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道
- 曾仕強
- 626字
- 2025-02-11 16:55:51
五、管理原則的理想程度
管理的法則,有一個理想的程度,就是你不能過分理想化,以免實施上有重大困難。管理者要求部屬,事無大小都要事先向自己報告,就是太理想化了。其實事后報告也是可以的。還有一種方法是邊做邊報告,部屬也是可以做到的。
管理原則有時很可能是彼此矛盾的。例如,我們在管理書籍上看到的“指揮統一”原則,可能和“專業分工”原則相抵觸。一個人可能有兩個頂頭上司。我們要求自己要尊重專業,但你的頂頭上司不一定有專業技能,那你到底聽誰的?參謀是有專業的技能,但是營長是有發號施令的權力的,指揮系統是屬于他的。我們是聽營長的,還是聽參謀的?如何把這些矛盾事先化解掉,這是管理者最大的責任。
一般人多以“應該怎樣”來思考管理原則,往往過分理想化。誰都知道“應該”,但是實際上有限制,有困難,誰都做不到。在評估管理原則時,必須同時考慮“實際上如何”,才能夠因時、因地而制宜。
我們一定要有相當程度的理想,否則不可能進步。可是當你有理想的時候,一定要落實,不能過分脫離現實,這樣才會有好的效果。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要兩面兼顧:要顧及實際情況,卻不能完全沒有理想。一個完全務實、一切按照實際狀況的人,基本上進步很困難。一個人把理想定得太高,只看到未來,而沒有腳踏實地的話,那也很容易變成空談。在理想和現實當中,尋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是確立管理原則的標準。
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清楚你自己的管理原則到底是什么,你應該和自己的部屬多次交流,形成團隊的共識,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