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關注經濟熱點問題,做足投資前的功課
- 30歲之后,用錢賺錢
- 陳云
- 6926字
- 2015-02-04 10:51:14
明白自己為什么要投資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富人允許自己的口袋空,但不允許自己的腦袋空;而窮人允許自己的腦袋空,而不允許自己的口袋空。窮人只擁有裝錢的口袋,富人卻擁有賺錢的頭腦。
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人生之大計,但在真正開始投資前要明白自己投資的目的。有了明確的投資目的,才能有計劃地開始投資,因為目的越清楚明白,越有利于投資計劃的實施。一般而言,人們的主要投資理財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點:
1.獲得資產增值
資產增值是每個投資者共同的目標,理財就是將資產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財富不斷累積的過程。
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投資增值并不是最終的理財目標,而是我們達成人生目標的手段。理財分為財富的積累、財富的保障、財富的增值、財富的分配四個階段,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比如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處于財務積累階段,他們最大的投資應該是自身投資,比如多參加一些培訓,擁有更多的本領以便于掙更多的錢。而對于一些有經濟實力和投資能力的人來說則應對資產的增值定一個量上的目標。
2.保證老有所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及早制訂適宜的投資理財計劃,保證自己晚年生活獨立、富足,是現代人將面對的共同問題。養老計劃中要考慮退休的年齡、預計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費用、預計通貨膨脹率、預計退休后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等問題。
3.保證資金安全
資金的安全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保證資金數額完整;二是保證資金價值不減少,即保證資金不會因虧損和貶值而遭受損失。
真正的投資者,是要有一種節制態度的,不是賺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清楚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情況。比如投資股票和基金,好的情況可能有40%、50%的收益率,但壞的情況可能會賠掉20%、30%,上下限是很寬的。而像銀行理財產品,最好的收益可能并不高,只有3%、3.5%,但最壞的情況也沒有多壞,本金不會損失,它的上下限就很窄。但好與壞發生的概率是有時間性的,可能一段時間很多人去買基金,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它發生壞情況的概率比較低,或者說一到兩年之間發生壞情況的概率比較低,但兩年之后,可能出現壞情況的概率就比較高了,所以我們不但要對概率的風險性有很好的把握,對概率的時間性也要有一定的認識和把握。
4.提供贍養父母及撫養教育子女的基金
“老有所養”、“幼有所依”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現代社會這兩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父母的年齡、父母什么時候退休、子女目前的年齡、預計上大學的年齡、有無留學計劃、去哪個國家讀書、大概需要多少錢,這些都是投資目標。比如說要做一個教育基金規劃,小孩今年3歲,18歲上大學,現在大學一年的費用是2萬,并預計以每年5%的比率上漲。而投資收益率也是5%,從現在起每月投入298元,如果投資收益率只是1.8%,從現在起每月投入589元。
5.防御意外事故
正確的理財計劃能幫助我們在風險到來的時候,將損失最大可能地降低。
所謂意外傷害是指非本意的、外來的、不可預料的原因造成的身體遭到嚴重創傷的事件。由于意外風險不可預料,使得它對家庭的傷害也越大,讓人備感生命的脆弱。所以理財的過程中應該考慮意外的事故,如大病、自然災害等。
6.提高生活質量
經濟狀況的逐漸改善,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增加生活樂趣的基本保證。
我們投資理財的目標就是使我們的財務狀況處于最佳狀態,滿足各層次的需求,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這也是我們投資理財的最終目標。
事實證明,資本也并非是獲取成功的唯一條件。人的貧窮的根源,歸根結底是由于思想的貧窮。所以,要想富起來,首先就要讓你的頭腦靈活起來,弄清楚自己理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制定自己的投資計劃
在生活中,緣何有些有才華的人沒有取得人生的成功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做事缺乏計劃性,他們的投資行為都發生在一瞬間,或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消息,或是心血來潮的沖動,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投入進去,沒有理由,更沒有計劃,對于投入后市場將可能發生的變化沒有任何準備,如此的投資行為本身在開始前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投資市場是復雜多變的,充滿了風險。這就需要投資者進行必要的謀劃。有了投資計劃,我們才能有條不紊地實施自己的投資步驟,才不會方寸大亂,手足無措。要制訂自己的投資計劃,可以通過如下六個步驟來完成:
