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1章 練兵之日 尋獲甘薯

天啟五年,春,三月初三,今日宜打掃、動土、祭祀、伐木。

天剛蒙蒙亮,太陽還沒出來,徽州城外練溪畔的西甲莊內,以江大中為首的江家伐木工們就已早早起來,開始各自忙碌。

今日雖宜伐木,但他們的伐木工作卻是在昨日便已提前結束。今天仍然這么早起來,是因為今天的西甲莊內要發生一件大事,所以他們必須得早早起來開始準備。

關于江家二公子要開辦一家叫“鏢局”的新生意,并且雇傭他們所有人的事,江大中都已跟他們提前通過氣了。其中也包括這一次參與伐木,但非是西甲莊出身的其他江家莊仆或佃戶。

這幾日他們砍樹的間隙,還砍了許多竹子,批量制作了上百把簡易竹刀,也正是為了這門鏢局的生意。

對于鏢局究竟是個什么行當,具體做什么的,江大中自然也有給他們解釋清楚。得知原來干的是武裝押運,保護財貨的事,眾人都沒什么異議。

能被江大中招來做伐木工的,都是有把子力氣在身的,整日揮刀弄斧,也遠比尋常人精壯,都覺著不算什么事。而且其中好幾個也跟江大中一樣,通些粗淺武藝,就更加不怕拿刀弄槍了。

并且江大中也有跟他們講清楚,加入鏢局,還能夠另外賺一份工錢,每月足有一兩銀子。一兩銀子的月錢已經算高了,這還有什么好說的,幾乎都是奮勇爭先地報名,哪有不答應的。

除了這次參與伐木的所有人外,還有其他時候最多加入過的一百人包括在內。今日他們起這么早,也是為了迎接這些人到來。

除了灑掃院子與莊園,還有人被安排了進城采買米、面、糧等食物、菜蔬,畢竟中午要管一百個壯漢的飯。

田莊里原本種植的菜地,本來不準他們私自采挖食用或售賣,但昨日二公子也開了口,說凡是田莊野有種的菜,便可以先吃自家莊子里的,不用去城里另買了。

一大早上,眾人便開始各自忙碌了起來。

非是西甲莊出身的各江家莊仆與佃戶們,也同樣是一大早起來,在家匆匆吃過早飯后,便出門向西甲莊趕來聚集。有些離的較遠的,怕趕不及,更是天不亮就摸黑爬起了床。

當下或三三兩兩,或五六成群地結伴趕往西甲莊。

許多沒參加這次砍樹活兒的人,還并不清楚這次江大中招集大伙是做什么,以為又是有什么大活兒,要把所有人招齊了砍樹。所以這些遠來的漢子們里,不少人身上都帶著斧頭、柴刀、鋸弓等平日用慣的趁手家伙。

江大中平日在這些人中確實頗有威信,托人傳話過去,說今次務必全員到齊,所有人便都動身趕來了。再說真有大活兒的話,砍樹也是有工錢可拿的,沒人會跟錢過不去,掙錢的機會可要抓住。

昨日剛攜母搬過來,住在西甲莊江家別院里的江天一也是一早便已起來。起來后再把堂弟江之永叫起,然后看著母親還在熟睡,便輕手輕腳地穿衣洗漱。

昨日午后,江大中等人提前回來后,江河見他們下午無事,便吩咐了讓他們在后院里另開個側門,好方便江天一母親賀氏出入。

砸墻開個側門,這也不是什么大活,一下午的時間,江大中便已經帶人干完。院門則拆了原來的后院門。然后后院的門洞,便用砸墻扒下來的磚壘砌起來堵死,這樣也能跟前院的肥皂作坊劃分開。

從新開的側門走出院子,沿途見到江天一的人,都紛紛向他打招呼,仍是口稱“先生”或“江先生”。

他已經被江河安排做了長風鏢局的掌柜,連母親都一起從江村搬了過來,原來江村族學里的教書工作自然是辭了。

好在那邊族學里并不止他一個授課的先生,還另有個老秀才,也是他當初蒙學的老師,所以也不致荒廢族學學生們的學業。而且江村里也還有好幾個屢試不第的秀才,他離開后也能夠立即另招人手,并不會耽誤。

