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求追讀)
- 1985:我的文藝時代
- 后來者
- 2141字
- 2025-02-28 23:21:29
川省,錦城市布后街二號。
作為最喜愛詩人評選活動的主辦方,《星星》詩刊編輯部收到的讀者反饋自然是更多,不少讀者都會寫信直接對《星星》詩刊公布的結果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滿意,或是不滿意那排在前面的十位詩人。
當然滿意和認同的讀者大多都不會再去寫信,而不滿意的則是會寫信來發表一番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編白杭看著讀者的來信,不禁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還是有讀者不認同這十位詩人啊。”
有編輯聽見主編白杭這話,不禁說道:“這也是沒辦法,就連我自己也替一些詩人可惜,當然我是知道這個結果是讀者投票選出來,而不是我們自己選出來的,只能說喜愛這十位詩人的讀者大多都參與了這次評選活動。”
“其實我看了《詩潮》上步平的那篇文章,他質疑周向南排在前面,根本就沒有道理,畢竟這樣的活動本就是以選票做依據。”
宋曉青一聽這話,連連點頭,說道:“沒錯,不能因為周向南年輕,才發表詩歌沒多久,就否認他的詩歌和他詩人的身份。”
“我看更多的還是因為周向南的那部小說《情書》太受歡迎了,讓人更多的認為他是作家,而忽視他詩人的身份。”
“可能也覺得周向南年輕,寫的詩歌太少,詩歌太單薄了,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宋曉青立即反駁道:“我不同意這個說法。”
作為周向南第一篇詩歌的編輯,她一直都非常喜愛周向南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小說,看見雜志上對于詩人評選的一些結果討論,大多都還是因為周向南年輕,就是在欺生。
那些人根本就不會有人去質疑舒亭、質疑北島,至于周向南這個初出茅廬的新生詩人,自然有不少人不服氣。
就在編輯部的編輯還在討論讀者的來信,以及關于詩人評選結果公布之后的一些聲音,有編輯很是驚喜地說了一句,“周向南他寫了詩歌投稿來了。”
宋曉青聽見這話,很是驚訝,望向說這話的編輯,趕緊走過去一看,只見那位編輯手里的確是拿著一封從德城市東陽縣寄來的信件,寄信人正是周向南。
“快看看周向南這份詩稿。”
其他編輯也都聞聲過來,想要看一下周向南的這封信。
宋曉青接過那位編輯遞過來的信紙,只見信紙上第一行清楚地寫著一個字的詩名——《我》。
《我》?
宋曉青心里疑惑這首詩歌的名字,不過沒有多想,往下面看去,然后在編輯部里面念了起來——
“我是來自雪山的瘸子
不想跟上時間和流水的步伐
我是騰云駕霧的盲人
……
我是迷宮里的左撇子
醉心于反常理,反多數人
……
我是巨人國中心神不寧的侏儒
有人替我擋亂世的子彈,我替人們
收尸、守靈、超度,往返于生死兩界之間……”
其他編輯聽著宋曉青念著周向南這首奇怪的詩歌《我》,彷佛進入到了周向南用文字架構的非現實世界里,“我”似乎有瞬間移動的能力,穿梭在雪山、深海、生死兩界……一切人類足跡很難抵達,熟悉的世界中的陌生的角落。
那個“我”的身份換了又換,從雪山的瘸子、騰云駕霧的盲人、迷宮里的左撇子、駝背、到大海里的聾子。
獨立而有不足,殘缺但又獨立。
宋曉青念著詩歌,整個人的聲音越來越沉重,她似乎也已經漸漸明白了周向南這首奇怪特別的詩歌,繼續念著這首并不算長的詩歌,念出了那一句——
“我是詩人,一個隱身于眾多軀殼中
孤憤而又墮落的殘廢,健全人擁有的一切
我都沒有權力去擁有
就讓我站在你們的對立面
一片懸崖之上,向高遠的天空
反復投上幽靈般的反對票……”
對于詩歌都會有自己的解讀,但是當周向以趨同的論調表達,以相同的觀點交流訴說著“我”有不足,但并不妨礙我是詩人,很顯然編輯部的編輯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這首詩歌的含義,我有不足,但我有自由的靈魂。
也許就是肉體或許是殘破的,但是靈魂卻是自由的,作為詩人站在對立面,對權威、教條、規訓投出自己作為自由人的反對票。
主編白杭仔細看著周向南這首詩歌,忍不住笑了,說道:“看來,他這首詩歌是在回答了。”
其實不用白杭說,在場的編輯在聽見這首詩歌的時候,也就明白了,周向南這首詩歌似乎也就是在回應那些的對他的質疑。
不管是說他年輕,還是詩歌太少,還是發表的時間太短,詩歌作品有很大的不足……
這些,他通通都不接受,通通都反對!
“很有個性啊,周向南這首歌真得很特別。”
“沒想到十七歲的周向南才會寫這樣的詩,我特別喜歡那一句我是理發店里神經質的禿頭,偏執地要求手上拿刀的人,數清我滿頭來歷不明的傷口,神經質這三個字很有意思啊。”
“我也是這么看,很有先鋒詩的味道!”
“我覺得那一句更有味道,我是巨人國中心神不寧的侏儒,不知道是不是在說自己在一眾詩人里面最小最年輕,后面的詩句也值得尋味,有人替我擋亂世的子彈,我替人們,收尸、守靈、超度,往返于生死兩界之間……”
“周向南這首詩很尖銳!”
……
編輯部里面的編輯都在討論周向南的這首詩歌《我》,相當的特別,可以說氣質文藝而獨特,仿佛像是懸崖邊上的少年詩人在回應一切的不足和批判。
宋曉青心情也有些激動,反復看著這首特別的詩歌,望向主編白杭,問道:“這首詩歌我們要發嗎?”
“發!當然要發!”
“沒錯,這首詩肯定要發!”
聽著編輯們的討論,主編白杭也不禁笑著點了點頭。
雖然知道這首詩歌會引起更大的討論,但是《星星》詩歌又有什么理由不刊發周向南這首極具先鋒氣息的尖銳詩歌《我》。
很顯然,《星星》詩刊的編輯們并不知道這首他們熱烈討論的詩歌不過是周向南順便寄出的一首詩歌,能不能被發表他并不是特別在意。
沒錯,這首詩歌不過是順便而已。
周向南更在意的是寄往京城的那部磨了好幾個月的小說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