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經驗主義
- 快婿
- 我的長槍依在
- 2155字
- 2025-04-04 22:47:04
覺得在陛下心里,趙立寬的功勞已大到不只要獎賞其自身,連養育培養他的高郡王一家都要論功行賞了。
都是朝堂多年的老油條,誰會聽不出話外之音。
心里想陛下這會不會過了?
但仔細一想或許陛下真被前線戰敗嚇壞了,如今局勢突然逆轉,自然對力挽狂瀾的趙立寬恩寵有加。
陛下接著說明意圖:“今日讓諸公過來有兩件事,一是議論前線賞罰。二是議定前線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趙立寬的功績該如何賞賜,孔炿那邊如何處置,各位各抒己見。”
話音落下,眾人左右相視,沒有出來說話的,互相謙讓。
只有禮部尚書曹晚林立即出列:“陛下,以老臣之見應將其從左衛大將軍提為左衛上將軍,加賞俸祿。
我朝以孝治天下,應兼賞其父母,昭示鄉里,以為天下人榜樣,家鄉的驕傲。
至于前線部署,老臣一竅不通。”
陛下突然來了一句:“他無父無母。”
曹晚林愣了一下,點頭入列。
相公吳光啟出列:“臣以為曹公所言合理,從三品左衛上將軍是合適的封賞。
既足以獎賞其功勞,又不太過。
趙立寬終歸是少年人,提拔太快容易讓其驕傲自滿,臣以為亦可在其他方面給予嘉獎。”
陛下問道:“什么方面?”
吳光啟拱手:“臣在宣州便偶識趙立寬,其雖是郡王女婿,但自小無父無母,郡王就算再愛厚,也是寄人籬下,是個可憐孩子。
如今他為朝廷立功受賞,臣請賞賜田院,讓其有個安家落腳之處。”
上方陛下聽了連連點頭,乃至擰眉道:“吳相公考慮得周全。
不錯,他也快成年了,總不能一輩子寄人籬下。”
“宅店務在洛陽有房一千二百余間,挑釁一處上好的宅院賞賜給他。”陛下道,“同時封賞其夫人高氏為三品淑人。”
陛下說著,旁邊的翰林院承旨連提筆記下。
在場十余人神色各異,但人人都能品出,陛下對趙立寬這年輕人十分愛厚,他自己加官進爵不說,還賞賜洛陽的上好宅院,那可是有價無市的東西,還愛屋及烏,連他夫人也加賞三品淑人。
不過這封賞可能也有看在高郡王面子上的原因,因為三品已經比趙立寬本人都高一級了。
衛王咬牙切齒,從三品武官!
手下那些廢物讓他們早下手一個個推三阻四,前線瀘州的戶部侍郎書信里再三向他保證給趙立寬的糧草已經克扣斤兩結果不見成效。
現在就是他想動也要掂量了。
要知道六部尚書也不過正三品官,這趙立寬如今居然成了從三品的武將!
雖然在權力上依舊與六部尚書天差地別,但也是朝廷大員了,他也不敢明目張膽去動手,差點把牙咬碎。
“至于孔炿.......”父皇嘆口氣:“罰其俸祿一年,讓其戴罪立功。”
十余人默然,沒多說什么,畢竟如果臨陣處置大帥,必會對軍心造成打擊。
“接下來西南的戰事你們有什么意見?”
衛王想也不想,他此時只感覺腦子漲熱,一股子火氣上涌,如中邪般心里什么都不想,只想無論如何不能讓趙立寬接著立功。
不能讓趙立寬再立功!
立即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應就此大勝,叛軍怕了,我軍也損失慘重,即派使者和他們議和!必能成事。”
此話一出,殿里安靜了一會兒。
前幾天說議和的禮部尚書曹晚林已經轉向,陛下盛贊趙立寬消滅叛軍的功勞,對其愛厚有加。
就是個傻子也明白陛下心里的想法,必然是傾向于繼續打下去的。
誰也沒想到這時衛親王居然會來這么一出,在場十余人三省六部官員以及鄭親王都呆了。
殿里安靜一會兒,過堂風一吹,衛王如夢初醒,見父皇面色不善看著他,腦子也清醒過來,想到自己方才的話。
頓時急了,冷汗直冒,五月天只覺脊背涼颼颼的,連找補道:“父皇.......我.......兒臣剛才所說的話,兒臣也不知道在說什么.......
不,我是說了話,但我不贊成我說的話!”
眾人憋笑,父皇面色不善:“看你是天氣太熱昏了頭!把門打開。”
內侍官連打開殿門。
衛王連連點頭:“多謝父皇,多謝父皇!”低頭再不敢說一句話,心里咬碎了牙,都怪在趙立寬頭上。
“陛下敵損三萬,我軍折損七千余,就算上西線的,也不過八九千而已。
從全局看我軍總體仍占上風。戰可以繼續打下去。”兵部侍郎道。
鄭王此時已完全想明白,自開春后他風頭完全壓過衛王,連得父皇褒獎。
這些完全是靠他當時隨意押中趙立寬,如果趙立寬還能立功,他在父皇心中地位必將越來越高!
連抓住機會道:“父皇,既趙立寬如此驍勇善戰,謀略卓絕,何不以其總領大軍,討伐叛逆!
他八千人就能打敗三萬叛軍,攻克堅城。
若是再給他兩萬大軍,屆時多少叛軍都不是對手!”
鄭王話音落下,在場官員又沉默了。
空氣變得燥熱起來,角落里冰盆里的冰塊滴答滴答往下滴水,清晰可聞。
“這.......”連吳相公也猶豫了。
道理大家都懂,戰績誰都看得明白。
可這.......
“可這太突破常規了......”中書侍郎葉谷開口接話,小心翼翼說:“就算漢朝時的冠軍侯霍去病,十七歲也不過領兵八百,為前鋒校尉。
如今讓一個十七歲的人總領三家,率數萬大軍作戰,這會不會......太不符常規,太過冒進。”
在場十余人大多都默默點頭,這確實突破他們的想象了。
這種場面光是想想都覺得不合理,哪怕趙立寬的戰績擺在那。
人類總歸是經驗主義的動物,趙立寬的戰績只是一次經驗,而在此之前還有兩千年的歷史可以作為參考。
別說本朝,過去兩千年從沒出現過十七歲的人掛帥統領三軍,全權指揮一場戰爭的。
即便再天資聰穎的人物,自五六歲能識字學起,到這個年紀也不能懂那么多東西啊,所以大伙都猶豫了,誰也不敢妄下定論。
這么大的事說錯話,站錯隊可是要擔巨大責任的。
眾人只好把目光看向上方,全看向能一錘定音的陛下。
“此事還請陛下圣心獨裁。”吳光啟,葉谷兩位宰相拱手道,這種事關前線成敗的大事他們也不敢做主。
陛下捏著椅背,單手背在背后,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