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真正的炸碎人心】(求追讀)
- 1985:我的文藝時代
- 后來者
- 2071字
- 2025-03-01 00:01:00
京城,《人民文學》雜志社。
編輯部里面的編輯過完新年,早早地就上班,畢竟這時候的春節假期不過三天。
“朱主任,你看了沒有,《星星》詩刊十位最喜愛的詩人評選,周向南排第九。”
朱煒聽見這話,笑了笑,說道:“現在還有誰不知道這次詩壇的詩人評選活動,不得不說,《星星》詩刊這個活動舉辦的活動特別好,這樣的活動我覺得我們《人民文學》雜志也可以考慮一下。”
“朱主任你的意思是我們《人民文學》雜志也來一場最受喜愛的十位中青年作家嗎?”
“這個可以考慮一下,哈哈。”
不得不說,《星星》詩刊這次舉辦的“我最喜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詩人”活動在全國都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說是轟動詩壇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朱煒更加不會想到《星星》詩刊在這之后,還要辦一場星星詩歌節,那才是真正的影響深遠,轟動全國。
朱煒笑著說道:“說實話,周向南被讀者評選為十位最喜愛的中青年詩人,我并不意外,畢竟他在京城這么受歡迎,自然會有很多人給他投票。”
這真不是朱煒夸張,不說周向南的幾首詩歌,只說那部《情書》真得就讓京城這邊的文學青年都瘋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郵遞員同志滿京城地到處送信,關鍵信里面還只有一句話“你好嗎?我很好。”
詩歌組的編輯聽見朱煒的話,又說道:“雖然有非常多的人給他投票,但是現在也有人對這個結果提出質疑,在討論周向南這位詩人太年輕了,發表的詩歌不多,而且最受讀者喜愛的還是他的小說《情書》。”
朱煒聽見這話,立即就反駁道:“周向南寫的詩歌也很優秀,那首《孤獨》就很好,還有《我愛你》。”
雖然說朱煒是小說組的編輯副主任,但對于周向南寫的詩歌還是非常了解和喜歡的。
朱煒望了一眼詩歌組的編輯,說道:“說實話,我倒是更希望周向南能夠拿小說獎,他的那部小說《情書》我就非常希望他能夠拿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只是可惜啊——”
要知道現在文學獎項并不多,最知名的還是茅盾文學獎,這個獎項是根據茅盾先生的遺愿在1981年成立,主要是鼓勵長篇小說。
另外就是中國作家協會評選的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文學獎,不過很顯然這樣的主流文學獎會更傾向于主流意識形態,尤其是協會內部評選,評委也都會有自己的意見和考慮,像《情書》雖然在全國都有極大的反響,十分火熱,但是很顯然并不符合作家協會那些評委的選擇。
這一點,朱煒還是心知肚明的。
朱煒想到周向南的第一部小說《情書》,又不禁想到周向南正在創作的那部小說,也不知道那部小說什么時候會完稿,想著要不要寫信問一下周向南,畢竟這時間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就在朱煒心里這么想著的時候,朱煒就準備動筆給周向南寫信交流詢問一下創作情況的時候,收發室的同志卻是送信過來了。
“朱主任,周向南寄稿子來了!”
根本就不需要懷疑,作者的來稿會不一樣,尤其是小說組的作者來稿,因為有小說稿件,自然都很厚。
“真的是周向南的稿子?”
朱煒聽見這話,整個人驚喜不已,瞬間整個人的眼睛都亮了,趕緊走過去接過周向南的那份書稿。
這書稿這么厚看著都快要十幾萬字了啊!
編輯部的其他編輯目光也都隨之而來,落在朱煒手上的那份信件上。
周向南能夠被詩歌讀者評選上十位最喜愛的詩人就足以說明周向南這位年輕詩人的名氣,更別說《人民文學》編輯部的編輯可都是看過周向南的那一部動人的小說《情書》,現在周向南這位作者又寄新的稿子來了,而且看書稿的厚度,只怕又是一部中長篇小說,這又怎么會不讓一眾編輯們好奇和期待。
朱煒很是興奮,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周向南的信件,拆開了那份書稿,然后就看見周向南這新的小說名字——
《贖罪》!
朱煒喃喃念一下書稿最上面的那個名字,笑著說道:“這個小說名字有意思,《贖罪》?”
其他編輯自然也都聽見了朱煒的話,圍過來看了一下周向南這部新的小說,一個個目光灼灼,他們心里也都非常好奇,非常希望第一個看周向南這部新小說,不過他們也知道這還是只有朱煒這位編輯先看。
朱煒迫不及待地開始看周向南這部新小說《贖罪》,然后就開始走進了一個十三歲的女孩鄭惠如的故事中,從鄭惠如的視角走進了羅景和鄭詩韻這兩人的愛情故事,又或者說是一場愛情悲劇的開始。
編輯部里面的編輯忙碌著審稿校對,討論交流,朱煒充耳不聞,就是安靜地看著《贖罪》這個故事。
他的心早就被周向南這個故事給吸引住了,他沒有想到周向南居然會用不同的人物視角來寫這個故事,相當驚艷的敘事,真的讓朱煒沉浸其中,同樣也開始為羅景和鄭詩韻的命運揪心。
朱煒整個人都沉浸其中,看著羅景和鄭詩韻兩個人在戰場上思念著彼此,就等著戰爭結束就在一起,看著鄭惠如生活在悔恨和愧疚之中……
一直看著,看到最后羅景和鄭詩韻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了,真相揭露,鄭惠如得到了羅景的原諒。
但朱煒沒有想到,話鋒一轉,故事又有了新的開始。
朱煒整個人的寒毛都豎起來了。
原來是這樣!
怎么會是這樣!
為什么會是這樣!
他絕沒有想到會是這樣!
此刻,朱煒整個人頭皮發麻。
“1945年4月10日,羅景在湘西芷江死于敗血癥,鄭詩韻于同年的5月在芙蓉山戰役的轟炸中喪生。”
“那年我從未見過他們。”
……
就是這么一句話,朱煒整個人的心臟像是被一顆炮彈猛地一下擊中,殘忍炸開,鮮血直流。
沒錯,就是輕飄飄的一句話,羅景與鄭詩韻早就死在了抗ri戰爭勝利的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