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熬夜加班很辛苦,注意防癌保健康(3)
- 抽煙喝酒防癌書
- 柳垂亮 李萬瑤
- 4876字
- 2015-02-04 17:18:32
2.單側肢體麻木或刺痛,感覺眩暈,出現錯覺、幻覺。
3.突然發生劇烈的嘔吐,次數頻繁,同時還伴有腹痛、出汗、口角流涎、精神萎靡、嗜睡等。
4.動不動就發愣走神,持續時間雖短但頻率高,或者突然胡言失笑,出現搓手、脫衣服、奔跑跳躍等無意識動作。
掛號科別:神經外科、神經內科
治療與保健:目前治療癲癇的最常見方法是通過使用降低大腦細胞興奮性的藥物來控制病情,降低發作頻率。但用藥時間過久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肝、腎功能受損等,所以必要的時候也會采用微創手術。癲癇病不同于一般的腦部疾病,患者應及時治療,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19.脖子腫塊雞蛋大,可能得了淋巴瘤
征兆:在下巴與脖子的交界處有變大的淋巴結腫塊,不痛也不癢,腫塊逐漸變大。
大病:淋巴瘤。
致病習慣:①平常壓力大,老是透支體力。②經常待在污染嚴重的地方。③喜歡染發。
余小姐在一家公司的行政部工作,因為工作忙,常常需要加班加點。3個月前,余小姐因為咽喉痛和發熱去醫院看病,醫生給她開了些消炎藥。吃了幾天藥后,余小姐咽喉痛的情況好了很多。當時她脖頸處出現淋巴結腫大,她想大概是因為上火還沒完全好的緣故,多休息幾天就會恢復的,于是也就沒有理會這件事。
余小姐的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關注。直到最近一個月,她才在洗臉時發現,脖子上的腫塊比以前增大了許多。雖然不痛不癢的,但她也有些擔心,就買了些消炎藥來吃。過了兩個星期后,腫塊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變得更大,皮膚下面就像埋了半個雞蛋一樣。余小姐趕緊請假去了醫院,初步檢查后,醫生讓她進行病理活檢。經過病理分析,余小姐被確診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結是哺乳類動物特有的免疫器官,分布在我們的全身。但平時,只有在頸部、頜下、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等地方容易摸到。而有時,我們摸到這些淋巴結的時候,會覺得它們好像變大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身體遭遇到病菌的入侵,淋巴結在和病菌進行戰斗,導致淋巴結細胞和機體組織細胞的反應性增生。但淋巴結腫大,并不一定總是良性的,比如淋巴瘤、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惡性組織細胞病及其他惡性腫瘤(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的淋巴結轉移,就會造成淋巴結的惡性腫大,這就要萬分小心了。
得知自己患上淋巴瘤,余小姐感到害怕又傷心。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年紀輕輕的也會得腫瘤。
其實淋巴瘤這個病,好發人群就是20~40歲的青壯年人群,而40歲左右是淋巴瘤的高發期。引起淋巴細胞發生癌變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空氣污染、化學污染、長期疲勞、精神壓力大、反復慢性感染等。目前,我國的淋巴瘤病例數正在逐年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喜歡染發的人也容易得淋巴瘤。因為劣質染發劑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會和某些細胞結合,引起細胞突變,從而誘發淋巴瘤。余小姐年輕時,為了追求美,經常把自己的頭發染成各種顏色。很有可能在那個時候,淋巴瘤就潛伏在那里了。而且淋巴瘤很“狡猾”,早期的癥狀很不明顯,患者可能吃一些消炎藥就會有好轉的跡象。往往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病人才會對此引起重視,才會上醫院接受檢查。基于以上這些情況,年輕人不要以為自己身體強壯、不會得大病,而要仔細留意身體的一些小小異常,早日發現自己身上的疾病,早日上醫院接受治療。
治療與保健:重癥肌無力的病程一般比較緩慢,經常會出現反復。大多數患者經過正規的治療,病情都會有所改善,不過有的患者雖然在治療后病情得到了緩解,但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疾病仍然可能復發。所以重癥肌無力患者只有留意避免疾病的各種誘因,才能最好地控制病情。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在下顎和頸的交接處、鎖骨、腋窩和大腿根部可觸及淋巴結。正常的淋巴結體積大約只有黃豆大小,質軟、可滑動。發生炎癥時,淋巴結可增大至手指頭大小。如果出現淋巴瘤,淋巴結增大速度會加快,且觸摸起來感覺有韌性,像摸在乒乓球上一樣。
同時留意是否有這些癥狀:反復感冒、低熱、周期性發熱,服用消炎藥無緩解,無故消瘦。
掛號科別:血液內科、免疫內科
