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年輕人留下來做工,而且干得十分出色。一年以后,莊園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并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果然不出他的所料,20年以后,年輕人成了美國大名鼎鼎的石油大王,他就是哈默。
9.伙計的命運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為出身低微而悲傷,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
——薩迪
漆黑的夜晚,下著瓢潑大雨,街上人跡罕至。旅店的伙計也正在打盹。這時,旅店的門被敲開了,進來一對老年夫婦。他們對旅店的伙計說:“對不起,我們跑遍了附近所有的旅店,里面全客滿了。我們想在貴處借住一晚,行嗎?”
伙計激靈一下,緩過神來說:“這兩天,附近的旅店家家客滿。我們的旅店也客滿了。”
老夫婦剛失望地準備離開,伙計卻把兩位老人叫住了:“現在天氣這么糟,你們也沒有地方可去,要是不介意的話,你們就睡我的床吧!”
“那你怎么辦呢?”老夫婦感激地問。
“我的身體很好,在桌子上搭個鋪就行。”
第二天早上,這對老年夫婦拿出一筆錢要感謝這個年輕人,他卻堅持不要,說:“床鋪是我自己的,我怎么能要你們的錢呢?”
“年輕人,你的好心一定會有好報的。過些日子我要給你蓋個大旅館。”
老夫婦的話,伙計只當是一個玩笑,沒有放在心上。
兩年后的一天,年輕人收到一封信,信里附著一張到紐約的雙程機票。在紐約,年輕人見到了當年那對寄宿的老夫婦,原來他們是一位億萬富翁的雙親。
老人把年輕人帶到車水馬龍的紐約街頭,指著一幢高樓說:“年輕人,這就是我們為你蓋的旅館,從此以后,你就是這家旅館的經理。”當年的小伙計卻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10.秘密游戲
把“寬恕”說了兩次,而不是把寬恕分而為二,只會格外加強寬恕的力量。
——莎士比亞
周末,超市里人頭攢動,十分擁擠,一位女服務員正在低頭忙著自己的事情。
“對不起,可以打擾一下嗎?”突然有人來到了她的面前。
她抬頭一看,一位年輕的母親手里牽著一個4歲的小男孩,看得出,母親臉上的表情十分憤怒,而孩子則緊張地低下頭,不說一句話。
母親嚴厲地說:“快點,這位姐姐很忙!”她感到空氣驟然緊張起來,到底是什么事呢?她一邊猜想著,一邊仔細看著這母子倆。這時她發現那男孩兒手中正握著什么東西,他那雙小手還有點顫抖——那是一個當時很受孩子們歡迎的足球,這種足球每次進貨都被搶購一空,而且被盜竊的數量不亞于銷售量。
“怎么了,你說點什么呀!”母親的臉紅了,小男孩已經開始抽泣了,手里還是緊緊地抱著那個小足球,嘴里說著:“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女服務員的心顫了一下,她不敢輕易開口說話,怕傷了一位母親的自尊。
母親卻說:“請叫你們的負責人來,我來跟他說。”這時,女服務員第一次懂得了母親對孩子的深刻的愛和教育子女的不易。
“不用了,我收上這玩具錢,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事,這就夠了。
就當是他跟我們玩的一次秘密游戲吧!”女服務員認真地說。
母親的眼里含著感激的淚花,低聲說了一句:“謝謝!”
11.怎樣分蘋果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培根
母親節快要到了,電視臺要舉行一個“談談母親對自己成長的影響”的節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犯人和一名王室成員談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的故事。
監獄的犯人得意地說:
“一天,媽媽給家里的孩子們提回了一籃子新鮮的蘋果。我一眼就看見了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一個,沒想到弟弟比我還快,說自己要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說:‘好孩子要想著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顧著自己。’
“于是,我靈機一動,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又紅又大的蘋果讓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高興地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于是,我得到了自己心里想要的那個大蘋果。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后,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學會了打架、偷、搶。就這樣,我被送進了監獄。”
王室成員的回答是這樣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托在手中,‘這個蘋果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行,你們三個比賽修剪草坪,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可以得到它!’
