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租房
人可以老而益壯,也可以未老先衰,關(guān)鍵不在歲數(shù),而在于創(chuàng)造力的大小。
——盧爾卡爾斯基
一對夫妻在城里打工,他們想先找一處房子住下來。最終他們相中了一套公寓,于是,就按地址找到了這處房子。房東是一位老大爺,一看到他們帶著一個小男孩,就說什么也不愿將房子租給他們。
夫妻倆急了:“我們都跑了一天了,對你的房子很滿意,價錢也可以再商量。再說,我們現(xiàn)在也沒有地方可去呀。”
“實在對不起了,”房東沒有一點商量的余地,“你就是加些租金也不行,因為我不打算把房子租給有小孩的住戶。”
“這孩子過幾天就要送到他爺爺奶奶那兒去了。”
房東一聽就知道這是編出來的瞎話,他不想再爭辯了,轉(zhuǎn)身走進屋里。
這時,他們那6歲的兒子將這一切看在眼里。他說:“爸爸媽媽,不要著急,我有辦法。”說完,他走上前去,用小手敲起門來。
門開了,房東又走了出來,見還是他們,便一句話沒說就要回屋。小男孩一把拉住他說:“老爺爺別走,這房子我租,我沒有孩子,我只有爸爸媽媽。”房東一聽,竟然同意了。原來房東想到自己年歲大了,不想把房子租給有小孩子的家庭,是因為怕吵鬧。現(xiàn)在看著小男孩這么懂事,看著小男孩渴求的目光,看著孩子天真的樣子,老房東已經(jīng)沒有理由不把房子租給他們了。
12.美容店的免費廣告
獨辟蹊經(jīng)才能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業(yè)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黛娜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懷揣著美好而遠大的理想,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她貸款在市中心公園開了一家小美容店,美容小店艱難地起步了,在花花綠綠的現(xiàn)代社會里并不起眼,而且尤為糟糕的是在黛娜的預算中,根本沒有廣告宣傳費。正當黛娜為此煩惱時,她收到一封律師來函。這位律師受兩家殯儀館的委托控告她,告訴她要么不開業(yè),要么就改變店外裝飾。原因是美容小店花哨的店外裝飾,破壞了附近殯儀館莊嚴肅穆的氣氛,從而影響了業(yè)主的生意。
黛娜靈機一動,打了一個匿名電話給一家有影響力的報紙,聲稱黑手黨經(jīng)營的殯儀館正在恫嚇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可憐女人,這個女人只不過想開一家經(jīng)營天然化妝品的美容小店維持生計而已。
這家報紙十分好奇,并在顯著位置報道了這個新聞,不少富有同情心的讀者都來美容小店安慰黛娜。由于輿論的作用,那位律師也沒有再來找麻煩。
就這樣,她的美容小店廣為人知,名聲傳開了。
不過好景不長,一切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顧客漸少,生意日淡。
經(jīng)過深刻的反思,黛娜發(fā)現(xiàn),新奇感只能維持一時,不能維持一世。在她看來,美容店雖然別具風格,但給顧客的刺激還遠遠不夠,需要進行宣傳。
一個早晨,市民們?nèi)ス珗@晨練,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一個古怪的女人沿著街道往樹葉上噴灑草莓香水。她就是黛娜——美容小店的女老板。
她的這些非常奇特且意外的舉動,又一次上了報紙的版面。
后來,廣告商熱情洋溢地主動提出要為美容小店做廣告。他們相信,美容小店一定會接受他們的熱情,因為在美國,離開了廣告,商家?guī)缀醮绮诫y行。
出乎意料的是黛娜卻拒絕了。美容小店離經(jīng)叛道的做法,引起商界議論紛紛。要想在商界立足,若無大量廣告支持,無異于自殺。
敏感的新聞媒介沒有漏掉這一奇聞,他們在客觀報道的同時,還加以評論。大家也開始關(guān)注,覺得這家美容小店確實很怪。這實際上已起到了廣告宣傳的作用,黛娜并沒有去刻意策劃,但卻節(jié)省了巨額的廣告費。
后來,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已經(jīng)被世人所矚目,但黛娜依然沒有做廣告的想法。她一路的成功,就是依靠這一系列標新立異的做法,使最初的一間不起眼的美容小店擴張成跨國連鎖美容集團。從而,她很快也步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13.減肥中心的秘密
聰明的年輕人以為,如果承認已經(jīng)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chuàng)性,這是最大的錯誤。
——歌德
女老板看著減肥中心日漸蕭條的經(jīng)營,心情很著急,又加之每日如流水般的各項支出,卻見不著有多少進賬可以平衡這些開銷,更如火上澆油。
忽然一個念頭躍進了她的腦海里。
隔了兩個星期,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在本減肥中心的大門口,您絕對見不到一個胖子走出來,如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胖子由大門走出者,中心贈獎金10萬元。”
