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分公司的定位
- 破曉人生
- 緹嫣
- 2380字
- 2025-02-20 17:00:00
張偉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想著剛才反應確實好像夸張了點。但是能怎么辦呢,此一時,彼一時,身在職場也要能屈能伸。
看到林悅也坐下后,滿臉堆笑地開口道:“林總,你升總監(jiān)的事,我真的是非常高興,因為秦總走后部門一直群龍無首,有了總監(jiān)后才像一個團隊。”
林悅見氛圍既然已經(jīng)烘托到這兒了,就順著張偉的話有來有回地和他客套起來,說:“我剛上任還得仰仗張老師的支持呢。”幾個來回的商業(yè)互捧后,林悅也沒有忘記今天談話的重點是要敲打一下他。
林悅盯著張偉的眼睛,認真且嚴肅地說道:“我們是一個 team的,大家的利益一直都是捆綁在一起的。我的績效有你的一份功勞,而你的績效又是我來打,所以我們需要相互支持,互幫互助。”
說到這時,張偉眉頭微微皺了一下,他當然聽明白林悅這句話里想要表達的重點。但是很快他就連連點頭附和道:“是的,是的。林總放心,我絕不拖咱們團隊的后腿。”
林悅瞇著眼睛,笑盈盈地說道:“其實吧,這次我能升職主要是我在公司的時間比你長一些。我在公司 7年,你才 3年。盛總用人很謹慎,我聽說他還去團隊做了我的盡調(diào),估計大家對我的反饋都還不錯吧。”
聽到這句話時,張偉身體微微一怔,不自覺地將注視著林悅的眼神移到了別處。他當然聽出來了林悅的話外之音,是想要告訴他,他在背后做的那些小動作她都知道,最關鍵是沒用。另外他想要擔任總監(jiān)這個位置資歷差了點,還得熬幾年。
通過這次與林悅的正面交鋒,張偉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策略,先低調(diào)做事,觀望形勢后再另求他法。所以當林悅提到接下來培訓工作的重點會放在團隊分享上,他也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簡單來講,就是以各業(yè)務團隊為分享單元,由團隊負責人根據(jù)團隊的需要,分享一些專業(yè)課程。
做這個事情林悅有兩個目的,一是自己可以借機在人力資源團隊內(nèi)部做一些分享。經(jīng)理下面的人員她不方便直接 1V1找大家聊,這樣會讓人覺得她一個新上任的老板,將管理的手伸得太長。
她需要這個場子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一些自己的管理理念,開會時當然也可以講,但那會顯得刻意,而且盛興幾乎每場會都在,有些話也不方便直接在會上講。
第二個目的是她剛上任,雖然她手上有重要的項目撐著,但并不會因為她升職這個時間點發(fā)生變化。所以她需要有一些更張揚的形式來突出她升職后的變化,而且她去給盛興提這個想法的時候說的是利用下班的時間來分享。既滿足了員工學習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又能達到盛興想要的加班氛圍。盛興想都沒想一口就答應了。
晚上回家,林悅路過水果店時特意下車去買了幾斤陽光葡萄和一只榴蓮,因為這都是劉翠英愛吃的,她準備晚上和劉翠英好好聊聊小宇的問題。
打開門,她一邊換鞋,一邊對著廚房里的劉翠英道:“媽,我下班回家了,買了你愛吃的水果放在餐桌上了。”
劉翠英轉頭看了一眼林悅,開心的神色在她臉上一掃而過,很快皺眉道:“啥叫我愛吃的,好像你們都不吃一樣,我愛吃我自己會買,不要以后又說你的錢都讓我花了。”
林悅有些無語,她真的好想和劉翠英理論一番她到底啥時候說過“錢都讓她花了”的話。有的時候她都懷疑劉翠英有被迫害妄想癥,這內(nèi)心戲也太多了點吧。
她嘆了一口氣,走到了小宇房間。看到小宇正在寫作業(yè),她走過去俯下身,在他臉頰上親了一口,輕聲詢問道:“你下午和外婆怎么了,怎么會說不喜歡外婆那樣的話?”
小宇專心地寫著作業(yè),頭也沒抬,淡淡地說:“我也忘了,就是她老是兇我。”
正說著林海峰走了過來,剛好聽到林悅和小宇的對話,于是嘆氣道:“你媽就是那個脾氣,你就左耳聽,右耳出,不理她就好了。”
所以那天晚上,林悅并沒有和劉翠英聊教育的問題。想著要么再等等,也許是小宇一瞬間的反應,不用太放在心上。接著她又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到了工作上。
凝聚團隊的問題目前從表面上來看,已經(jīng)初見成效了。她搞定了團隊里張偉和錢敏敏兩位刺頭,緊接著又面向團隊做了一場關于“領導力”的內(nèi)部分享,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她提前查閱了大量資料,做了充分的準備。
重點在領導者的自我修養(yǎng)與如何激勵和成就團隊成員方面進行了分享,并拿以前 HRBP團隊舉了大量相親相愛的正面例子,看似是為了佐證課件的理論,實則是為自己做宣傳,一場分享結束后就成功地打造了一個善解人意、體恤下屬的管理者形象。
但是作為一個中層管理者,管理好團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承接上級的需求。特別是在盛興和劉崢目前明爭暗斗的情況下,很快林悅就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以前秦瀾的不容易。
盛興為打造公司的品牌調(diào)性,準備在一線城市開線下門店,將公司一些頭部匠人的作品放在門店進行展示。
為了彰顯品牌的調(diào)性,首先選址一定要在城市最繁華且具有文化底蘊的地段,比如上海的外灘、杭州西湖邊的武林門。另外裝修也要足夠有品味,用他的原話就是低調(diào)中要盡顯奢華,要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
盛興的設想單從邏輯上來看非常合理,只有這樣的門店才能夠得上“體驗空間”的定位,會吸引到有錢人去觀摩,再加上定期在店里舉行一些線下活動,最終也可以將流量引至 APP。
但問題是這樣的戰(zhàn)略需要足夠多的資金,因為不管是租賃成本、裝修成本,還是活動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劉崢在這方面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想要通過線上運營打開年輕的用戶群體,雖然這部分人購買能力一般,但是體量足夠大。
兩個人爭論了一段時間后以劉崢的妥協(xié)而告終,同意先在上海和杭州兩地試點,如果數(shù)據(jù)好再在全國各地鋪開。
但實際上他卻在其他地方默默阻撓著開店的進程。比如招聘一個優(yōu)秀的店長,因為按規(guī)劃得這個人先到位,選址、裝修、選品等一系列籌備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就這樣林悅成功地夾在了兩個老板中間。
按公司的招聘流程,總監(jiān)及以上級別的人員是劉崢初面,盛興終面。但兩個人對于門店的定位不一樣,招聘畫像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盛興想要招聘的是像他一樣有文化底蘊的圈內(nèi)牛人,而劉崢則想找像他一樣有創(chuàng)新想法的文化圈新人。
所以劉崢面試通過的人再推到盛興那,盛興一看簡歷臉都垮了,厲聲道:“你最近怎么回事,連一個店長都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