1.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了解,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
(1)資金因素:投資者有一定數量、來源可靠而合法的資金,是制訂投資計劃的前提。
(2)對資金投資收益的依賴程度:所謂依賴程度,也就是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如果對投資收益的依賴很大,就應該選擇債券、優先股等安全可靠、有穩定收益的證券投資項目或者把握比較大的實業項目;如果對投資收益的依賴較小,則可以選擇收益可能較大但風險程度也高的項目進行投資。
(3)時間信息因素:投資者應該考慮能夠投放在某項投資上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少,以及獲得信息的渠道、手段和時效等因素,如果條件都不充裕,就不應該選擇價格波動較大的短線投資項目作為投資對象,而應以投資收益穩定的長線投資項目為對象。
(4)心理因素: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的心理素質有時比資金的多寡更為重要。優柔寡斷、多愁善感性格類型的投資者應該避免進行風險較大、起伏跌宕的短線投資項目。
(5)知識和經驗因素:投資者的知識結構中對哪種投資方法更為了解和信賴,以及人生經驗中對哪種投資的操作更為擅長,都會對制訂投資計劃有幫助。相對來說,選擇自己熟悉了解的投資項目,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和成熟經驗,是投資穩定成功、安全獲益的有利因素。
(6)多元化投資方案: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并存,收益越高往往風險也越大。好的投資方案可以使投資者較大限度地提高收益,躲避風險。例如,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很難準確預測出每一種股票價格的走勢。假如貿然把全部資金投入于一種股票,一旦判斷有誤,將造成較大損失。如果選擇不同公司、不同行業性質、不同地域、不同循環周期的股票,也會相應降低投資風險。
2.設定合理的收益預期
很多人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他們覺得錢賺得越多越好。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其實,不管是投資房產、黃金等實物,還是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或者是店鋪、工廠等實業,都不能抱著一夜暴富的心理,設定不合理的收益預期。因為不合理的收益預期往往會促使投資者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帶來巨大的風險。
3.判斷大環境
對大環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很重要,除非是頂尖的短線資本運作高手,絕大部分人還是靠把握趨勢來積累財富的。一個人必須要學會根據外界的環境來調整自己,這是一種原始的動物本能。對市場環境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是制定投資計劃的關鍵步驟。
4.堅定投資理念
投資理念是指用什么樣的原則和方法來指導投資。趨勢跟蹤、波段操作、價值挖掘等都是投資理念。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理念跟你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很大關系,如果你對數字不敏感,技術分析能力很差,那就不要考慮波段操作。如果你缺乏足夠的耐心,價值挖掘就不適合你。投資理念的選擇也和市場環境有關,如股價普遍高估的情況下,價值挖掘會很難;長期熊市的情況下,趨勢跟蹤不是好辦法。
5.分配資產份額并設計投資組合
當你做好前面的準備之后,接下來就是具體實施了。與使用資產類別較少的傳統方法相比,廣泛分散的復合等級資產投資能夠產生更高的長期波動調整后收益。一旦你決定采用廣泛分散的投資組合,那么就開始著手設計適合你自己的投資組合吧。
6.控制投資規模
確定投資規模在任何投資系統中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絕大多數投資專業指導書籍和課程中都忽略了這一節,而往往以資產配置和資產組合管理來代替。其實,資金管理和資產組合管理絕對不能相互替代。特別是在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控制好投資規模才能確保你的資金安全。
總之,處于30幾歲的年齡階段,人生的道路還很漫長,充滿著太多的變數和風險,你需要足夠多的錢來保障你的未來。所以,為了你的生活幸福,從現在開始制定你的投資計劃吧,合理分配你的資金,利用各種投資工具去闖蕩一番,并為自己博取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
了解投資的稅務知識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對于投資者而言,如果有投資行為的發生,就要繳納相應的稅金。所以,學習投資就要了解中國的稅收制度和相關的稅務知識。
中國的稅種現在按大的分類,主要有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和其他稅。
(1)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車輛購置稅等。
(2)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
(3)資源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
(4)財產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等。
(5)行為稅:印花稅、車船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
(6)其他稅:農林特產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