治療與保健:淋巴結腫大時,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到原發病灶。必要時應當進行X線攝片、病理切片鏡檢、B超或CT等特殊檢查。由于淋巴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醫生往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采用聯合療法治療;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治療手段,一般和化學治療聯合應用;放射治療也是治療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20.經常犯頭暈,可能是頸動脈供血不足
征兆:長期頭暈、眼花、耳鳴、失眠,甚至出現昏厥。
大病:頸動脈狹窄。
致病習慣:①工作壓力大。②抽煙喝酒。③缺乏運動。
人們上網聊天時,經常都會用到“我暈”這樣開玩笑的詞,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頭暈肯定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尤其是長時間無緣無故地頭暈,往往和頸動脈病變脫不了關系。
老徐今年50出頭,平時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幾年前他曾檢查出高血壓,但因為工作忙,服用了一段時間的降壓藥見沒什么事就自行停藥了。最近幾個月,他常常感到頭暈眼花,有時還會有耳鳴、失眠的情況。他本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沒想到癥狀越來越嚴重,還影響到他的工作。
幾天前老徐在家里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眼冒金星,然后眼前一黑,就摔倒在地,不省人事了。家人趕緊把老徐送到醫院去,醫生給他做了磁共振和影像學檢查后發現,老徐左側的頸動脈嚴重狹窄,病情比較嚴重。醫生立即給老徐施行搶救,老徐才算度過了危險期。
醫生告訴老徐的家屬,頸動脈嚴重狹窄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頸動脈是血液由心臟通向腦部的主要血管,當頸動脈出現狹窄,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時,患者就會出現眩暈。如果頸動脈嚴重狹窄,腦部長時間供血不足,甚至出現嚴重缺血,患者就可能出現昏迷。如果搶救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患者的殘疾或是死亡。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頸動脈狹窄。像老徐本來就有高血壓,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大,不注意休息,頸動脈發生病變的風險就更高了。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以外,高齡、抽煙喝酒、缺乏運動等都會造成頸動脈硬化、狹窄或功能退化。所以,高危人群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多加留心。當出現長時間的頭暈眼花時,就應該注意休息、及時檢查身體了。另外,頸椎病導致頸動脈受壓的時候,患者也會出現頭暈的情況。經常伏案工作,并且感到頭暈的人士,最好盡快檢查一下頸椎。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注意自己是否會經常感到頭暈、眼花,尤其是晨起或仰頭時。如果“三高”伴有長時間頭痛,也應特別注意。
掛號科別:血管外科、心內科
治療與保健:頸動脈狹窄主要通過藥物、手術和介入來進行治療。所用藥物主要包括穩定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手術治療可通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建正常血流;而介入治療則是以血管內介入技術重建頸動脈血流。頸動脈狹窄患者平時應注意均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多吃雞蛋、大豆等高蛋白質食品,飲食宜清淡,可進行適量的運動;忌煙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1.雙腿水腫還喊累,當心可能是尿毒癥
征兆:早起眼瞼水腫、面色發黃,乏力,煩躁不安。
大病:尿毒癥。
致病習慣:①常常熬夜,透支體力。②飲食不規律,愛吃夜宵,常喝啤酒、飲料,經常憋尿。③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
說起尿毒癥,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很麻煩的大病。其實尿毒癥不但麻煩,還很隱蔽。很多尿毒癥患者在被確診時就已經是晚期了。不過,如果我們平時能夠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多加關注,是可以捕捉到一些蛛絲馬跡的。
