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礬樓里的談話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165字
- 2025-03-08 06:30:00
他們沒有細想過的是,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桿秤,哪些人對百姓好,哪些人是欺壓在百姓頭上的,百姓自個兒心里清楚。
所以在張憲王貴等人帶著隊伍替百姓辦實事的時候,百姓們是打心底的尊崇這些人。
而不是像以往一樣,表面上一口一個軍爺,暗地里卻是丘八、潑皮的稱呼。
“很多事情,我解釋給你們聽的,和你們自己經歷后悟出來的,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這些問題我不回答你們,你們需要自己去悟。”
張憲王貴兩人聽到趙權的回答,各自點了點頭。
他們似乎有了一點兒眉目,只是不夠深刻,無法確定自己的內心想法是否正確。
“兄長,我聽聞宋朝舉兵欲要北上伐遼,此事應如何應對?”
岳飛雖然現在沒有負責針對析津府南路軍的防務,不過對于宋朝的舉動,還是有所耳聞。
“此事不用擔心,實則距離宋軍北上,還有些時日。”
“宋廷欲從百姓身上搜刮財物,充做伐遼靡費,短時期之內,是無法完成的。”
聽聞趙權的回答,岳飛點了點頭,見趙權胸有成竹,岳飛也不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于是話鋒一轉。
“兄長,我欲向西出兵,收復奉圣關!”
“奉圣關乃幽州與遼西京之間第一關,如今已為金賊所占,若是能夠復克此關隘,日后就算金賊東進,我等有險可守;反過來亦可據此關,發兵西進,攻打太原、大同!”
岳飛的話讓趙權雙眼一亮。
倒不是因為岳飛的戰略眼光讓趙權驚訝,而是趙權自己沒想到岳飛這小子,竟然這么大膽!
才剛剛開始領兵,就要開始動手出兵了。
不愧是能夠打的金人嗷嗷叫的存在,即便現在才剛滿十八歲,就已經開始顯露鋒芒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奇才,屬于是只能讓人興嘆的存在。
比如西漢時期的冠軍侯霍去病,剛開始帶兵討伐匈奴,就顯露出對于戰爭的卓絕天賦,現在的岳飛,也是有著幾分霍去病的影子。
“既然有想法,那就放手施為,有我在,你無需顧忌其他!”
趙權想的很簡單,反正你岳飛能打,而且還自帶‘克金’光環,屬于成長型英雄!
那我現在就給你刷經驗的機會,先用著手里的兵,拿著奉圣關的金兵刷刷經驗,早點成長起來。
得到趙權的應允,岳飛高興異常。
“如此,多謝兄長!”
身為武將,而且還是帶兵的武將,那就沒有人不渴望建功立業,岳飛也不能例外。
“金人畢竟都是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不可小覷。”
“先在家門口和金人過過手,也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趙權倒是不擔心岳飛會敗,能夠名留青史,成為民族英雄的岳武穆,自然有著他能夠傲視群雄,碾壓金人的實力!
和析津府內的百姓臉上帶著洋洋喜色不同,大宋境內的百姓,日子又難過了。
朝廷原本打算北上伐遼,收復燕云這件事,絕對是一件值得讓每一位宋人彈冠相慶的喜事。
可是你朝廷要是把北上伐遼的軍費,算到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頭上,那可就不美了!
我們這些百姓原本的日子就已經足夠艱難了。
現在又要從身上搜刮出一筆錢交給朝廷,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宋人心里都是這般想法,但敢怒不敢言。
如果沒有那些亂七八糟、例如花石稅、生辰稅之類的苛捐雜稅,那么征收一些百姓的錢充作軍費可以理解。
但是你朝廷都把百姓逼成什么樣子了?
先前才逼反了一個方圣公,好不容易才剿滅,現在又來?
東京開封府,礬樓。
“老相公,此番北上伐遼,實乃自取滅亡之舉,老相公此番面圣,一定要直面諫言才是!”
時任大宋監察御史李綱,才官復原職沒多久,回到京師聽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聯合金人,要興兵北上伐遼。
這可讓李綱心里火燒火燎一般,當即就找了回朝述職的種師道,到礬樓談論此事。
和其他人不一樣,李綱和種師道都屬于戰略眼光敏銳的一類人。
宋徽宗趙佶只想著和金人合作,收復燕云,完成幾位先帝都沒完成的偉業。
但李綱知道金人殘暴,和金人合作,無異于與虎謀皮。
現在有著遼國尚在,最起碼金人無法把大宋當成第一目標,一旦遼亡國,那么大宋真就是首當其沖了!
“李御史所言,老夫如何不知?”
“早在陛下和金人定下海上之盟,老夫就曾上書諫言,結果卻落得個‘誤國之言,罰俸一年’的旨意。
此番老夫進京,名為述職,實為領兵北上,正因如此,陛下是不會接納任何反對北伐的諫言。
何況老夫如今隸屬武將一列,所諫之言,更不得陛下看中,李御史難道不知?”
種師道屬于武將,北宋的武將更是天生矮人一頭,說話的分量遠比不上同階級的文官,這也是所有北宋武人無奈的地方。
和種師道一臉無奈的表情不同,李綱脾性火爆。
聽到種師道的話,李綱劍眉倒豎,心里的話毫不留情的吐了出來。
“陛下要是聽不進去話,說不得大宋哪天,就要換一個皇帝了!”
此話一出,種師道剛夾起來送到嘴邊的菜都嚇掉了。
目瞪口呆的看著對面端坐著的監察御史李綱。
“噓——”
“李兄慎言,慎言!”
“哼,有何需要慎言?”
“別人怕,我李綱不怕!”
“這天下乃是黎民蒼生的天下,就不是他趙家一人天下,聽不得諫言,辨不了是非,若是將來釀成大禍,吾必唾之!”
李綱一點兒也不慣著。
歷史上宋徽宗趙佶退居二線,改立趙桓為皇帝之事,很大程度上就是李綱逼的。
史料記載,宣和七年,金人南下侵宋,宋軍不敵,開封勢危;李綱先是獻上御敵五策,不納之后,刺臂血書,諫言徽宗禪讓于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勠力同心,共同抗金!
由此可見,這位李監察御史可不是嘴上說說這么簡單!
他是真敢啊!
種師道也被這位小友弄得哭笑不得。
他比李綱大了三十多歲,兩人是忘年交,脾性相投。
若不是兩人關系極好,在種師道的面前,李綱也不會如此大膽,什么話都往外拋。
“伯紀的脾性還是一點沒改,當了幾年的稅官小吏,也沒磨平你的性子一點。”
“才剛官復原職沒多久,就又不知道疼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