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內心很是溫柔細膩的男生。
和其他的男孩子不同,他心思很是細膩,總是可以觀察到一些不經意之間的小動作、小事情和小細節(jié)。
那時他還敢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舉手,說“我以后想成為能看懂經濟新聞的人”,可后來父親生病,家里的積蓄都花在了醫(yī)藥費上,他忙著兼職賺錢,成績一落千丈,這張紙條也被壓在了箱底,直到上周整理舊物時才重新找到。
晨讀結束后,數(shù)學課代表抱著一摞試卷走進來,試卷右上角的分數(shù)用紅筆寫得格外醒目。林嶼川的心跳快了幾分,直到看見自己試卷上的“71”分,還有老師用紅筆寫的“進步明顯,繼續(xù)加油!”,他才松了口氣。
蘇曉湊過來看了一眼,笑著說:“你看,只要按班規(guī)第五條‘每日整理 3道典型錯題,每周日復盤一次’來做,肯定能進步。
我記得你上周才整理了 4道題,這周就整理了 11道,果然有效果!”林嶼川摸著試卷上的紅勾,忽然覺得眼眶有點濕熱。
他想起上周三晚自習,他對著一道解析幾何題發(fā)呆時,數(shù)學老師走過來,沒有批評他,而是蹲下來跟他說:“班級文化墻上寫著‘星火不熄,奮斗不止’,老師知道你家里有困難,但學習是慢功夫,你愿意努力,就已經很棒了。”
那天晚上,老師給了他一套精簡版的知識點手冊,還幫他梳理了常考題型的解題思路;蘇曉也主動提出,每天課間幫他講一道錯題。
這些細碎的溫暖,像點點星火,慢慢驅散了他心里的迷茫。
午休時,教室里很安靜,大部分同學都趴在桌上睡覺,只有少數(shù)人還在做題。
林嶼川按照班規(guī)第七條“午休可自主安排 1小時學習時間,需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從書包里掏出了《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
書里的專業(yè)術語像天書,“邊際消費傾向”“流動性偏好”這些詞看得他頭暈,但他還是拿出筆記本,把不懂的地方一一抄下來,打算下午問政治老師。
書的扉頁上,許可欣的名字旁邊,是他當年用鉛筆寫的“向許可欣學姐學習”,如今鉛筆痕跡已經淡了,他卻用紅筆在旁邊畫了個小小的星星,像在給自己打氣。
“你也對經濟學感興趣嗎?”身后傳來輕輕的聲音,是周悅。
她手里拿著一本《經濟學原理》,封面上貼著星火班的徽章,“我爸爸是經濟學老師,我偶爾會看一點。這本書有點難,你要是有不懂的,可以問我,或者我們一起查資料?!?
周悅的笑容很溫暖,像午后的陽光,“對了,下周五有班級讀書分享會,按照班規(guī)第十一條‘每月舉辦一次讀書分享會,分享內容不限,鼓勵跨學科交流’,你可以把這本書帶過去分享呀,肯定很特別。”
林嶼川愣了一下,然后點了點頭。他從來沒有在班級活動中主動分享過,以前總覺得自己成績不好,沒什么可分享的,可現(xiàn)在,他忽然想試試。
他想告訴大家,這本書對他的意義,想告訴大家,他也想成為像許可欣那樣,能從容談論“就業(yè)與未來”的人。
下午的物理課上,老師講的是電路分析。
林嶼川聽得很認真,手里的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不僅抄了老師講的知識點,還畫了電路圖的易錯點標注。
當老師提問“如何計算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時,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舉起了手。
雖然回答時有點緊張,漏掉了“忽略導線電阻”的前提,但老師還是表揚了他:“林嶼川同學今天主動舉手,值得鼓勵!班級文化里說‘敢于嘗試,就是進步’,大家要向他學習?!?
教室里響起了掌聲,林嶼川坐下來時,偷偷看了一眼窗外。
梧桐樹葉在風中輕輕搖晃,陽光透過樹葉,在課桌上投下跳動的光斑,像他此刻雀躍的心情。放學后,星火 3組的成員留在教室里,按照班規(guī)第十條,進行物理測試前的互助復習。
組長是學習委員陳陽,他把大家的錯題本收集起來,找出高頻錯題,寫在黑板上:“這道‘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題,有四個同學錯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蘇曉負責畫圖,陳陽講解知識點,林嶼川則負責記錄大家的疑問,遇到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討論,直到每個人都明白為止。
“林嶼川,你看這里,電源內阻不能忽略,所以路端電壓 U=E-Ir,之前你算的時候直接用了 U=IR,所以結果錯了?!?
陳陽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上次錯題本里也有類似的問題,現(xiàn)在明白了嗎?”
林嶼川點了點頭,在筆記本上寫下“電源內阻的影響”,旁邊畫了個星星。這是他們小組的習慣,把重點知識標上星星,代表“需要重點記憶”,就像班級文化墻上寫的“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變成照亮前路的星火”。
復習結束時,天已經黑了。林嶼川收拾書包時,發(fā)現(xiàn)抽屜里多了一張紙條,是蘇曉寫的:“明天物理小測加油!我把電路分析的易錯點整理在這張紙上了,你可以看看。對了,讀書分享會別緊張,我們都會支持你的。”
紙條的末尾,畫著一個小小的星火徽章,和他書包上的一模一樣。
林嶼川背著書包走出教學樓,晚風帶著桂花的香氣,吹在臉上很舒服。
他抬頭看向天空,星星已經出來了,一閃一閃的,像教室里的燈光,也像同學們眼里的光。
他摸了摸書包里的《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想起昨天許可欣最后跟他說的話:“這本書我找了很多年,沒想到在你這里。嶼川,我記得你初三時說過想‘看懂世界’,別放棄那個夢想?!?
原來,有些約定,從來沒有被時間打敗。
就像班級里的那些班規(guī),不是冰冷的條款,而是同學們一起遵守、一起成長的見證;就像“星火班”的文化,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每個人用努力匯聚起來的溫暖力量。
林嶼川攥緊了書包帶,腳步輕快,此時此刻,他知道,從這個被晨光照亮的清晨開始,他的世界,已經悄悄重啟了。
走到巷口時,他忽然想起什么,從書包里掏出筆記本,在最后一頁寫下:“今日星火,明日朝陽。許可欣學姐,等我讀懂那本書的那天,再跟你好好聊聊‘就業(yè)與未來’。”
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在安靜的巷子里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