作為個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必然會對不同的投資方式進行比較,選擇最佳方式進行投資。在目前,個人可以選擇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兩種:
(1)證券投資。
(2)實業投資。
證券投資涉及的稅收知識并不多,如股票投資現在只繳納印花稅,其他稅收暫時免征,所以我們在這里不做詳細的講述。我們主要講述實業投資的稅務知識。一般而言,個人可選擇的實業投資方式有:作為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從事承包承租業務、成立個人獨資企業、組建合伙企業、設立私營企業。在對這些投資方式進行比較時,如果其他因素相同,投資者應承擔的稅收,尤其是所得稅便成為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下面就各種投資方式所應繳納的所得稅進行分析。
1.個體工商戶的稅負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例如,某個體工商戶年營業收入54萬元,營業成本42萬元,其他可扣除費用、流轉稅金2萬元,其年應納稅額為(540000-420000-2000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28250元,稅后收入為100000-28250=71750元。
2.個人獨資企業的稅負
稅收政策規定,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個人獨資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樣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所承擔的稅負依年應納稅所得額及適用稅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年應納稅所得額為6萬元,適用稅率為35%,應納個人所得稅6000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250元,實際稅負為14250÷60000×100%=23.75%。
3.私營企業的稅負
目前設立私營企業的主要方式是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即由兩個以上股東共同出資,每個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作為投資者的個人股東以其出資額占企業實收資本的比例獲取相應的股權收入。作為企業法人,企業的利潤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當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時,按股息、紅利所得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這樣,投資者取得的股利所得就承擔了雙重稅負。
由于單個投資者享有的權益只占企業全部權益的一部分,其承擔的責任也只占企業全部責任的一部分。但是,因其取得的收益是部分收益,企業繳納的所得稅稅負個人投資者也按出資比例承擔。
例如:個人投資者占私營企業出資額的50%,企業稅前所得為12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應納企業所得稅120000×33%=39600元,稅后所得為120000-39600=80400元,個人投資者從企業分得股利為80400×50%=40200元。股息、紅利所得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投資者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40200×20%=8040元,稅后收入為40200-8040=32160元,實際稅負為(39600×50%+8040)÷(120000×50%)×100%=46.4%。
4.合伙企業的稅負
合伙企業是指依照合伙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并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在合伙企業中合伙損益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擔。合伙企業成立后,各投資人獲取收益和承擔責任的比例就已確定。和個人獨資企業一樣,從2000年1月1日起,對合伙企業停止征收企業所得稅,各合伙人的投資所得,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但是由于合伙企業都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合伙人,而每個合伙人僅就其獲得的收益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合伙企業有5個合伙人,各合伙人的出資比例均為20%。本年度的生產經營所得為30萬元,由各合伙人按出資比例均分。這樣每個合伙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00000×20%×35%-6750(個人所得稅速算扣除數)=14250元,稅后收入為60000-14250=45750元。合伙企業每個合伙人的實際稅負為23.75%(14250÷60000×100%)。
在上述幾種投資方式中,通常而言,在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稅負是一樣的,私營企業的稅負最重。但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私營企業等三種形式的企業,是法人單位,在發票的申購、納稅人的認定等方面占有優勢,比較容易開展業務,經營的范圍比較廣,并且可以享受國家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
