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劍派滅門第十日,燕橫和木桑,帶著楊鵬舉和祖大智一行出了嘉峪關,踏上前往西域的道途。
雄偉的嘉峪關城樓在身后漸行漸遠,仿佛是中原大地投來的最后一道留戀目光。
眼前,是廣袤無垠的戈壁荒灘,黃沙漫天,狂風呼嘯著,似無數厲鬼在耳邊嘶吼。
沙粒如細小的針,扎在臉上、手上,生疼生疼的。
燕橫裹緊了身上的衣衫,騎著劣馬,在荒蕪之地頂風前行。
行了幾日,偶爾能見到一些殘破的烽火臺,它們像是被歲月遺忘的哨兵,孤獨地佇立著,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如今的落寞。
再往深處走,綠洲開始出現,那一片片翠綠,在荒蕪中顯得如此耀眼。
離開綠洲,繼續前行,遠處的雪山映入眼簾。
皚皚白雪覆蓋的山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圣潔的光芒,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階梯。
燕橫看著巍峨蒼山,心中感嘆。
曾幾何時,他最大的夢想,不過是聽風,看云,做個懶骨頭。
酷的像風,野得像狗,不招人喜歡,倒也自由。
如今硬生生被這個時代,逼成了自己不愿意的模樣。
“木桑道長,我聽人說過,日月神教當年的總壇就在西域,我們這次去西域,不會碰見日月神教吧?”
離中原越遠,祖大智越是心慌。
他和楊鵬舉這些時日,在燕橫指點下可說是武藝大漲,但想到日月神教,心中還是忍不住發怵。
木桑的聲音從風沙中傳出:“你說的是日月神教的前身明教,當年明教總部確實在西域光明頂。
后來朱元璋借助明教之力打天下,明教總部就從西域搬至中原。朱洪武得天下后,打壓明教,殘余明教之人成立日月神教,總部建立在黑木崖。”
祖大智有些咋舌:“這么說來,日月神教豈不是有三百年歷史了?”
燕橫伸手擋住撲面而來的風沙:“何止三百年,明教本源于波斯,興起于唐朝,在中原之地延綿有近千年歷史了。”
明教源于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所創的阿薩辛教,阿薩辛教在波斯建立后,發展迅速,教中諸多事務由三大長老負責。
三大長老分別是長老之首的教中圣女伊瑪目、霍桑和穆薩。
穆薩本是漢人,其祖上為絲綢之路上的大商賈,為躲避五胡十六國時的戰亂,避禍定居于波斯。
司空家秉承家訓,雖居于海外,卻不忘記自身有中華血脈,故而司空家子孫后代,自幼熟悉中華文化,穆薩的漢名就叫司空摘星。
司空摘星幼年時,父親曾帶其遠赴中原,游歷天下,他雖遠居波斯,對中原大勢,風土人情等中原文化卻是頗為了解。
他不僅學富五車,精通數種語言,還是位武學高手,又因殷實家世之故,雖有中華血脈,卻憑借過人的才華被選為阿薩辛教派長老。
唐朝武周皇帝年間,司空摘星與霍桑對阿薩辛教義產生異議,于是兩人棄阿薩辛教于不顧,各率教中信仰各自教義的忠心弟子,攜手前往中原,并相互約定鼓勵,要以自己理念為目標,在中華大地開創出一番新的天地。
兩人雖為才學超人之輩,但在傳授教義手段上卻差異甚大。
霍桑對中原文化、各種風俗不甚了解并尚存疑慮,于是選擇了遠離大唐重鎮、商旅要道的偏僻村莊來傳播。
而司空摘星深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有數千年的沉淀,若從鄉野入手,必不會被朝堂接受,結果只會淪落為三流教派,于是先從物華天寶、豪門云集的長安入手。
司空摘心本是能言善思之人,憑借其儒雅的形貌,高華的談吐,不久便聲名廣播,可輕易出入長安王侯將相之府,令大唐廟堂不再有排斥之心。
至此,司空摘星方才著手建立教派,翌年創立明教。
司空摘星雖行事穩妥,但中原人士對外來宗派排斥之大,超乎想象,不久便受江湖各派暗中打壓,以至明教舉步維艱。
便在此時,累世之交徐昭夢聞得司空摘星勉強支撐明教,于是傾盡全力贈出大筆錢財,讓其渡過難關。
