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晉綏軍來襲?
- 亮劍,從烽火詞條開始崛起
- 長歌當哭z
- 2032字
- 2025-03-17 21:12:46
事實證明,楊碩的推測沒有錯誤,日本人果然派了一小股部隊潛入了晉西北,因為就在他等待三個營消息的時候,烽火系統來了任務,要求是滅掉日寇盤踞在廣陵縣的團伙。
這則任務來的很及時,起碼圈定了日寇測繪人員和小部隊的范圍。
楊碩和17團占據著廣陵西南角,并在加速朝東側和北部輻射力量,也就是說只要沿著他們的根據地擴充路線一路掃過去,就能找到日本人的下落!
“團長,老侯傳來消息,今天上午他在轄區內又抓到一伙,身上帶著同樣的家伙,一看就是同一幫人。”這幾天楊碩留宿在陳集村,已經接二連三收到三個營五次匯報。
算上今天的,已經有七波日寇落入他們手中。
“按照廣陵縣面積劃分,分派到咱們團的小鬼子應該也就這么多,再往后估計不好找了。”
“告訴各營同志,務必從這幫人口中撬出點什么,必要的時候可以用點手段,對付那幫喪盡天良的家伙,用不著留情面。”
“放心吧團長,兄弟們有數。”
胡四海答應著。
“對了,讓你送的信怎么樣了,不會出問題吧?”楊碩這兩天滿腦子都是日本人的事,差點把黃河布防圖這事兒忘了。
胡四海拍拍胸脯:“團長,咱們的人能從黃河對岸一路摸到晉西北,就能順路再摸回去!我們的偵察兵兩天前就出發了,我讓人把地圖多畫了幾份,每個人都帶著,不會出事的。”
楊碩放下心來。
黃河布防圖一事至關重要,關乎紅軍大部隊能否順利挺進晉省地界,有地圖在手,不知能避免多少戰士的犧牲。
況且,17團想在晉西北搞一波大的,也得大部隊在黃河防線牽動晉綏軍的力量才行。
“團長,一段日子不見,我看你的警衛員現在好像有點不一樣?”正事兒聊完,胡四海開始扯別的話題。
楊碩笑笑:“我親自訓練出來的兵,那能跟你們一樣?”
胡四海兩手插在袖筒里,往楊碩對面的炕上一坐,眼巴巴的瞅著楊碩身后的黃大龍,確切來說是黃大龍手中的沖鋒槍。
“團長,這是啥槍?看起來怪厲害的!”
胡四海努努嘴,眼底毫不掩飾的羨慕。
楊碩白他一眼:“喂喂喂,說好了這段時間獨自發展,你小子可別惦記我的武器。再說了,這槍一共也沒多少。”
“就是!想要槍自己想辦法,我都沒槍呢,你看個什么勁?”
楊碩剛說完,小豆子便老氣橫秋的撇撇嘴道。
胡四海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團長,忘了問你,這個小蘿卜頭是誰?咋跟個跟屁蟲似的在你后頭?”
“你才是小蘿卜頭!你全家都是小蘿卜頭!”小豆子氣鼓鼓的瞪著胡四海,恨不得上去給他一拳。
全營部的人都被逗樂。
“團長!出事了團長!”
幾人談話間,忽然外頭傳來傳令兵的聲音。
楊碩心里一緊,馬上出去,迎面便撞見一名戰士朝營部飛跑而來,鞋底都快甩飛出去。
“咋了大劉,出什么事了?”胡四海忙問道。
名叫大劉的戰士喘的上氣不接下氣,明顯經過了長途奔跑。
“團...團長,我們...我們的人被抓了!”
聽到這話,胡四海火氣騰的一下冒出來,“說清楚,被誰抓了?在什么地方?!”
“是...是晉綏軍!就在虎跑山山腳!”
“他娘的,這幫兔崽子是真不怕死,居然敢主動送上門來!”胡四海怒目而視,火冒三丈,“怎么辦團長?揍那群狗日的?”
楊碩眼睛微瞇,謹慎的問道:“事情經過說一遍。”
“是,團長。”
“我們...我們按照團長您的命令,在虎跑山一帶尋找日本人的跡象。日本人沒找到,迎面被一幫晉綏軍撞見了,他們似乎知道我們抓了日本人,也沒有對我們下死手。”
“反而...反而像是故意把我放回來報信的。”
楊碩眼神一凜,照大劉的描述,晉綏軍顯然有備而來啊。
“故意放你回來?對面有多少人知道嗎?”
“不少!我跑到一個小山坡上觀察過,起碼八九百人是有的!”
聽到這話,楊碩不禁微微一愣。
八九百人,將近兩個營的兵力,晉綏軍這是準備開戰?
不過,有沈海泉的遭遇在前,如果晉綏軍準備吞下17團,應該會派出至少兩個團才對。
“這幫家伙,究竟在盤算什么...”
楊碩暗暗思忖著。
“團長,下命令吧!以我們一營現在的編制,就算打不掉這伙晉綏軍,也絕不會吃虧!”
胡四海眼底升騰著怒氣。
楊碩鎮定的多,對付晉綏軍不難,關鍵他想弄清對方的意圖。
日本人這個大敵在前,讓楊碩對晉綏軍的態度相較之前多了一分容忍。
“通知一營開拔,前往虎跑山!另外,派人通知二營,讓侯全喜的人在后頭隨時準備接應。還有,三營和團部也提前打招呼,隨時做好轉移或者參戰的準備!”
“是!”
胡四海領命出去。
一營四百多兵馬火速集結,在胡四海的率領下飛速朝虎跑山推進。
偵察排的戰士在前頭開路,讓他們意外的是,晉綏軍似乎真沒有開戰的意思,沿途沒發現任何埋伏和前哨,虎跑山安靜的與往常一樣。
楊碩和胡四海心里暗暗打鼓,絲毫不敢放松。
直到來到虎跑山腳,八百多晉綏軍就這么直愣愣出現在他們視野中。
大約兩個營的編制,排列成八列縱隊,連拉開陣型的意思都沒有,戰士們的槍支扛在肩膀上,且并未見到迫擊炮、重機槍之類的武器。
被抓的三名一營戰士,僅僅是被下掉武器控制起來,身上沒有任何傷。
最顯眼的是隊伍前方,一名軍官模樣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太師椅上,面前是一張梨花木長桌,上面正熱氣騰騰的煮著一壺茶。
荒郊野外寒風瑟瑟,遍地枯樹與落葉的環境中出現這一幕,顯得格外突兀。
胡四海徹底懵了,不是干仗嗎?咋成這樣了,紙上談兵?這成語是這樣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