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投名狀
- 大唐李恪:從貶謫到千古一帝
- 顛沛人生
- 2278字
- 2025-02-15 00:06:09
褚遂良面帶笑容,躬身道:“剛才慢待了殿下,還請殿下屋內休息。”
李恪自然不會客氣,緊隨褚遂良進了院子。
眾人跟隨褚遂良進了茅草屋。
茅草屋內的客堂面積不大,設施也很簡陋。
只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僅此而已。
桌上放著個茶壺,兩個杯子。
褚遂良給李恪倒了杯茶,然后拿出李恪寫的半幅對聯,恭敬道:“殿下已然決意這么做?”
李恪當然知道褚遂良這句話的意思。
他堅定的點點頭,自信道:“我大唐江山在父皇手上蒸蒸日上,成為盛世,可是細數本王的諸多兄弟,能將父皇的大唐盛世發揚光大的,除了本王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能力和魄力。”
“太子李承乾心胸狹窄,不能容人,而且任人唯親,陰狠手辣,注定成不了大事。”
“他的這個太子之位,恐怕也干不了幾年。”
“四弟魏王李泰,雖在朝中有些賢名,但這一切都是裝的!”
“他的本性和李承乾無異,一心就想著怎么爭權奪利,怎么玩弄陰謀,江山落到他的手里,注定會成下一個隋煬帝!”
“至于其他皇子,年紀尚小。”
“所以想要繼承發揚大唐盛世,將大唐江山社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唯有本王。”
李恪自信的將諸皇子的情況,做了初步分析。
雖然有些話顯得‘大逆不道’,但卻也分析到了點子上。
褚遂良聽了頻頻點頭。
在他看來,李恪雖然年輕,可是心智成熟,考慮問題全面。
確是爭奪天下,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
自己輔佐這樣的皇子,必定能成就一番偉業。
褚遂良待李恪說完,將手里的半幅對聯,拿到燭火上,將其燒的一干二凈。
“大膽!”
“殿下的墨寶豈容你隨便焚燒!”
鄭玄看到褚遂良沒經過李恪同意,竟然將李恪的墨寶焚燒,頓時拔刀上前!
“鄭玄,退下。”
李恪對于褚遂良的舉動,不僅沒有意見,反而對鄭玄呵斥了一聲。
鄭玄聽了呵斥,趕緊退回李恪身后,不過還是狠狠瞪了褚遂良一眼,有警告的意味。
“恭喜殿下,有此等忠勇侍衛,實乃幸事啊!”
褚遂良沒有因為鄭玄的敵視,而有成見,反而對鄭玄的舉動,倍感贊賞。
隨即,他躬身一拜,表情嚴肅:“蜀州地處偏遠,物資人才匱乏,正因為如此,殿下更要趁早積蓄勢力。”
“臣斗膽,有幾件禮物送給殿下,也算是臣的投名狀!”
“禮物?”
李恪聞言精神一振,身子也挺直了一些。
褚遂良作為一代名臣,唐太宗后期的托孤重臣,他的能力李恪清楚的很。
對于他給自己的禮物,李恪也是頗感興趣。
他想知道,一代名臣褚遂良第一次見面,會給自己什么禮物呢?
難道像是諸葛亮一樣,給自己獻上‘隆中對’?
他抬手扶起褚遂良,“本王,非常期待先生的大禮!”
褚遂良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雙手呈遞:“殿下,這乃是臣的第一份大禮!”
李恪接過這張紙,看了起來。
褚遂良一旁介紹道:“臣隱居于此,閑來無事將蜀州的現狀做了分析!”
“臣想若是將劉忠義這等奸佞之臣鏟除,如何快速恢復蜀州的經濟,穩定社會治安,穩固官場吏治!”
“臣為此想出十條計策,可保蜀州三五年內,達到揚州一樣的繁榮。”
揚州一樣的繁榮?
褚遂良的話,讓李恪頓感渾身發熱。
揚州,江南之地!
更是大唐的糧倉,揚州的糧食占到大唐的三分之一。
稅賦更是將近一半。
而且。
揚州吏治清明,社會穩定,是大唐最富庶的地方。
而蜀州呢?
在劉忠義的治理下,將天府之國蜀州,弄的成為大唐最貧窮的州府。
府庫之中糧食沒有顆粒,銀兩不到千兩。
可就是如此貧困的蜀州,褚遂良居然敢說三五年之內,達到揚州一樣的富庶。
看褚遂良嚴肅的表情,以及斬釘截鐵的語氣,可見他是何其的自信!
李恪將褚遂良的治理蜀州十策,仔細看了一遍。
隨即感慨:褚遂良不愧是治世之能臣!
他的治理蜀州十策,將蜀州方方面面分析的頗為透徹,治理方法也很是對路,絕對適用于現在民生凋敝的蜀州!
“好!”
李恪看完后,忍不住叫聲好,然后道:“有褚先生的十策,蜀州何愁不能快速富庶!”
聽了李恪的話,褚遂良也是松了一口氣。
他雖然列出了治理蜀州十策,但是他清楚要是沒有一個好的領導,再好的計策也是白搭。
眼見李恪對自己提出治理蜀州計策,十分認可,心中也是暗嘆:看來投效李恪真的是最佳選擇。
“這是臣的第二份大禮!”
接著,褚遂良在懷中取出第二張紙呈遞給李恪:“殿下請看,這是一份名單!”
“名單?”
李恪心中一喜,難道是褚遂良幫自己推薦的人才。
要知道褚遂良作為一代名臣,可謂是朋友故交滿天下,他推薦的人才一定不會差!
李恪打開紙張,一看,果然上面寫滿了名單。
除了名字,還有這些人的介紹,包括學識,能力,經歷等等!
整個介紹非常詳細。
李恪暗暗欣喜,表面上卻道:“這是?”
褚遂良指著名單道:“殿下,臣在蜀州為官數年,仔細觀察,辨別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才,將其列舉出來。”
“臣知道,殿下將劉忠義以及他的那些黨羽,部下都給處理了,現在殿下最缺的就是清廉賢能之才。”
“蜀州這次經過殿下的整頓,官場大換血,各衙門所缺之人,十之八九。”
“殿下可從這名單上找到合適之人!”
“這些人有些是被劉忠義排擠打壓過的,還有許多有才干,卻不能施展抱負,郁郁不得志的。”
“若是殿下能啟用他們,這些人一定會感恩戴德,絕對效忠于殿下。”
李恪聽了褚遂良的話,心中大喜。
雖然他留用了劉忠義治下的幾十名官員,可是對于有著三十余縣的蜀州來說,這些官員遠遠不夠。
只能算是暫時補缺,穩定局面而已。
現在,褚遂良遞給自己的這些名單,對他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李恪看向褚遂良,愈發的覺得滿意。
“好!褚先生給本王提供的名單,實在是幫了本王一個大忙!”
“本王一定要好好啟用這些人!”
李恪邊說,邊小心翼翼的收好名單。
褚遂良眼見李恪如此重視他提供的這份名單,臉上也是露出笑容。
“臣投效殿下,為殿下效勞,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聽了褚遂良的話,李恪心里那叫一個舒坦。
怪不得叫做扛鼎之臣,先給自己提供治理蜀州十策,然后提供賢能之才名單,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有這樣扛鼎之臣輔佐,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