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畫大餅(求收藏,月票,追讀)
- 人生:農業強國從1981開始
- 長安夢入
- 2099字
- 2025-03-06 21:29:40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
五谷里(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那個)蘭花花好……”
農民的生活,無疑是艱苦的。
時節馬上就要到小暑,天氣越來越熱了,太陽也越來越毒,但農活卻是最忙的時候。
割完麥子,必須趁著天好將麥子挑到打麥場曬干,用石磙子脫粒,在打麥場暴曬至少三天。
曬干后,還要除塵、除雜、然后組織人手,送到公社糧站交公糧。
夏糧任務完不成,新麥是不能分的。
對農村老百姓來說,交公糧無疑是最發愁的事。
因為交上來的公糧,好壞并不是一樣的,一般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
等級不同,扣雜數量也不同,而且若被評為下等,是要被打回去的。
至于評級標準,全憑質檢員的個人經驗和心情。
心情不好時,說你不合格,你的糧食再好,也不能交。
每年交公糧時,總有不少人因為評級和質檢員吵架。
但最后一般都是農民這邊落敗,最后只得灰溜溜把糧食拉回去,重新晾曬去雜,然后抓緊時間再來交。
因為交的不及時,后面還要多交。
好在高明樓在公社認識的人多,和誰都有交情,高家村幾乎沒有被刁難過。
在曬麥和交公糧的同時,地里的活也不能停下,必須頂著大太陽搶農時。
山上所有的秋田都要鋤草,同時開始耕種回茬糜子、蕎麥和大豆。
這活是很辛苦的,特別是鋤草,通常都要在中午或者中午前幾個小時進行。
因為這個時候水分蒸發最快,把雜草的根翻出來,很快就會被曬死曬干,新落地的草種也不容易發芽。
這樣鋤一次草,通常都能管個四五天。
而其它時候,特別下午或傍晚時鋤草,雜草一時死不掉,碰到露水又活了。
往往今天剛鋤的草,第二天又滿地雜草了。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在清晨或傍晚鋤草,然后把草撿走堆在田邊?
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工作量也會成倍增加。
因為被鋤掉的草,幾乎都是剛長出來的草,又小又多,想要撿走可比鋤草的工作量還要大。
相對來說,犁地播種反而輕松一些,可以在早上清涼的時候做。
高加林推著自行車,剛出村口,就看見同村的社員正兩兩一組,在大馬河兩岸的山坡上辛勤勞動。
一個人在前面犁地,一個人在后面納拌了籽種的糞肥。
饒是每個人都被曬得渾身冒汗,累得不行,但還是有性格開朗樂觀的人,一邊扶著犁,一邊扯開嗓子唱起信天游。
看到高加林,這人立刻停了下來,大聲跟他打招呼。
“加林,又去縣里哩?”
高加林正在四處打量高家村所有田地,聽到聲音,不看就知道是高前進。
高前進和他同歲,是他小學的同學,也是他在村里最好的伙伴之一。
他讀小學時候,馬店小學還只是個初小。
高前進的成績其實挺好的,卻只在馬店小學讀到小學四年級,拿了個初小學歷,就回村當了農民。
而自己則又去城關公社讀了一年高小,并以公社第一的成績考入縣立中學,在清泉縣讀了四年中學。
但兩人的關系卻一直都很要好,每逢高加林回來,高前進都喜歡到他家來串門,聽他說一些國家和國際大事。
“嗯,還要在縣城呆十多天,你這種蕎麥呢?”
高加林停下來,熱情和他打過招呼說:“不過去縣城前,我還要去馬店小學一趟。
我準備把民辦教師辭了,回村和大家一起勞動哩。”
高前進聞言一愣,下意識立在立在那里不動了,前面那頭老黃牛鼻子吃痛,有些不解地回過頭來。
附近的社員聽了,也都紛紛都停下手里的活,向他跑了過來。
“加林,你怎么好好的民辦教師不當,要回來和我們一起受苦?”
在秦北,受苦就是勞動的意思,而且特指下地勞動。
“對著哩,加林你除了開過幾天拖拉機整地,一天山也沒出過。
這下地勞動可苦著哩,你可別一時沖動,到時候后悔哩!”
“是啊加林,村里的文化人不多,像你這樣瀟灑風流的教書先生,也跟我們一起下地受苦,這,這太可惜了!”
高加林有些哭笑不得,連忙掏出襯衣口袋里的香煙,給會抽煙的人一人散了一根。
“我不是要回來受苦哩,我是要回來帶大家科學種田,一起發家致富哩。
我知道怎么讓地里多產糧食,讓蔬菜長得更好更快,還可以帶著大家搞養殖,開辦社隊企業掙錢。
只要你們相信我,都不偷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保證今年年終分紅,每家都能分到800元以上!”
“甚?年終分紅800元?”
大家一下都聽呆了,立刻七嘴八舌詢問起來。
“加林,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年終分紅800元,都頂的上往年的三四倍了!”
“到底是養殖什么,開辦什么社隊企業,這么掙錢?”
高加林笑著道:“我是認真的哩,但具體養殖什么,開辦什么社隊企業,還是等我回來再告訴你們吧。
總之,我沒有開玩笑,也不是在胡吹冒撩,我是真心想帶著大家脫貧致富,做出一番屬于我們農民的大事業來。
大伙仔細想想,如果不是有足夠的把握,好好的我為什么要把民辦教師辭了,下地和大家一起勞動呢?”
眾人一聽,立刻就信了一半。
高家村實在太小了,經過一早上的傳播,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知道了高加林的事。
去縣城高中給兩個快班上課;
靠寫文章掙到了一千多元的稿費,還有兩千出頭的稿費在路上;
三年前就和巧珍互相看下了,現在正準備箍新窯,等窯箍好就要和巧珍結婚哩。
一開始,很多人也是不敢相信,但在問過高玉德和高明樓后,卻不得不信了。
這時,大家同樣是這種心理。
相信,又不太敢信;激動,又不好太激動。
高加林敏銳地感受到這種心情,當即不失時機地又補充一句。
“不過大家要快點把地里的活干完才行,大家有了空閑,我才好帶著大家搞養殖和副業,做生意掙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