此廣告不僅被登在報紙上,而且還被登在宣傳單上四處散發(fā)。這個奇特的廣告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人們發(fā)現(xiàn),每天從減肥中心大門走出來的果然都是瘦子,見不到一個胖子。
有幾個胖子心想:我這就進去,再馬上走出來,看你有什么話說。但是即使有人故意找茬兒,還是不見一個胖子由大門出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女老板把大門改裝成兩個不同的出入口。外面看起來這兩個出入口的大小形狀都一樣,可是,她特別在出口的內(nèi)層,加裝了兩道很粗的鋼管,人必須側(cè)身由這兩道鋼管的中間通過,才能抵達出口大門。而且空隙只容得下一個側(cè)過身的瘦子穿過去。
那么胖子怎么辦呢?當然只能由減肥中心后面的小門走出去!
人們在門口看不到胖子,必定好奇地進入里面,當他想出來時,能走出來的瘦子自然得意,而必須走后門的那些富態(tài)一點的人就會愧疚地想:“哇!不得了,我被列入胖子群,該減肥了!”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坐下來聽宣傳人員的解說。
一則廣告,使減肥中心從此生意好得應(yīng)接不暇。
14.阿基米德的神力
發(fā)表自己的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一個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過是只鸚鵡。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進攻古希臘的敘拉古城。當時,希臘的大部隊都在前線作戰(zhàn),留下來的只有少量士兵,形勢萬分緊急。
指揮官心急如焚,束手無策。這時,有人建議說:“城里有位很有名望的智者,他常常能想出別人想不到的辦法來解決難題,我們何不請他來退敵?”指揮官一拍腦袋:“對啊,我怎么就沒有想到他呢?
快,快去把阿基米德請來!”
阿基米德也一時想不出很好的辦法,邊走邊想,這時,火紅的太陽高掛在天上,阿基米德抬起頭,太陽強烈的光線刺痛了他的眼睛。
他看了一會兒,突然靈機一動,有了主意。
他馬上趕到城樓,向指揮官建議:“快,讓全城的婦女每人帶一面鏡子,全部集中到城樓上來。”指揮官聽了,很是納悶,可是看到阿基米德自信的神情,還是照辦了。為了全城人的安危,也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阿基米德身上了。
過了一會兒,全城的婦女全都奉命上了城樓,她們帶來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鏡子。這個時候,阿基米德儼然成了軍事總指揮,面對越來越近的敵船,他右手指著海上的敵船,大聲說道:“到時候舉起你們手中的鏡子,目標對準船上的帆,要一起行動!”
敵船靠得很近了,阿基米德命令道:“瞄準那艘最前面的指揮船,開始!”頓時,全體婦女們同時舉起了手中的鏡子,刷地向敵船直射過去。
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上萬面鏡子,將太陽光反射到敵船的帆上,巨大的熱量立即引燃了船帆,火借風勢,整個敵船立即被大火包圍起來了……
就這樣,阿基米德帶著全城婦女解除了敵人的威脅。阿基米德的神力也被流傳至今。
15.給駝鹿戴上防毒面具
無可否認,創(chuàng)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chuàng)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
——阿諾德
一位推銷員曾調(diào)侃:他曾經(jīng)賣給牙醫(yī)一支牙刷,賣給瞎子一臺電視機。但朋友對他說:“只有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個最偉大的推銷員。”于是,推銷員來到一片森林。“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只駝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面具。”
“這里的空氣這么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駝鹿說。
“你要想在這個森林里生存下去就得有一個防毒面具。”
“對不起,我真的不需要。”
推銷員自信地說:“您很快就會需要一個了。”說著他便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森林中央建造一座工廠。
“你真是發(fā)瘋了!”朋友說。
“我沒有瘋。我只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面具。”推銷員認真地說。
當工廠建成后,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不久,駝鹿就找到推銷員說:“現(xiàn)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面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防毒面具。
駝鹿說:“別的駝鹿現(xiàn)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還有嗎?”