在三種企業形式中,私營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出現,只承擔有限責任,風險相對較小;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由于要承擔無限責任,風險較大。特別是個人獨資企業還存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等相關法規不健全不易操作的現象,加劇了這類企業的風險。而合伙企業由于多方共同興辦企業,在資金的籌集等方面存在優勢,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少。相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而言,較低的稅負有利于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發展。個人投資者在制定投資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選擇最優投資方案。
投資陷阱不可不防
投資是通往財富殿堂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有數不清的寶藏,但也有令人防不勝防的一個又一個陷阱。這些陷阱隨時都有可能張開血盆大口吞噬掉投資者的資本,使投資者血本無歸。
2008年底,納斯達克前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設下投資騙局被捕,涉及款項高達500億美元,詐騙影響已經超出美國本土,波及世界主要銀行和對沖基金,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匯豐控股等企業都成為其受害者。
曾經有人開玩笑地說,如果以投資工具來比喻麥道夫,他被視為是最安全的“國庫券”?,F在,這個號稱“最安全”的人開了全世界一個最大的玩笑,多國金融機構、富豪名流紛紛掉入麥道夫的陷阱。最慘的是那些血本無歸的個人投資者,他們中有好些人把自己的全部積蓄或者養老的錢投了進去,現在卻損失殆盡,真是欲哭無淚。
其實,麥道夫的投資詐騙手段并不高明,他采用的是“龐氏騙局”的手法,即用新投資者的錢支付老客戶的利息,只要投資源源不斷被吸引過來,詐騙陰謀就難以被發現。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多客戶大批支取現金,促使麥道夫的騙局最終曝光。
麥道夫詐騙案給所有投資者敲響了警鐘——投資陷阱無處不在,投資必須慎之又慎。除了這種金融詐騙外,還有好多種投資陷阱,需要投資者注意。例如,2007年的“祝氏招商加盟集團”騙局,使全國有2萬名投資者上當受騙,被騙資金總額高達30億元。祝氏招商加盟集團“總部”的規模并不大,旗下卻有十多個同時在全國招商的服裝品牌,其中一個品牌的省級獨家代理商,全國竟有300多個……如此多的破綻,卻屢屢蒙混過關。
由此可見,許多投資者的防騙意識和能力都很差??偫ㄆ饋碚f,投資者要警惕以下幾種類型的投資陷阱:
(1)以聯合養殖、種植、合作造林名義進行“聯營入股返利”、租養、代養、托管、代管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活動。
(2)以投資展位、鋪位、公寓式酒店經營權為名進行“購后返租”、“產權式商鋪”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活動。
(3)以專賣、代理、加盟連鎖、流動促銷等作誘餌發展下線的傳銷活動,以及利用互聯網為中介進行的“網絡傳銷”活動。
(4)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的名義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
(5)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行為。
這些投資陷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肆宣傳該投資項目“低風險高收益”,甚至是“零風險高收益”。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誘餌”。投資者千萬不要相信這樣的好事。如果真有這樣好的投資項目,他們肯定會自己做。投資者一定要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掉餡餅!
總結起來,這些投資陷阱的特點如下:
(1)告訴投資者能“一夜暴富”。
(2)告訴投資者“無風險高收益”。
(3)迅速給投資者“甜頭”。
(4)披上合法的外衣。
(5)虛構“有實力”的形象。
(6)構建“神壇”,打造“神人”。
(7)告訴投資者是創新項目。
(8)告訴投資者是海外項目。
如果投資者遇到具有以上特點的投資項目,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兒,多考察,多詢問,不要發財心切,貿然行動。投資者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規避投資陷阱:
第一,要克服自身的弱點,如貪婪、貪便宜;企圖走捷徑;無知;從眾;沖動;心存僥幸;好了傷疤忘了痛等。
第二,運用六步自問法(有這樣一條通行規則,如果一個項目聽起來過于完美,那它基本上就不是真的):
(1)是什么人(法人)賣給我產品?這個人的信譽如何?
(2)他拿我的錢干什么去?有人監督資金使用情況嗎?他靠什么賺錢?
(3)我買到了什么?我賺什么錢?我賺錢有保證嗎?
(4)投資收益率合理嗎?過高的投資收益率基本上都是不可信的,比如每年30%以上。
(5)我一旦不想要這個產品了,能賣出去、能套現嗎?
(6)如果產品賣不出去,我能留著自己用嗎?
總而言之,投資者在進行一項投資時,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就像我們平時買衣服、買食品的時候都要考慮一番,投資也是一種買賣過程。我們要對投資的產品做必要的調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資料,作為決策的依據。對于那些毫無資料可查的項目,就要慎之又慎了,或者就直接不投,拋之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