“結果,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因為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現在,我也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你想要什么,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
12.純潔的心靈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伊索
這個周末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是做戶外運動的佳選,于是,路易斯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去打“迷你”高爾夫球。
他走向售票柜臺問道:“一張門票多少錢?”
“大人1美元,6歲以上的小孩也要40美分,剛好6歲或小于6歲的小孩免費,你的兩個孩子幾歲了?”年輕的售票小姐回答說。
路易斯答道:“一個3歲,另一個7歲,我想我得付2美元。”
那位售票小姐開著玩笑說:“哎呀,先生,你的口袋里是不是帶了很多的錢啊?你只要告訴我較大的男孩6歲,就可以替自己省下1美元了。我又看不出他們有什么差別,別人也不會知道的。”
路易斯回答:“你說得沒錯,雖然我可以省下1美元,但是7歲的大兒子和3歲的小兒子知道應該再多買一張票。”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是不允許任何污穢的東西玷污的。路易斯也是在給孩子上了一節凈化心靈的課。
13.善舉之后
無德之人常嫉他人之有德。
——培根
寒冷的冬天,寒風刺骨,寒氣逼人。街頭上有一對非常窮困的老夫妻,經常挨餓,最后實在無計可施,老頭兒就對老太太說:“老伴兒,咱們給上帝寫封信,讓他幫幫我們吧!”
老太太極力贊成。于是他們坐下來給上帝寫信,求上帝幫忙。寫好信后,他們簽了名,寫上地址,然后仔細封好。
“我們怎樣才能把這封信寄到上帝那里呢?”老太太犯難了。
“上帝無所不在。”老頭兒說,“我們的信無論用什么方法寄,他都一定能夠收到。”
他們走出門去,把信一扔,風就把信給吹走了。
碰巧有一個善良的富人出門散步。風把信吹到了他的面前。他好奇地把信撿起,打開讀了,就被這對老夫婦的虔誠和天真感動了。
富人非常同情他們的處境,決定幫助他們。他快速地取了錢后,就按照信上的地址,敲響了那對老夫婦的門。
“納特先生住在這兒嗎?”他問道。
“我就是納特。”老頭兒回答道。
富人朝他笑了笑,說:“我有點兒事要告訴你。幾分鐘之前上帝收到你的信,我是他在這個地區的代理人,他叫我給你送100盧布。”
“你瞧,你瞧!老伴兒,”老頭兒高興地大聲說,“上帝收到我們的信了!”
老夫婦收下了錢,對上帝的代理人千恩萬謝,可是當那位富人走后,老頭兒滿腹狐疑,若有所思地說:“老伴兒,我很懷疑,那個代理人可能同我們耍了滑頭。你知道代理人是怎么回事兒嗎?是從中收錢的人。很可能上帝給了他200盧布讓他給我們,可是他留下一半給自己作傭金了。”老太太也滿含懷疑的表情。
14.獻寶與回報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有一個國王很喜歡收集寶貝,使得許多獻寶之人絞盡腦汁。有一天,一位勤勞的農民,從自己的菜園中收獲了一個大得不得了的南瓜,他又驚又喜,把這個南瓜獻給了國王。
國王很高興,賜給農民一匹駿馬。
這件事很快家喻戶曉。一個財主動開了腦筋:獻個大南瓜,就能得到一匹駿馬,如果獻一匹駿馬,國王會賜給我多少金銀珠寶抑或美女呢?
