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越發放肆的太子殿下
- 明代風云
- 勤蟻
- 2085字
- 2025-04-06 23:43:16
這一趟尚膳監之行倒是收獲頗豐。
這四人踏出尚膳監大門時,已是滿載而歸。
太子殿下不顧尚膳監宦官們的阻攔,親自卷起衣袖,從青花大缸中撈出三尾活蹦亂跳的大鯉魚,水花濺濕了袍角也渾不在意。
董平雙手拎著五只剛宰殺好的肥雞,雞爪上還系著光祿寺的驗訖竹牌。
江昊與楊智元二人更是夸張,各自扛著半扇新鮮羊肉,血水順著油紙滴滴答答落在宮道上。
臨行前,董平那小子還機靈地順走了一布袋精鹽,悄悄塞進了懷里。
每個人腰間都系著一個大大的水囊。
剛才取水之時,他們便發現了今日光祿寺剛送入宮中的新鮮食材。
所以,這次行動就變樣了。
按照宮里的規矩,那些個雞鳴羊叫的屠宰活兒,早由光祿寺在皇城外的宰牲亭料理干凈了,免得驚擾了宮闈清凈。
今日光祿寺運進宮的食材實在太多,考慮到東宮一天也消受不完,他們只得挑揀著帶了一些回來。
回來時,朱齊嘴角不由得泛起一絲冷笑。
這個臨時起意的行動,連他自己都是剛才決定的,倒是要看看還有誰能夠未卜先知地提前下毒。
這一行人招搖過市,活像是年節時送年貨的商隊。
沿途遇到的侍衛宮娥無不側目而視,有那膽大的小太監更是躲在廊柱后竊竊私語:“瞧瞧,東宮這是要把尚膳監搬空啊!”
相比東宮還在準備食材,兵部食堂開飯顯然要早一些。
商輅已將手頭的公務交接完畢,此刻正獨自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慢條斯理地享用他那份堪稱豪邁的午餐——五個白面饅頭、二斤醬燉羊肉,外加一碗飄著蔥花的清湯。
他一邊咀嚼著口中松軟的饅頭,一邊凝神回想著今晨太子那番意味深長的話語,眉頭不自覺地微微蹙起。
太子所言雖未明指,但語氣中隱含的緊迫感卻讓他難以釋懷。
然而,他在交接時,翻閱了近幾日京師十團營來往軍報,卻并未發現任何異常動向,這更令他心生疑慮。
“眼下正值春季各營集中操練的時節,若說全無異動,倒也未必……”
他暗自思忖著,記下幾支近來訓練尤為頻繁的團營兵馬,打算稍后再詳加核查。
然而,還沒等他咽下最后一口羊肉,門外便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書吏匆匆入內,躬身稟報:
“商指揮使,司禮監的公公已至衙前,說是奉了要緊的旨意,專程來尋您!”
商輅趕忙凈手出門,俯身接旨。
當接過那卷黃綾圣旨時,商輅眉頭微皺,不明所以,眼前這道中旨不僅命他三日內啟程督查河工,更暗含了“便宜行事“之權。
剛收到內閣擢升他為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文書,墨跡現下恐怕都未干透。
眼下竟又有一道督查河工的中旨追來,商輅捏著這份突如其來的旨意,心中頓覺蹊蹺。
雖說黃河決口乃大事,可為何不派工部那些精通水利的能臣干吏前去督辦。
他想起去年此時,徐有貞以左僉都御史之銜奉旨治河的情景。
那位徐大人確實是難得的治水奇才,不僅精通《河防一覽》等典籍,更獨創“分水導流“之法。
那困擾朝廷七年之久的沙灣決口,在他主持下不過一年光景,便已修筑起十里石堤,疏浚了三條泄洪支渠,成效之顯著連戶部都上書稱頌。
商輅雖是正兒八經的三元及第,金殿傳臚的狀元郎,但自問學識終究不及徐有貞那般淵博,并不擅長治水。
且現在又在錦衣衛衙門任職,與河工水利之事早已相去甚遠。
“這治河之事,與錦衣衛何干?”商輅不由得想道:“這難道又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當然,太子殿下并沒有功夫理睬商輅的疑惑,此時的他正在忙著組織大家燒烤。
在眾宮人、侍衛目瞪口呆的神色中,他們一行四人徑直來到了文華殿后院。
春光明媚,正是燒烤的好時節。
文華殿后院的這道花墻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將北來的寒風盡數擋在外頭,墻角處便成了生火取暖的絕佳所在——這原是董平的主意。
“看來這廝平日里沒少盤算著在東宮開燒烤宴!“朱齊望著董平熟練地架起火堆,不由得暗自腹誹。
只見董平從懷中掏出一支火折子,輕輕一吹,那簇跳動的火苗便點燃了從前院拾來的枯枝敗葉。
見火勢正旺,他便興致勃勃地折來一節分叉的松枝,將用鹽巴腌制好的肥雞穿了個通透。
他將松枝斜斜地架在火上,得意地向眾人介紹:“這明火烤松雞可是江南名菜,松香入肉,外焦里嫩,小的可是饞了許久......”
說話間,油脂滴落在火堆里,發出“滋滋“的聲響,騰起陣陣帶著松木清香的煙霧。
一旁的江昊正揮舞著他那柄赫赫有名的繡春刀。
只見寒光閃過,一條肥美的鯉魚便被開膛破肚,內臟汁液濺得滿地都是。
楊智元見狀也有樣學樣,將那半扇肥羊往鋪了油氈紙的地上一撂,“錚“的一聲抽出腰間繡春刀,作勢就要將這羊大卸八塊。
朱齊冷眼瞧著這兩人手中寒光凜冽的兵刃,眉頭不由得一皺。
這繡春刀本是殺人利器,雖說這兩把未必真個見過血,可昨夜他倆是打算這么干的。
當下打定主意,今日這燒烤宴上,要不然就只嘗董平那道烤雞便罷。
隨著烤肉的香氣在春風中四溢飄散,文華殿充斥著一股歡快的情緒。
在文華殿南側不遠處,一座被高墻環繞的隱秘宮殿內,朱紅色的宮門緊閉,四周侍衛來回穿梭。
就在這靜謐的宮室之中,竟也端坐著一位身著明黃龍袍的男子。
“無妨,”男子輕輕抬手,袖口金線繡制的龍紋在燭光下熠熠生輝,“這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怪不得爾等。”
這名宮人聞言,趕忙戰戰兢兢地磕頭謝恩。
只見他的唇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你且退下罷,朕自有安排。”
這位正是史冊中赫赫有名的明英宗朱祁鎮。
雖已過而立之年,卻仍保持著如玉般的俊朗容顏,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出的那種令人折服的魅力,仿佛與生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