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三)
- 快婿
- 我的長槍依在
- 2032字
- 2025-03-29 22:18:20
大軍緩緩退回安州城,路上許多人無精打采,諸將沉默不語。
退到安州城內,孔炿立即下令在城外修繕工事,準備抵御叛軍,攻守之勢異也。
全軍清點下來,兩萬五千大軍,失蹤戰死近五千,受傷不計其數。
之后幾天陸陸續續有走散的士兵跑回安州,但重新集結之后,部隊依舊只有一萬八千余人,可戰之兵只有一萬二三。
余下要么逃散失蹤,要么半路掉隊,要么被叛軍俘虜,要么早已殞命......
此等巨大損失,幾乎已經讓他們失去和叛軍正面作戰的能力!
黃體仁被俘,麾下四千人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幾百人逃回來。
花田縣駐軍兩千人傷亡超過一半。
這是孔炿有意為之,晚一個時辰派出傳令兵,讓花田守軍不得不交戰拖住叛軍,使得主力順利撤退,但他們自身損失慘重。
這種事沒辦法明說,等于故意讓側面的花田縣兩千守軍去送死拖延追擊以保住主力。
.......
而主力軍將領孔方、田開榮等將領也驚魂未定。
他們后半夜收到命令,當時都十分不解為何讓他們撤退,還在猶豫立即就撤還是天亮再撤退。
因傳令兵再三催促,表明大帥命令,他們當即咬牙撤退。
為不引起守軍警覺,甚至攻城器械直接拋棄而沒焚毀,連夜撤走。
結果才到天亮,后軍就發現東面有叛軍大部隊,后面也有叛軍大部隊。
不得不把所有騎兵派出不斷拖延襲擾叛軍追擊,一路邊打邊退。
這種有序撤退比進攻都難,如鋼絲一般,讓他們冷汗直冒,幸好半路及時遇到接應軍隊,才以四五百人傷亡的代價把主力撤了回來。
但路上特別是夜間與掉隊、走散的人多達上千。
.......
之后數天里,周軍撤走后的順州、歸風、花田、石羊等地陸續被叛軍重新奪回。
周軍控制的地盤不斷向北壓縮,很快就到了安州附近。
近兩個月的僵持不下,突然在短短十天左右局勢逆轉。
很快甚至安州城南已經出現叛軍的斥候隊。
孔炿在城頭南望,遠處城頭飛揚,騎兵五人一隊來回巡邏,城下民夫、伏兵正忙著開挖戰壕,設置拒馬鹿砦,在城外一直往前延升一里左右,縱橫如蛛網。
城墻腳下一群士兵頹坐,無精打采躲避太陽。
如果腳下城池再失守,他們將退回到土城關去,局面和出邊前一模一樣,近萬人傷亡,靡耗無數,牽動數百萬西南百姓,竟無一點進展。
每想到這些,孔炿只覺一種看不到明天的絕望,痛苦的晝夜難鳴,每天只迷迷糊糊半夢半醒睡上兩個時辰,好幾次乃至想一死了之。
可他也不能死,現在要是死了,安州城內外還有一萬八千士兵,七八萬輔兵民夫在瀘州到安州的路上,這些人他都要負責。
只短短十來天,孔炿整個人都蒼老許多,如同遲暮老人,每天在城頭巡查也要披著厚厚斗篷,讓親兵擋風。
僅在十幾天前,他不屑于此,自認為沙場宿將,不屑這點冷風。
.......
五月,蒸騰的南方群山在熱浪中翻滾不休。
火辣太陽無情蹂躪大地,風起云涌的夏日注定不太平。
趙立寬的總攻計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打斷,雨水大得讓慶水短短一個時辰就暴漲到路面上。
到處山體滑坡,道路濕滑,不少地方路上積水深過膝蓋,黃土淤泥粘稠如膠水,讓前進變得十分困難。
準備去打仗的大軍士氣高昂走到一半只能停下,立起帳篷躲雨。
好在夏天大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天傍晚雨過天晴,云開霧散,空氣變得格外清新。
突如其來的暴雨山洪打斷他原本的部署。
趙立寬擔憂起史超率領的迂回部隊,在山上遇到這么大的雨怎么辦?要是他們按時發起進攻,自己這邊沒策應怎么辦?
可沒辦法,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能抗衡的,暴雨導致河水上漲,道路坍塌,山體滑坡阻擋。
只能連夜派人搶修,第二天早上吃過飯立即進發。
到中午,斥候回報叛軍落三家村。
他下令在距離三家村十里的開闊地上扎營,建立營寨,外圍豎起拒馬鹿砦。
隨后點兵將四千,前往三家村北戰場。
四千人大概符合叛軍對他們被消耗兩個月后兵力的預估,能給繞好的軍隊打掩護。
三家村里叛軍營寨林立,叛軍早已等候多時。
見他們到來,也很快派兵在村口寬闊空地上列陣準備迎擊。
遠處村外寬闊河谷中,一條黑線正緩緩沿著地面拉開,在熱浪中扭曲。
遠看去,浩浩蕩蕩排開一里地左右,而且縱深很深,人最多的中軍足有二十排左右!
趙立寬深吸口氣平復緊張心情,小聲問身邊經驗豐富的老羅:“你看多少人?”
老羅神情嚴肅:“一萬左右?!?
果然,不斷消耗之后以優勢兵力行決戰,一直都是對方主將的戰略。
趙立寬遙望對面帥旗下高臺上的隱約人影,雖是敵人也忍不住心生佩服。
比起之前營都扎不好的農懷林,這曾雄絕對是個人才,打仗非常有章法。
如果他不是有酒精能大幅減少傷亡,又偶然發現了可以迂回繞后的山道,他都想不出要怎么才能對付這種打法。
在冷兵器時代幾乎無解,他把兵力優勢用到了極致。
看著對面浩浩蕩蕩,黑壓壓大片敵軍,人數至少是他們的兩倍,將士們都有些緊張,不少人吞咽唾沫,心生畏懼。
趙立寬打馬走到最前,高聲道:“四門兜底陣!”
身后帶著令旗的撥法官立即揮舞起旗幟,軍令下達,所有人都圍繞著他行動起來。
騎兵開始向中間匯聚,步兵向外圍移動列成一個整體大方陣。
刀盾兵,盾車在四面豎起盾墻在最外圍,長槍兵在內,長槍全如刺猬般向外搭在排盾上,弓弩手分列陣內,騎兵分四隊位于最中央。
工兵在中央空地上用土石填出高地,把床弩架設在上面。
沿著方陣四角留出四條兩步寬通道,最外面用拒馬、盾車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