于是財主向國王進獻了一匹價值連城的駿馬。國王同樣很高興,吩咐侍者:“把那位農民獻的那個珍貴大南瓜,賜予這個獻駿馬的人吧。”
財主抱著這個大南瓜失望地回家了。
15.減肥的秘密
一個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保羅
美國前總統胡佛曾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為人心計頗多,很少有人能騙過他。他曾規定,聯邦調查局的所有特工人員,都必須嚴格地控制體重,不準超標。那些大腹便便的特工人員都知道,一旦被胡佛局長發現,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但是也有一次例外,他手下的一名胖特工同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有一天,這名胖特工得知自己將被提拔為邁阿密地區特警隊的負責人,任職前胡佛局長要接見他,也就是要當面考查考查他。于是,這名胖特工開始絞盡腦汁地琢磨:我發福得這么厲害,怎么才能順利通過局長接見這一關呢?功夫不負苦心人。胖特工在被胡佛接見之前,到街上買了一套衣服,號碼比平時穿的要大得多。他穿上這套新買的衣服一試,非常滿意。因為這給人一種假象,就是減肥卓有成效,至少已經減下四五公斤分量了。
到了接見的時候,胖特工穿上這身大號衣服去見胡佛,一見面就感謝局長提出的控制體重的要求,他一本正經地說:“局長控制體重的指示太英明了!這簡直就是救了我的命啊……”
胡佛聽得沾沾自喜,仔細端詳了一陣,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還連連夸獎,鼓勵他繼續帶頭瘦身。就這樣,胖特工順利地過了關,如愿以償地到新崗位任職去了。
16.人性選擇題
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
一則:美國的一位社會學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要求學生們在下面的三種情況下,選擇其中的一種,對其進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嚴重旱災,許多人正面臨死亡的威脅。
二是大學中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無力負擔學費,瀕臨輟學的邊緣。
三是購置一臺復印機,放在系辦公室里供學生們使用。
學生們以不記名方式選擇,結果有75%選擇捐錢買復印機;有20%的學生選擇捐錢資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只有5%的學生,選擇捐錢援助非洲的難民。
這個實驗一方面說明每個學生都程度不同地關心他人的困難;另一方面說明大多數學生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無私奉獻是高尚的,但是,更關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選擇,也有積極因素。明白人性的這個特點并妥善地加以引導,可以成全許多有益的事情。
二則:一趟客運列車,曾為冬天乘客不肯隨手關門而大傷腦筋,于是在每節車廂里貼了一張告示:
“為了大家的舒適,請隨手關門。”告示貼出后,情況雖有所改變,但收效不是很大。后來,列車長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將告示改寫成:
“為了您自己的舒適,請隨手關門。”
從此以后,車門基本上都關好了。
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并不一定都是自私的表現,只要加以正確地引導,會變被動為主動,會從直接地為自己,轉變成間接地為他人,這也是個善舉。
17.意料之外的回報
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
——西塞羅
拿破侖·希爾是某家雜志社的一名不太出名的編輯,他經常到各地演講,但在那次講學中,他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這不但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還讓他非常感動。因此,演講結束以后,他拒絕了校方付給他的100美元的報酬,并聲稱自己已經有所收獲。
第二天早晨,學院的院長召集全院學生開會,宣布了這一意外的“拒絕”,他動情地說:“我主持這家學院已經20多年了,曾經邀請過無數人士前來發表演說,但直到昨天,我才知道還會有人拒絕接受他的演講酬金。這位先生是家全國性雜志的總編輯,我建議你們每個人都去訂閱他的雜志,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一定擁有許多美德以及能力,我想,他的優點應該是將來你們踏上社會以后必須用到的。”
不久,拿破侖·希爾所在的雜志社收到了一筆6000多美元的訂閱費,匯款單上有聲明說,這筆費用全部用來訂閱拿破侖·希爾所總編的《希爾的黃金定律》。當然,這筆錢是來自那所學院。在此后的兩年中,僅僅那些學生以及他們的朋友,就總共訂閱了這家雜志社超過5萬美元的雜志。
拿破侖·希爾當時的拒絕并非是“放長線釣大魚”,這個結果也完完全全在他的意料之外。他也因此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