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馬龍?最強馬龍?
誰公認的?
我前場籃板之王,歷史第一高中生,摩西·馬龍不是更強?”
早在昨天晚上,馬龍就已經吐槽過了。
在個人榮譽差不多的情況下,有冠肯定大于無冠。
論巔峰,摩西·馬龍強行在當時的GOAT——賈巴爾頭上搶了一冠,甚至將GOAT的頭銜也搶過來,當了兩三年。
卡爾·馬龍遇上同時代的GOAT,卻是兩度止步,終生無冠。
偏偏就是因為這兩次輸給了喬丹,卡爾·馬龍在絕大多數媒體和球迷心目中,就是要比摩西·馬龍強一點。
明明摩西·馬龍在NBA留下了許多事跡。
第一個高中生登陸NBA打球的球員,第一個巔峰期抱團的MVP,第一個球星抱團還能獲得MVP的超巨,第一個抱團還搶了隊友MVP的超巨。
甚至自封GOAT,辱罵對手,辱罵媒體,快攻猛如虎,怒刷籃板球,球場打拳斗毆,這種極具話題度的事情,摩西·馬龍都干了。
但是,摩西·馬龍就是得不到媒體和球迷的認可。
人們回憶起他,總是用史上最被低估的巨星來形容。
就事論事,如果有的選,馬龍肯定選摩西·馬龍。
不過話說回來,卡爾·馬龍也還行。
頂級身體素質,雖然比摩西·馬龍差點,但耐操屬性拉滿,這一點太重要了。
19個NBA生涯,前面18個賽季只缺席了10場比賽,其中6場還是被聯盟禁賽了。
摩西·馬龍其實也挺耐操的,NBA打了19個賽季跟卡爾·馬龍一樣,而在進入NBA之前還在ABA打了2年。
但是個人打法太依賴爆發力了,腳踝受傷之后就回不去了。
這跟他的弟子巴克利一樣,巔峰期跟GOAT硬鋼,然后身體消耗過度,腳踝出現問題后爆發力大幅度下降,個人實力就降了一兩個檔次。
反觀卡爾·馬龍從進入聯盟開始,就沒有什么爆發力,他的得分手段也不依賴爆發力。
擋拆攻筐、面框中距離、轉換進攻、低位單打、造殺傷,不是靠身體硬吃對手,就是靠技術和經驗解決問題。
看卡爾·馬龍的比賽,就很沒意思,球風樸實無華,除了得分能力比較強,一身肌肉尤為健美之外,根本沒什么亮點。
甚至讓人覺得打球很公式化,每場比賽打得都差不多。
三四個轉換進攻,四五次跟斯托克頓擋拆下順終結,還有四五個拆開中距離,三四次低位背身轉面框,或者前轉身勾手,然后就是假動作晃飛對手造犯規,持球攻筐造殺傷。
只有叫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
郵差卡爾·馬龍,數十年如一日,打球沒什么變化,也確實穩定。
就卡爾·馬龍這個打法,每場打成3次轉換進攻就是6分,5次下順沖筐完成其中3次,又是6分到手。
中距離5投2中也有4分,低位單打4投2中,又是4分進賬,造犯規是他強項,10投7中,7分打底。
粗略一算,巔峰期的卡爾·馬龍隨隨便便就能拿27分,得分效率也不差,基本上就是20投11中,19投10中。
其他球星拼命攻筐,投籃美如畫,卻很難打出場均27分數據。
更別說要打出50%以上的投籃命中率,甚至接近60%的真實命中率。
只能說,球風華麗固然吸粉,但是NBA終歸還是體育競技。
絕大多數球星打得再炸裂,都不如卡爾·馬龍風雨無阻、樸實無華的得分能力。
卡爾·馬龍雖然終生無冠,但是在NBA征戰的19個賽季都打進了季后賽。
這無疑也證實了卡爾·馬龍的個人實力和強大的比賽影響力,證實了卡爾·馬龍這一套打法有極強的兜底能力。
在馬龍看來,卡爾·馬龍的打法跟吉米·巴特勒有點像。
光看比賽內容,并不覺得有多強,反倒覺得欺軟怕硬,一直在造犯規,既猥瑣又流氓,偏偏大部分比賽就能靠這一套打法贏下來,而且還能帶動隊友。
所以,馬龍能夠接受目前的事實,獲得系統獎勵的卡爾·馬龍模板之后,在NBA里欺負普通球星完全夠用了。
如果能夠跟頂尖控衛合作,想來奪冠也不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
甚至,對比摩西·馬龍,打四號位的卡爾·馬龍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四號位的遠古大神并不多。
如今才1997年,目前歷史第一大前鋒的頭銜還由卡爾·馬龍擔任,真正的歷史第一大前鋒剛以狀元之資進入NBA。
或許,馬龍有機會憑借卡爾·馬龍模板,向世人問一句——歷史第一大前鋒,誰公認的?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卡爾·馬龍的努力是所有球員、媒體、球迷公認的,卡爾·馬龍將身體練成了致命的武器,可即便如此還無法靠個人實力奪冠。
馬龍并不認為,自己對待籃球的態度,對于練球的刻苦程度,能夠超越卡爾·馬龍。
這也意味著,馬龍未必能完全開發、利用卡爾·馬龍模板,更遑論超越卡爾·馬龍。
當然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深藍,加點!