陳先生才30來歲,在一家公司做銷售主管,平時應酬比較多,經常半夜三更還在陪客戶,早上七八點鐘又開始工作。從去年開始,他感覺自己很容易累,全身乏力,容易頭暈,經常因為一點點小事就煩躁不安,而且食欲減退,有時候吃不下什么東西。他以為這是工作太累所致,所以特意休息了一段時間,身體好像恢復了一些。可是今年開始,他發現自己早晨起床時眼瞼水腫,過了中午才消退,面色泛黃;而且有時候陪完客戶回家,兩條腿一點力氣都沒有,還會腫起來。
借著公司體檢的機會,陳先生連忙給自己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這一檢查,壞了,醫生居然說他得了尿毒癥。
陳先生有些不明白,自己才30來歲,怎么就會患上尿毒癥呢。醫生告訴他,現在生活節奏快,有些人飲食不規律,特別喜歡吃夜宵、喝啤酒、喝大量飲料,睡覺后又不愿意起床上廁所,寧愿憋著,給尿毒癥的發生種下了禍因。另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是尿毒癥的高發人群。陳先生平時應酬多、吃得好,血壓一直偏高,又常常熬夜,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患上尿毒癥也就可以解釋了。
那么,尿毒癥的發病機制是怎樣的呢?人的腎臟是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的,一個腎單位包括腎小球和腎小管。腎小球的工作能力超強,通常一個能頂三四個;它不可再生,一旦受損,數量就會減少。所以當腎小球的損傷、損壞量超過半數時,腎病的癥狀就會表現出來了。
水腫是尿毒癥發病早期最典型的癥狀。這是因為腎臟不能清除體內多余的水分,而令液體滯留在體內組織間隙,水腫便由此發生。剛開始時,水腫只在踝部及眼瞼部,只要休息一下水腫就會消失。另外,面色泛黃、困倦、乏力、高血壓、腰痛、尿量過多或過少,都是尿毒癥的早期表現,這些癥狀很容易讓人忽略。
人們常說,病向淺中醫。我們平時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因為工作太累就對異常情況掉以輕心。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觀察自己有無以下現象。
1.早上起床時,面色發黃,眼瞼水腫。
2.總是感覺下肢乏力,精神困乏。
3.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腹瀉。
4.口中有氨味,齒齦常發炎,口腔黏膜常潰爛出血。
掛號科別:腎內科
治療與保健:透析能夠有效緩解尿毒癥病人的癥狀,但是只是暫時的。換腎是一種比較好的治療尿毒癥的方法,但也存在著缺乏腎源的問題。即使換腎手術成功了,術后的排異反應也是奪去患者生命的一大原因。所以,尿毒癥可以說是預后較差的疾病,應重視尿毒癥的預防。
22.眼皮下垂控制不住,可能是重癥肌無力
征兆:突發的眼皮失控下垂,眼球難以轉動,吞咽困難,甚至連走路都沒有力氣。
大病:重癥肌無力。
致病習慣:①愛玩電子數碼產品,長期姿勢固定不動。②夏季吃太多寒涼食物,高溫下活動。③睡眠不足,身體過度勞累。
一天晚上,讀初二的小沈躺在床上玩平板電腦。玩得累了,他忍不住打了個大哈欠。沒想到一打完哈欠,他就發現右眼居然張不開了。剛開始他以為是臉部抽了一下筋,使勁揉了揉,可揉完之后,右眼眼皮依然不聽使喚。小沈真是想不到,最簡單輕松的事情,對他來說,現在居然變得困難無比!當天晚上,家人就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了,小沈居然得了重癥肌無力!
重癥肌無力的主要表現是部分或全身肌肉的無力感。人體要活動,需要依靠神經將“信號指令”正常傳遞到肌肉上去。但重癥肌無力的患者,神經肌肉接頭的突觸會發生病變。這時,信號就無法正常傳遞,患者連很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
大部分人出現眼皮耷拉下垂時,都以為是眼睛出了問題。但它其實可能是重癥肌無力的最初表現。另外眼睛睜不開、吞咽困難等都是這個病的早期征兆。
重癥肌無力的機體勞累感與一般的疲倦乏力不同。一般來說,早晨或休息后,患者的勞累感會減輕,但下午或傍晚勞動后勞累感會加重。通常最先出現癥狀的部位是眼部肌肉,然后發展到面部、喉部的肌肉,接著向胸部和肢體發展。
近年來,患重癥肌無力的孩子數量不斷增多,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對此病的負面影響重大。
現在電子和數碼產品種類眾多,很多孩子的課余時間都消耗在這上面。長時間保持固定的身體姿勢,會使眼睛疲勞;大量的輻射也會誘發疾病。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長時間玩電子數碼產品。另外,夏天進食過多寒涼的水果、飲料,長時間在高溫下進行戶外活動,睡眠不足等都會加速病情的發展。青少年雖然精力旺盛,但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讓身體各器官過度勞累。
家長們應該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對患過重癥肌無力的孩子,家長要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以防疾病復發。
防治指南
自我檢查:將手指放在眼前方便觀察的位置,雙眼盯著手指1分鐘。要是一側或雙側眼皮出現下垂的現象,就說明眼睛出現了病態疲勞。一般情況下,單純的眼病不會令眼睛出現病態疲勞。
掛號科別: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