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朝議(二)
聞天正乃是大澤皇朝的武將之首,天下兵馬大元帥,可以說是大澤皇朝當中權勢最盛的幾人之一,自七十年前,也就是景盛四十三年,佛土大悲菩薩率領佛兵入侵梵州,聞天正被當時的景盛帝任命,帥軍出征,大敗佛土之后,已經有七十多年沒有離開過昊方城了。
更別說是帥軍出征,天下間,若是要算頂尖強者,那么聞天正絕對是位列前十序列的存在(除開那些隱世的九品),聞天正出身銀州·百戰谷,主修兵道,七十年前在梵州,聞天正率領大軍與佛土交戰,在那一戰當中,聞天正展現出了絕世名將的風采。
以一人之力,統帥百萬大軍,融合兵形勢之下,鋒芒之強,簡直無可阻擋,那怕是當時的已經修煉到佛門八品巔峰的大悲菩薩,在聞天正的兵形勢一槍之下,金身破碎,靈臺斷裂,凡是親眼見證那一戰的八品強者,都只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百萬大軍加持的聞天正,足以與九品一戰!”
也正因為如此,天下各大霸主勢力,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下,基本上都不會選擇與大澤皇朝正面撕破臉,那怕是云州的道門三宗,背后底蘊深厚,有著道祖這樣一尊九品至強者存在,也不會在大澤皇朝沒有進入王朝末期的時候主動跳出來,跟大澤皇朝正面硬剛。
但是同樣的,聞天正的存在,在大澤皇朝內部,亦是有著諸多羈絆,聞天正無論是自身權勢,還是個人修為,都已經是天下頂尖的那一撮,就算是大澤皇室再如何信任,也不得不進行平衡。
“難道聞天正要借助巫神教的入侵,重掌兵權,與巫神教做過一場,完成自身積累,跨出那一步!?”
在聞天正的對面,首輔司馬懷瑾眼底帶著猜測,對于聞天正這一位比他更強,歲數更大的武將之首,司馬懷瑾絲毫不懷疑其能力與手段,甚至于,司馬懷瑾比之旁人更加清楚,大澤皇朝自承平元年開始,文臣派系之所以能逐步壓制武將,并非只是因為文臣派系的力量強大了,以及有著后續三任皇帝的縱容,背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聞天正自身放權了。”
正因為近三百年的時間當中,聞天正都基本上放權不管,在距離上一次帥軍,一戰擊潰佛土入侵之后,聞天正又恢復了往日的平和狀態,才讓大澤皇朝太多的王公大臣忽視了他的存在,但是此刻,聞天正再一次請命,那些位列大澤皇朝權勢頂端的王公大臣們,紛紛都驚駭,因為這絕對是足以影響大澤朝堂格局的事件。
“巫神教不過是化外蠻夷,何須大元帥親自出馬,臣舉薦白虎軍·吳將軍,只要白虎軍出征,定能一舉收復漓江城,更有可能趁此機會,將我朝疆域王十萬大山挺進千里。”
就在此刻,有大臣向永澤帝諫言,實際上,永澤帝自身也不想聞天正帥軍出征的,雖然聞天正在大澤皇朝已經五百多年了,一直都不曾有反叛之舉,但是帝王者自有帝王權術,聞天正的修為,才是永澤帝最為忌憚的,一旦聞天正真的借助兵鋒戰事,跨出了最后一步,一尊兵道九品至強者的誕生,絕對不會是永澤帝想要看到的。
“臣舉薦...”
“臣舉薦...”
“臣舉薦...”
好似早就約好的一般,在有人開口舉薦之后,隨后的一段時間當中,文臣當中不斷有大臣出列,想永澤帝舉薦軍部的大將,但是無一例外的,都將聞天正排除了。
“殺雞焉用宰牛刀,巫神教不過是派了青鱗軍而已,何須大元帥親征,我大澤四大軍團任意一只都絕對能將其擊潰。”
這一刻,司馬懷瑾好似一錘定音,恭維聞天正的同時,亦是代表了文臣派系的最終意見,對此,永澤帝坐會龍椅,緩緩開口說道:“司馬愛卿所言極是,青州之事,還不至于讓大元帥親征。”
永澤帝都親自開口了,聞天正自然不會繼續請命,否則就是硬逼永澤帝了,就眼下這個時局,聞天正也沒有想要與永澤帝對立,當下,聞天正退回了武將之首的位子。
呼!!!
隨著聞天正的歸位,奉天殿之內,好似有著不少呼氣聲,那是放松身體的表現,當然了,在奉天殿前列的諸多大臣身上,自然不會有如此明顯的表現,能站在奉天殿前十分之一部分的王公大臣,修為都不會低于六品,更是在官場沉浮多年,早就喜怒不形于色了,不會輕易表露出非常明顯的情緒變化。
觀天樓之上。
“聞天正都要動!”
雖然監正不曾在奉天殿參會,但是作為大澤皇朝的守護者之一,也是與大澤國運聯系最為緊密的人之一,監正的消息自然不會落后,奉天殿內部發生的一切,都第一時間被監正獲知了。
也正因為如此,監正的眼底亦是浮現出了更為復雜的天機變化,那是在推演聞天正的目的,同為天下八品當中走到極限的絕巔強者之一,監正非常清楚,如他們這樣的人,在這個世上,若是還有什么追求,那么九品至強者之境,便是最為核心,亦是此生最大的欲望。
監正細看聞天正近三百年來的一切痕跡,心底當中卻是沉甸甸的,因為自七十年前的梵州之戰后,監正就已經有所預感:“聞天正的修為已經進無可進,當初梵州兵形勢的一槍,恐怕也是他早就準備好的,是聞天正的一次嘗試,如今看來,青州軍的統帥李杰,能生出養寇自重的念頭,背后未嘗沒有聞天正的推動,他需要一場浩大無比的戰爭。
若是巫神教自漓江城打開缺口,青州就此陷入戰火,而后,大澤四大軍團只要有其一參戰,那么就足以撬動當今的局勢,甚至于,梵州、銀州近些年來,可都不太安分,若是青州的戰火持續的夠久,恐怕佛土與部落都未必會放過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