“我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
“可是你的工廠里生產(chǎn)什么呢?”駝鹿好奇地問。
“防毒面具。”推銷員驕傲地回答。
16.全國最差的飯店
獨創(chuàng)常常在于發(fā)現(xiàn)兩個或兩人以上研究對象或設(shè)想之間的聯(lián)系或相似之點。
——貝弗里奇
這條街道上有兩家飯店,而且還挨著,其中一家飯店,老板在門外擺了一個很大的酒桶,上面貼了一張紅紙條:“不可偷看!”路過的人見到酒桶上的這幾個字,禁不住好奇心的驅(qū)使,停下腳步都想伸頭去看一看。不看則已,一看就笑了,原來里面的桶壁上又寫了一行字:“不看白不看,本店有清純的生啤酒免費贈送,請您盡情地享用。”人們自然忍不住要走進店里坐一坐,飯店自然生意興隆,顧客絡(luò)繹不絕。
而另一家飯店,一直默默無聞地經(jīng)營著,生意比較蕭條。有一天,老板靈機一動,在自家的門前掛起了一個大牌子,上面赫然寫著幾個大字:“全國最差的飯店。”于是,大家都想要看一看,這全國最差的飯店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可是,當人們來過以后,才知道這家飯店的飯菜色、香、味都是一流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飯店的生意一下火了。
17.改變你的態(tài)度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愛因斯坦
能拜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為師的人,可謂是幸運兒。所以每天以各種形式來拜訪的人很多。
有一次,大發(fā)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都有很多到我這兒來的年輕人,可沒有一個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yīng)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么?”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面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面說:
“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誰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并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銹鋼是用什么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一翻金屬學手冊。”
“您說什么,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啦!”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fā),強調(diào)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guān)重要的條件。
童年時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有什么天分。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后,他是學校里成績非常差的一個,永遠是課堂上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都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是,在愛因斯坦12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獻身于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年,由于歷史、地理和語言等科目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tài)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愛因斯坦被學校開除了。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象。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他在16歲時,喜歡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在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這時出發(fā)地有一座鐘,從自己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愛因斯坦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shè)計了大量有關(guān)理想的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原理,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
愛因斯坦從一個人們認為的“天生的蠢才”,成長為一名科學上的奇才,難道不引起愛迪生對選擇助手的方式上深思嗎?
18.流著眼淚的討債單
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
——萊辛
一家進出口貿(mào)易公司的業(yè)務(wù)很忙,節(jié)奏也很緊張,往往是上午對方的貨剛發(fā)出來,中午賬單就傳真過來了。隨后就是快寄過來的發(fā)票、運單等。財務(wù)人員的桌子上總是堆滿了各種討債單。在這些賬單面前,工作人員已經(jīng)都麻木了。
討債單太多了,都是千篇一律地要錢,財務(wù)人員常有不知該先付誰的好,經(jīng)理也一樣,總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說:“你們看著辦吧。”
但有一次經(jīng)理馬上說:“付給他。”——僅有的一次。
那是一張從巴西傳真來的賬單,除了列明貨物標的價格、金額外,大面積的空白處寫著一個大大的“SOS”,旁邊還畫了一個頭像,頭像正在滴著眼淚,簡單的線條,但很生動。這張不同尋常的賬單一下子引起財務(wù)人員的注意,也引起了經(jīng)理的重視,他看后微笑著囑咐道:“人家都哭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給他吧。”
經(jīng)理和這位財務(wù)人員心里都明白,這個討債人未必在真的流淚,但他卻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的速度討回大額貨款。因為他多用了一點心思,把簡單的“給我錢”換成了一個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花絮,僅此一點,就從千篇一律中脫穎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