他雖已辭了族學的工作,轉而擔任鏢局掌柜,但他畢竟已在族學里做了好幾年,所以田莊里的人還是習慣了稱他“先生”,一時改不過來口。

不過江天一倒也挺喜歡這個“先生”稱呼,反而尚不習慣讓人叫“掌柜”,所以也并不強調讓人改口。

今日正式開始練兵,他是主要負責人,自然也必須早起。

不止是他,城內江宅里的江河也是一大早就爬了起來。雖然練兵之事他已委托了江天一主要負責,但今日第一天開始練兵,他自然也不能缺席了。

為了避免遲到,他早飯也不一起跟家人吃了,跟老管家福伯交待了一聲后,便讓人備了馬,與書硯一起出門。

出門之后,在街上遇到有賣早點的,讓書硯去買了幾個包子作早餐,在馬上邊吃邊行。

他今日定好的所有人集合時間是巳初,換成二十四小時制的話,也就是九點整。

這個時間其實并不算太早,但平日江宅早飯的時間也是到七、八點了。如果八點開飯的話,到吃完飯,再趕過去,他卻是怕有些來不及,故而今日連早飯也不在家里吃了。

這時代還沒有準確的鐘表計時,所以他也不太估得準時間。

據說早在北宋哲宗時期,就有一個叫蘇頌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裝置有操縱機構的“水運儀像臺”,甚至能夠精準計時到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

元朝時期,也有個叫郭守敬的發明制作了專門計時用的機械鐘。因整體造型像是宮燈,發明之后又被放置在大明殿上,所以被稱之為“大明殿燈漏”,能“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初正皆如是”。

這兩者都是早期歐洲鐘表的祖先,西方鐘表的發明,也是源于古代華夏的天文學與機械知識傳播到了西方,然后西方人才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包括火藥、紙等四大發明,也都是如此。

早期的西方,一直落后于東方文明,而且落后的不是一點半點。連種地都還沒研究出精耕細作,不翻地,不除草,連壟耕種植法都沒有,每年開春撒把種子,完全靠天收成。

甚至歐洲早期的農業種植是按“種子產出比”計算的,撒下多少種子,就能預估多少收成。而且這個比例長期維持在一比二,也就是地里撒十斤種子,基本只能收獲二十斤糧食,產出低的可憐。

而通常一畝地需要播種二十斤種子,收獲也就大概只有四十斤。對比同時代東方農業大國,畝產則早已輕松突破百斤,乃至幾百斤。

此時大明的上等熟田,一畝地基本能產兩石糧,換算成斤數,便是三百多斤接近四百斤。

歐洲甚至到工業革命前,許多地方的農業種植都還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

歐洲文明的突破與進步,主要是有賴于蒙古時期成吉思汗的西征,帶去了許多先進的東方文明與知識,這才讓西方土著們接受了文明的洗禮。

就跟后來的西方殖民一樣,蒙古人當時確實是傳播文明去了。而且也確實變相傳播了文明,火藥就是這一時期傳過去的。蒙古人也很擅于學習,把宋朝火器對付他們的經驗,都拿去對付西方蠻子了。

但無論是宋時的水運儀象臺,還是元朝時的大明殿燈漏,都實在太大了。大明殿燈漏據說高一丈七尺,差不多兩層樓的高度。水運儀象臺更大,約有三、四層樓高度。

而且這兩樣東西也差不多失傳了,反正民間是基本不見。計時基本都靠滴漏、日昝等東西,早期的華表甚至也是一種計時工具,靠太陽照射其影子的長度來計時。但日昝、圭表這些太依賴太陽,陰天就不能用了,滴漏也不方便攜帶。

據說歐洲在十三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發明出了用擺錘做為動力的鐘表,但當時的鐘表也很大,基本都是鐘樓。

直到十五世紀初,德國才有人發明出小型鐘表,再之后,便是十五世紀末的更小型懷表開始問世。

現在是十六世紀初,這時懷表應該已經出現了。江河決定等接觸到歐洲人后,應該搞一只過來。而且在此之前,也要聚集這方面的人才,研制出東方鐘表來,不能讓西方專美于前。

他本人雖然不懂鐘表的設計與具體原理,但知道擺錘這個最重要的重力運行理論,聚集一些專業人才要搞出來,應該便不難。實在不行,就弄臺西方的鐘表過來,拆開了逆行研發。

趕到西甲莊的時候,江河自己預估應該是早上八點多,太陽才出來不久。今日朝陽初升時,天邊還有紅彤彤的早霞。

天邊一片紅,這是個好兆頭。

而當江河趕到西甲莊后,發現今天果然是交了好運。在他規定的巳初之前,不但名單上的所有一百人全都聚齊趕到。

而且在最后一個最晚趕到的人手中,居然還帶來了他之前拜托過江大中托人四處尋找打聽的紅薯,此時稱之為甘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静安区| 泰兴市| 山阴县| 双流县| 榕江县| 峨眉山市| 建平县| 房产| 宁陕县| 拜城县| 建德市| 本溪| 常德市| 安丘市| 昔阳县| 襄樊市| 府谷县| 阳江市| 龙江县| 临洮县| 金溪县| 新闻| 五大连池市| 托里县| 肇州县| 威海市| 昌吉市| 灯塔市| 宁乡县| 通州市| 木兰县| 多伦县| 云浮市| 义马市| 甘德县| 广水市| 庆安县| 高淳县| 屏东县| 横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