孔:
“喔,沒事,我看得見啦。不是記給我的,準備記下來給我同桌看的:過兩天她到我家玩《怒之鐵拳》的時候給她看看,我光用腦子記又記不住。”
“今天晚上看起來會比較有意思,得讓她也知道才行。”
數學家從沙發上直起身子,抻長脖子打量兜兜的筆記:
“原來兜兜你真的有...朋友?還會到你家里去玩?”
似乎察覺到了自己話語中的危險,數學家連忙又修改了內容:
“額--我的意思是,我以為這個世界上除了敵人之外全是你的朋友?”
兜兜扭過頭,瞥了數學家一眼:
“哈?你不就是我朋友嗎?今晚我還到你家玩過來著。你是不想跟我當朋友了?”
數學家難得挺直的脊背、忽地又縮起來:
“啊?啊?沒有啊!怎么會,是我嘴笨、嘴笨...我這人比較不擅長社交哈...”
他說著還摳摳指關節,尷尬地笑了兩聲。
數學家腦子里已經開始浮現兜兜同桌是如何被生死攸關的恐懼震懾,不得不陪兜兜玩游戲的情景了--乃至于不由自主地與之共情起來:
“你同桌也知道--你有這種...這種超能力?她不覺得奇怪嗎--你其他同學不覺得奇怪嗎?那為什么都沒人知道你這些...特殊的地方...”
咔嚓!
兜兜放下不小心被自己折斷的水筆,又打開一根新水筆的筆蓋:
“我都說了嘛,我又不藏著掖著;她當然知道呀。其他人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我又沒問他們,他們也沒問我;我也不會讀心--”
數學家的腦袋湊得更近了:
“也就是說...其實學校里都以為你是個--是個--平凡的學生。是這樣嗎?這也太...奇怪了:咳,不是。”
似乎意識到自己失言,他連忙找補:
“我的意思是--兜兜的才華怎么可能掩蓋得住啊?就像那句古話:[錐處囊中,其末立見];這么多同學竟然都沒發現兜兜這種天才,真是瞎了眼。”
兜兜終于抬起視線。熒屏中的光藍幽幽的,勾勒出他眨也不眨的雙眼:
“博士,你幾個小時前還沒這么會拍馬屁啊?怎么突然這么油嘴滑舌?”
...
至于李查克--聽到兜兜話語的他則皺起眉頭;剩下半張臉隱在包廂的昏暗里、也不知道到底在思索些什么。
他從襯衫的胸衣口袋里拿出眼鏡、對著熒屏投出的燈光打量,若有所思:
“兜兜、博士,你們先看吧--有關鍵的地方我會提醒的。”
另一邊,嵌在墻壁里的屏幕仍在播映。
突如其來的女聲,開始了她昂揚頓挫、懷揣飽滿情感的嗓音:
“[奇跡],是最小單位的愿望。它的實現,代表了人類與世界之間--”
滴!
一聲輕響,畫面停滯了。
“怎么又暫停?”
兜兜話語里的起伏越來越少--這是不祥的信號。
李查克放下按著操作臺按鍵的手:
“不好意思,這里還有一層誤導,差點忘記去掉了。瞧我這傻腦子,哈。”
喀嚓:
兜兜手掌里的水筆又折斷了一根--
不耐似乎逐漸有了實質,在包廂里翻滾。
可李查克好像根本沒聽到這刺耳的聲響。他重新轉過身,在操作臺的面板上調整起了電視的RGB色域,面板按鈕啪啦啦作響。五顏六色閃過,原本暖黃的底色、變作了亮到有些刺眼的藍--
原本顯眼的字幕也被濾去,在藍的底色中、浮出一層模糊的蒼白:
李查克接著又按下靜音,然后才繼續進行播放:
“直接看文字就好。語音部分全都是誤導用的內容。”
字幕滾過屏幕:
[‘奇跡’是一系列復雜現象的統稱,現階段僅能由超心理學與感知力學進行理論解釋、尚不能經由實驗復現與證實;目前所有已知案例均為孤例。]
[首先請學員拋開舊有的認識,重新建立對‘奇跡’這個單詞與概念的認知。]
[跟隨以下表格,對字母與單詞進行聯想。]
---
MIRACLE:
M--多重人格失調(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謀殺(Murder)。
I--失眠癥(Insomnia)/欺詐(Imposture)。
R--逆行性失憶(Retrograde amnesia)/強奸(Rape)。
A--精神失常(Aberration)/縱火(Arson)。
C--循環性精神病(Cyclothymia)/偽造(Counterfeiting)。
L--間歇性遺忘(Lacunar amnesia)/盜竊(Larceny)。
E--鐘情妄想(Erotomania)/勒索(Extortion)。
---
冗雜的、表格似的文字浮出屏幕--英文、中文與符號各自混雜在一起;加上那模糊發顫的畫面,看著讓人眼珠子發疼。
兜兜偏過頭、連筆記也不寫了--他的視線像是成了實質,猶如兩柄金屬鑄成的長矛、扎向站在屏幕旁邊的李查克:
“什么亂七八糟的?要背?記不住。你英語很好?我暑假英語作業你幫我做?”
開了空調的錄像廳包廂,忽地變得太過寒冷--數學家抱住膝蓋、往沙發角落里又縮了縮。
李查克雙手不由自主地在四周摸索、想找個遮蔽物,但周圍只有垂落的墻紙:
“這個...反正都是壞詞,記住這股不好的氛圍感就好了--”他用指節抹開鼻頭上不知道什么時候冒起的汗珠、訕訕一笑;“我們傻逼公司是這樣,愛讓英文母語的人負責培訓工作、搞這些沒用的,我快進一下。”
他低頭避開兜兜的目光,趕緊點下快進按鍵;舊的表格褪去,新的字母浮現。
---
[目前已知誘發‘奇跡’出現的兩種原因:]
[一.精神障礙與心理疾病。具體可查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
[二.違反社會文化道德倫理,或當地法律法規的行為。根據所在國家與地區,須查閱不同的文獻資料。]
[以上兩種情況,均可能產生‘奇跡’;但兩種原因所產生‘奇跡’的效果,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規律差異:百分之一十五的案例,過往檔案同時包含了以上兩種情況。]
兜兜皺緊眉頭,眼睛瞇成一條縫。他懷著上課看投影儀里教案般的虔誠心態,不住地支支吾吾:
“唔。唔?唔...”
李查克抬起手在屏幕上指指點點,他幾乎有些想要把角落的掃把撿起來當成教鞭:
“我們一般分開叫。前面那種叫病人,后面的叫罪人;這樣比較好記、也簡潔。出任務的時候還更方便分類。”
[由第一種原因所產生的奇跡,大多無法進行自主控制、調節或終止奇跡的生效。]
[由第二種原因所產生的奇跡,大多需要執行儀式性行為進行調用:儀式性行為的具體程序并未發現明顯規律性。]
[除背景調查外,奇跡的激發方式是唯一一種成因鑒別手段。]
[目前發現的所有案例,均由以上兩種原因產生。]
“哈。”
原本保持沉默的數學家忽地發出一聲嗤笑:
“現在這個社會,誰沒有犯過錯...或者得過病呢?有人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嗎?除了那些年輕的--”他望了眼兜兜,自己截斷了話頭。
李查克對數學家的感嘆不置可否,只是繼續將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