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招降李鴉兒,攻守易勢
- 晚唐霸主
- 迷惘的小羊羔
- 2038字
- 2025-02-22 20:27:27
此時,在紫宸殿的龍椅之上,坐著一個年過六旬,兩鬢斑白,額頭上有著車轍一般皺紋,目光炯炯有神的老者。
這老者穿戴冕旒,蓄著濃密的胡須,顎骨凸起,一手還握著寶劍,端坐于陛臺上,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樣,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拜。
他,沖天大將軍、義軍都統、率土大將軍、黃王、大齊承天應運啟圣睿文宣武皇帝——
黃巢!
老黃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喜任俠,粗通筆墨,少有詩才。
成年之后,黃巢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都名落孫山。
考不上?
那誰都別考了!
滿懷憤懣之情的“落第秀才”黃巢,寫下了一首充滿雄壯之氣的詩,《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他繼承祖業成為鹽幫首領。
隨后,大唐各地天災人禍不斷,“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導致民怨沸騰。
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于濮陽揭竿而起。
起義軍攻剽城邑,攻陷了曹、濮及鄆州等地。
七年前,黃巢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草軍聲勢日益浩大。
四方苦于苛征暴斂的百姓,及散居民間的龐勛舊部,爭先投奔義軍。
在王仙芝敗亡之后,黃巢就挑起了農民軍的大梁,北攻中原不利,遂南渡長江,轉戰江東、閩地、嶺南、荊襄,終于進入洛陽,攻破長安,有了現在的大齊之基業。
鼎盛時期的黃巢,一度擁兵六十萬,占據兩京,虎步關中。
但,這一切隨著唐軍的全面反攻,以及同州、華州的相繼淪陷,化作了泡影。
作為長安東面的戰略要地,華州和同州淪陷,也就意味著長安淪為了一座孤城。
黃巢怎能不心慌?
他已經有些后悔了。
早知如此,之前在趕走了李儇,攻陷長安之后,他不該急著立國稱帝,過一把皇帝癮的。
那個時候的黃巢應該調兵遣將,鞏固潼關,扼守河中,同時招降納叛,集中優勢兵力追殺遠在蜀地的李儇。
只是,現在一切都晚了。
悔之晚矣!
黃揆所部兵馬在沙苑遭遇大敗,李克用還率領一萬七千人的沙陀精兵屯駐于乾坑。
唐軍十數萬大軍一東一西,夾擊長安!
接連不斷的戰敗,讓齊軍士氣低落,也使黃巢自己都動搖了戰勝唐軍的信心。
“諸卿,而今各路唐軍來勢洶洶,進逼長安。”
“汝曹可有破敵之策?”
黃巢不得不集思廣益了。
作為大齊的太尉兼尚書令,尚讓第一時間手持牙笏出列,朝著黃巢躬身行禮道:“陛下,以微臣之見,我軍當集中優勢兵力,與唐軍決一死戰!”
“長安以西,唐軍在興平、馬嵬、武功一帶深挖壕塹入斜谷,直通銩稨。”
“同時在沮水、七盤、三溪、木皮嶺等地筑關扼守,擋住秦、隴的通路。”
“西面的唐軍采取守勢,不能輕易擊破。”
“東面的唐軍則是人多勢眾,各路軍馬不下于十萬。”
“有王重榮、李克用、王處存、拓跋思恭、朱溫等節度使,皆為唐軍驍將,不容小覷。”
頓了頓,尚讓又沉吟道:“但,唐軍的各路節度使是什么鳥樣,陛下和諸公豈能不知?”
黃巢微微頷首,對于尚讓的這種看法深表贊同。
自中唐以來,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后,地方藩鎮的割據勢力不斷做大。
節度使集兵、政、財之大權于一身,相當于地方上土皇帝,形同諸侯,其中居心叵測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真正愿意不惜代價,為李唐天下平定黃巢之亂的節度使,又有幾個?
黃巢起義以來,屢次遭到官軍的鎮壓,幾次瀕臨敗亡的邊緣,卻都能逢兇化吉,兵勢跟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何至于此?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方上的節度使們想著保存實力。
甚至是從中撈取好處,養寇自重。
如淮南節度使高駢。
想當年高駢大敗黃巢的起義軍之后,被李儇擢升為檢校司徒、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
仍充都統、鹽鐵使,以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
高駢抵達揚州后,修葺城壘,招募士卒,有“土客之軍七萬”。
他“傳檄征天下兵”,一時聲威大振。
皇帝李儇和宰相盧攜對高駢深為倚信,接連進拜他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未曾想等黃巢再次卷土重來,飛渡長江的時候,僅僅是吃了一次虧的高駢就按兵不動,導致農民軍攻陷洛陽、長安。
之后,逃亡成都的李儇急調高駢勤王,并加封他為東面都統,京西、京北神策軍諸道兵馬等使。
高駢卻只是發布了討伐黃巢的檄文,出兵至揚州東塘百余日,以虛張聲勢。
他又兩次上表請唐僖宗巡幸江淮,被唐廷質疑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
普天之下,像高駢這樣的大唐節度使,怕是不少。
不然黃巢的農民軍早就被消滅了。
“太尉,你是說,讓朕調集精銳大軍進攻同州、華州一帶的唐軍?”
“正是。”
聞言,黃巢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道:“太尉,我東面之敵,皆是唐軍的精兵強將。”
“若決戰,咱們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
這是黃巢最擔心的地方。
他麾下的兵馬,多為裹挾而來的軍隊,要么是盜匪、農民,要么是見風使舵的地方兵。
真正的精兵并不多。
如果打一打順風仗還好,碰上硬仗,恐怕根本就招架不住。
一觸即潰!
尚讓也知道這一點,故而思索片刻之后,便道:“陛下,臣以為,對于東面的各路唐軍,我軍可分化瓦解,逐個擊破。”
“諸路唐軍中,以李克用的沙陀兵最為強勁。”
“李鴉兒為異族,又曾起兵反唐,素來被唐廷所忌憚。”
“而且此人暗藏大志,咱們未必就不能拉攏他。”
“唐廷授李克用東北面行營都統,陛下也當遣人賜重金、詔書。”
“若李鴉兒能叛唐歸齊,則攻守易勢,不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