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坡上的提水站》
第一章:開端 1970年的春天,陽光灑在高粱坡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這里是一個偏遠的鄉(xiāng)村,貧窮與落后像陰霾一樣籠罩著每一個角落。我的父親,李大山,是村里的文書,一個充滿熱血和干勁的年輕人。
這天,村里的老祠堂前聚滿了村民。老村長站在臺階上,聲音沙啞但堅定地說:“大伙都知道,咱們這高粱坡,年年缺水,莊稼收成不好。大山提出要修個提水站,這是個能讓咱們過上好日子的法子,但是難啊,全得靠咱們自己肩挑背扛?!?
父親站了出來,他身材高大,眼神中透著堅定:“村長,只要大伙齊心協(xié)力,沒有辦不成的事。我去看過了,在高粱坡的坡頂那地方,水源充足,要是能把水引下來,咱們的地就不愁沒水灌溉了。”
村民們開始議論紛紛。王二麻子撓撓頭說:“大山啊,這可不是小事,咱們沒機器,全靠人力,得費多大的勁兒啊?!?
父親看著他說:“二麻子叔,咱們祖祖輩輩在這高粱坡受窮,現(xiàn)在有個機會能改變,再難也得試試?!?
第二章:籌備接下來的日子里,父親忙得不可開交。他和村里幾個有經(jīng)驗的老人,趙大爺和錢四爺,在村子里四處找可用的工具。
他們從倉庫里翻出了一些破舊的籮筐、扁擔(dān)。父親看著這些簡陋的工具說:“趙大爺,這些雖然破舊,但修修補補還能用。”
趙大爺嘆口氣說:“大山啊,這修提水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些工具怕是撐不了多久?!?
錢四爺在一旁說道:“咱們可以自己做些新的,山上有的是木材。”
于是,村民們開始上山伐木。在茂密的樹林里,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此起彼伏。父親帶著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像張鐵牛、劉大柱等,砍倒樹木后,再將木材拖下山。
張鐵牛累得滿頭大汗,抱怨道:“大山哥,這活可真累啊,咱們什么時候才能把提水站修起來?。俊?
父親拍拍他的肩膀說:“鐵牛,只要堅持,總會有希望的。你看這木材,就是咱們提水站的骨架。”
與此同時,婦女們也沒閑著。母親和村里的女人們在家里用麻線編織籮筐。母親一邊編織一邊對旁邊的劉嬸說:“劉嬸,這籮筐可得編結(jié)實了,到時候男人們挑土可全靠它呢。”
劉嬸笑著說:“放心吧,咱可不會含糊。”
第三章:動工終于,動工的日子到了。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村民們就扛著工具來到了高粱坡頂。
父親站在坡頂,拿著簡易的圖紙說:“大伙聽好了,咱們先從這邊挖溝,把水源引到那邊的蓄水池的位置?!?
村民們分成幾個小組,開始挖土。一鋤頭下去,堅硬的土地揚起一陣塵土。劉大柱挖了一會兒就氣喘吁吁地說:“這地可真硬啊,比石頭還難挖?!?
父親走過來,接過他的鋤頭說:“大柱,我來試試?!备赣H高高舉起鋤頭,用力地挖下去,每一下都充滿力量。
在挖溝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煩。有時候挖到石頭,只能用錘子一點點敲碎。張鐵牛揮舞著錘子,一邊敲一邊喊著號子:“嘿喲,嘿喲,敲碎石頭,引來水流?!?
而婦女們則負責(zé)把挖出來的土用籮筐運走。母親和幾個婦女彎著腰,把土裝進籮筐,然后用扁擔(dān)挑起。母親的肩膀被扁擔(dān)磨得通紅,但她一聲不吭。
一天下來,村民們都累得筋疲力盡?;氐酱謇?,大家圍坐在老祠堂前,吃著簡單的飯菜。父親看著大家說:“今天大伙都辛苦了,但是咱們這才剛開始,后面還有很多活要干?!?
王二麻子說:“大山啊,這進度是不是有點慢???”
父親皺著眉頭說:“是有點慢,但是咱們不能急,質(zhì)量得保證,這可是關(guān)系到咱們村未來的大事?!?
第四章:困難與堅持隨著工程的推進,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剛剛挖好的溝被雨水沖垮了一部分。
父親看著被沖垮的溝,心急如焚。他對村民們說:“大伙別灰心,咱們重新修?!?
趙大爺搖搖頭說:“大山啊,這雨下得這么大,等天晴了再修吧。”
父親堅決地說:“不行,趙大爺,這一耽擱,不知道又要拖多久。”
于是,在雨中,父親帶頭開始重新修整被沖垮的溝。雨水混著汗水從他的臉上滑落,他的衣服早已濕透。村民們看到父親這樣,也紛紛拿起工具,加入到搶修的隊伍中。
除了天氣的影響,工具也不斷地損壞。很多扁擔(dān)在重壓下斷裂,籮筐也破了好幾個。錢四爺看著這些損壞的工具說:“大山啊,這工具壞得太快了,咱們的進度又要受影響了?!?
父親想了想說:“四爺,咱們晚上加班修工具,白天繼續(xù)干活。”
在那些夜晚,村子里的油燈下,父親和幾個心靈手巧的村民,用麻線修補籮筐,用木頭加固扁擔(dān)。父親的手被麻線勒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他沒有絲毫的抱怨。
第五章:轉(zhuǎn)機就在工程進展緩慢,村民們有些士氣低落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來。
鄰村得知他們在修提水站,送來了一些舊的但還能使用的工具,還有一些糧食。鄰村的村長說:“咱們都是相鄰的村子,你們這修提水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我們能幫一點是一點?!?
父親感激地握著鄰村村長的手說:“太感謝你們了,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有了這些新的工具和糧食的補充,村民們的干勁又足了起來。工程的進度也開始加快。
蓄水池的修建也到了關(guān)鍵階段。父親對建筑比較有經(jīng)驗的趙大爺說:“趙大爺,這蓄水池的墻一定要建得厚實,不然容易漏水。”
趙大爺點頭說:“大山啊,你放心,我?guī)е蠡镒屑毜仄觥!?
村民們小心翼翼地把石頭一塊一塊地砌起來,用泥灰仔細地勾縫。
第六章:完工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1985年的秋天,提水站終于完工了。
站在高粱坡頂,看著嶄新的提水站,父親的眼里閃著淚花。村民們也都圍了過來,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老村長激動地說:“大山啊,多虧了你,咱們村以后再也不怕缺水了?!?
父親謙遜地說:“村長,這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結(jié)果?!?
當(dāng)天,村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在老祠堂前,擺上了簡單的酒菜。村民們一邊吃喝,一邊談?wù)撝崴窘ǔ珊蟮拿篮蒙睢?
母親對父親說:“大山,這些年你辛苦了?!?
父親看著母親,笑著說:“這都是值得的,咱們的孩子以后不用像咱們這么辛苦了?!?
從那以后,高粱坡的莊稼在充足的水源灌溉下,年年豐收。這個偏遠的鄉(xiāng)村也逐漸擺脫了貧窮,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而父親的名字,永遠地刻在了高粱坡的歷史上,成為了村民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