有此錢財,明教迅速壯大,未出十年,明教聲名已凌駕于中原諸多門派之上。
司空摘星更在波斯建立了明教波斯分教,以培養教中后備人才,將新鮮血液不斷補充。
又過數年,司空摘星見官員腐敗,民不聊生,加之明教教眾甚多,竟有了移天易日的不臣之心,想讓明教替代大唐。
于是司空摘星靜下心來潛心研習武學,并悟出了絕世武功乾坤大挪移,由此明教聲勢更盛,幾與天下第一大幫少林比肩。
隨后,司空摘星獨上嵩山少林,百招之內便以乾坤大挪移大敗少林方丈苦乘大師的大慈大悲千手式。
至此明教鋒芒所指,群雄辟易。
然則,明教教眾眾多,難免良莠不齊,常有教中弟子借明教之名,飛揚跋扈,行不軌之事,武林中人大多懼怕明教之名,敢怒不敢言。
明教本是異域傳入的教派,其中諸多教規不合中原習俗,中原武林本有排斥之心,如今明教弟子行為不檢,敵視明教者與日俱增,并私底下稱其為魔教。
于是丐幫牽頭,聯合昆侖派、崆峒派圍攻明教分舵,不想因消息走漏導致大敗,明教更是不可一世。
司空摘星被明教的連續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江湖之上,再無人可擋其鋒芒,于是開始向朝堂插手,不想此舉引起了大唐王朝的恐慌。
武周皇帝去世后,唐中宗頒布‘破立令’,宣布明教為邪教,勒令其解散。
司空摘星再一次頭腦發熱,竟想向唐王朝開戰,唐中宗大怒,下令徹底鏟除明教,格殺勿論。
朝廷在少林等各派的協助下,一舉擊殺了明教眾多高手,只有教主司空摘星及少數人得以逃脫。
此事之后,明教一下子成為眾矢之的、過街老鼠,江湖各派紛紛趁此出手,遍布于全國的的各個分舵也被剿滅,明教陷入低谷。
司空摘星只得率領一部分教眾回到波斯,另一部分明教弟子卻也四散中原,茍活于世。
唐朝之后,每逢亂世皆能看到明教身影。
北宋年間,明教化名摩尼教在民間招攬信徒,因明教教眾皆食素,忌葷腥,又因摩與魔同音,所以宋廷以食菜事魔教稱呼。
宋朝甚至對食菜事魔教,立下嚴苛的法律針對。
“凡結集立愿斷絕飲酒及勸人食素,皆將為首人從徒二年斷罪,鄰州編管”。
“諸吃菜事魔,或夜聚曉散,傳習妖教者,絞;從者,配三千里;婦人千里編管。”
“托幻變術者減一等,皆配千里;情涉不順者,絞。以上不以赦降原減,情理重者奏裁。”
“非傳習妖教,流三千里,許人捕,致死財產備賞,有余沒官。其本非徒侶而被誑誘,不曾傳授他人者,各減二等。”
大名鼎鼎的九陰真經創始者黃裳,也是因為前往福州任職之時,對待明教教徒,多采取重兵鎮壓之策,少有留情,慘遭滅門。
黃裳悲憤之下,為了復仇,才創出九陰真經這一絕世奇功。
木桑三人坐在馬上,聽著燕橫講述有關明教的武林秘辛,津津有味。
“想不到魔教勢力這般龐大,怎么也消滅不干凈。”
燕橫嘆息一聲:“亂世將至,民不聊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會尋求精神寄托。所以這些邪教魔教應運而生,想要根治,唯有到了太平盛世,他們失去寄生的土壤,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三人心有戚戚點頭認可。
黃沙漫天,突然,一陣急促的駝鈴聲打破了沙漠的寂靜,燕橫抬頭望去,只見遠處塵土飛揚。
一群人騎著駱駝正朝這個方向疾馳而來。
“是馬匪。”曾來過西域的木桑,臉色凝重:“他們在追殺獵物。”
被馬匪追殺的,是一群老弱婦孺,衣衫襤褸,面露驚恐之色。
婦女們緊緊抱著孩子,老人則拄著拐杖,步履蹣跚。
馬匪們卻毫不留情,他們揮舞著刀劍,嘴里發出猙獰的笑聲,如同惡鬼般緊追不舍。
偶爾有青壯試圖攔截馬匪,卻根本不是馬匪對手。
馬匪們很快就追上了那幫老弱婦孺,下手毫不留情,刀劍無情地揮出。
婦女們的尖叫聲、孩子們的哭泣聲和老人的哀嚎聲交織在一起。
有人摔倒在地,馬匪們毫不理會,直接從他身上踐踏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