既然要成為最強馬龍,自然需要打破模板的上限,超越卡爾·馬龍這個模板。
稍微了解一下卡爾·馬龍,就不難發現他的身體存在不小的瓶頸。
最主要就是欠缺爆發力!其次就是下肢力量不足,外加協調性不行。
卡爾·馬龍具備超強的沖擊力,卻沒法像絕大多數鋒線球星那樣持球強突。
作為內線球星,低位背打也不是卡爾·馬龍的強項。
因為欠缺爆發力、下肢力量,再加上身高、臂展不足,卡爾·馬龍并不擅長內線強打。
無法像奧尼爾那樣將人懟到籃下,也無法像奧拉朱旺借助腳步在籃下高效完成得分。
大多數時候,卡爾·馬龍無法后轉身攻筐,更多時候都是背身轉面框,亦或是前轉身勾手。
欠缺爆發力、下肢力量不足、協調性不行,以及身高臂展不足,讓卡爾·馬龍顯得有些不三不四。
正是沒辦法打錯位,沒有殺招,致使卡爾·馬龍關鍵時刻總是掉鏈子,沒辦法帶領球隊奪冠。
歸根結底,還是卡爾·馬龍身體素質受限。
手上有勁,但腳上沒勁,靠屁股也拱不動人,無法強打籃下。
外線持球沒辦法靠第一步強突,在突不到籃下,籃下又已經站滿人的情況下,只能被迫中距離出手。
無論是中投靚仔,還是鐵血大跳投都不是什么好詞。
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這些大多都用在軟蛋和鐵匠身上。
前世因為鐵肘馬龍,馬龍之肘這些惡名,馬龍被迫了解卡爾·馬龍的信息。
畢竟上學期間,大多數同學有意無意會玩文字梗、諧音梗。
馬龍小區里一小孩,還因為名字里帶了個“坤”字,被同學嘲笑、戲弄,甚至是霸凌,一時想不開跳樓的……
馬龍上學的那個年代,還因為電影、社會風氣的影響,校園里小混混特別多。
這種時候背負鐵肘、惡漢的名聲,其實也不是什么壞事。
因為也有人道聽途說,真得覺得馬龍很厲害,從小到大練鐵肘功,對馬龍尤為崇拜,個別人甚至請馬龍吃飯。
而馬龍也因此對卡爾·馬龍,對籃球,對NBA產生了興趣。
甚至,為了能夠名副其實,還練過兩年八極拳。
只是個人悟性差了點,再加上協調性不行,始終無法將鐵山靠跟籃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如今即將獲得卡爾·馬龍模板,興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頂級身體天賦,一雙鐵肘,再加上配套的武功,有沒有搞頭?
如果系統再多開點,給個摩西·馬龍模板,那不就無敵了?
摩西·馬龍的爆發力、下肢力量、協調性、臂展都是頂級的。
奧拉朱旺的腳步和防守,就是跟著摩西·馬龍對練,慢慢磨練出來的。
如果能獲得卡爾·馬龍和摩西·馬龍兩大模板,相當于將喬幫主的副幫主一起打包了。
馬龍加巴克利再加奧拉朱旺,攻防兩端都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當然了,即便是卡爾·馬龍單個模板,馬龍也不是沒機會超越模板。
如今馬龍才高一,進入NBA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卡爾·馬龍存在的缺陷,馬龍已經知曉,在進入NBA之前,也不是沒機會花時間苦練技術,彌補這些存在的問題。
其實,卡爾·馬龍的天賦有點被埋沒了。
從小到大一直在小地方打球,始終沒遇上什么良師。
上完大三進入NBA的卡爾·馬龍一開始非常糙,罰球命中率不足50%,純靠一身肌肉打球,跟大本差不多。
直至花了三個賽季,才把罰球命中率提升到70%,并且也將中距離練出來了。
但是,低位背身、后仰跳投這些技術,直至94、95那兩年被奧拉朱旺連續暴打,這才苦練出來。
等技術大成,終于能夠擊敗奧拉朱旺,挺進總決賽,偏偏又遇上了喬丹……
大學三年,新秀三年,這六年時間正是卡爾·馬龍最佳漲球期。
如果卡爾·馬龍像喬丹一樣,進入NBA時技術就已經大成,那么或許就會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新的故事即將開啟,這是屬于馬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