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我磨礪篇

輸贏玻璃球——如何在失敗中培養毅力

就這樣,我紅著眼睛默默地離開了那群人。聽著身后那些觀戰的孩子對那個孩子發出的一片歡呼聲,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回到家里,望見那個裝玻璃球的空盒子,想著還欠人家18顆玻璃球的債,我又大哭了一場。

兒童是在游戲中長大的。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他們去的是游樂園,手里拿的是iPad,玩的是網游,比的是智能玩具,看的是卡通片。而在我成長的年代里,孩子們根本沒有這份福氣。那時候男孩子們聚在一起,玩的是捉迷藏之類的古老游戲,是爭上游、升級(又名打百分)一類的撲克牌游戲,再不就是贏個杏核、玻璃球、煙盒、蛤蟆片(一種鐵片)之類的東西。

那年頭,我們玩不起花錢的玩意兒那年頭,小孩子玩的東西大多是不需花錢買的,如香煙紙盒就是跟大人要來的,杏核、鐵片就是相互換來的。(本書注釋未標注“心理學概念”字樣的,均為作者本人注解。——編者注)

在當年的游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贏玻璃球(又稱彈珠珠或彈球),因為我曾有過大起大落的經歷。贏玻璃球的游戲,就是用食指與拇指夾住跳棋大小的玻璃球彈射,如果彈中了一顆玻璃球,就可以將它贏走。

曾幾何時,我辛辛苦苦才搞到十余顆各色花樣的玻璃球那年頭,玻璃球是很難搞到的。我的這些玻璃球都是拿各種小玩意兒與別的孩子換來的。。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玩賞一陣(我當時上小學三年級),有時還會向我信得過的小朋友展示一番,那是我當年最寶貴的財富了。

一天,我們院兒我當時住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校園里。里一個比我矮半個頭的小孩兒,不知從哪里聽說我有這些玻璃球,提出要與我賭玻璃球。我望著他那張蹭滿鼻涕的臉,毫不猶豫就應了戰。沒想到,那天我不光將老本兒輸了個精光,還倒欠他l8顆玻璃球。到后來彈球時,我的手都在發顫,那么近的距離都彈不準。而他的手卻像著了魔似的,那么老遠都一彈一個準兒,贏得我心里直發慌。

那天,還有不少孩子觀戰,都在為他助威,這更攪得我心煩意亂。后來,那孩子的一個鄰居(一個比我大幾歲的男孩子)提出不要再玩了,讓我回去先籌集這l8顆玻璃球,等還了賬再玩,并給了我一個月的期限。

就這樣,我紅著眼睛默默地離開了那群人。聽著身后那些觀戰的孩子對那個孩子發出的一片歡呼聲,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回到家里,望見那個裝玻璃球的空盒子,想著還欠人家18顆玻璃球的債,我又大哭了一場。

那天,我第一次嘗到了愁的滋味。

敗也敗了,哭也哭了,大半天過去了,我開始冷靜下來。我心里想他憑什么贏了我,是有高人指點還是他瘋了似的練習過?也許是兩者合一?他能這樣,我也一定行!想到這里,我走到水龍頭邊洗了把臉,握緊了拳頭,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贏,我一定能贏!

在以后的一個月中,雖然沒有高人指點,我依然每天在家苦練彈射玻璃球的功夫,有時練到手指疼痛,我都顧不上了。

這番苦練使我從相距幾厘米都彈不準到幾十厘米之外都能彈得準。我在等待時機贏回自己失去的寶貝。

終于,一個月后,那個孩子流著鼻涕來向我討債,我告訴他現在還沒有湊全,并提出接著玩,無論贏輸都會一并還債,但他說要回去問一問隔壁家的大孩子。

“為什么?”我奇怪地問。

“因為上次是他叫我來找你玩的,而且在玩之前,他還教了我半天怎樣彈玻璃球才準。”那孩子得意地說。

“噢?你彈得那么準,為什么上次又不接著玩了?”我又問。

“是啊,我也不知道,是他不讓我再玩的。”

“那我們今天再玩,他就管不著你了。”說著,我拿出兩顆新找到的玻璃球給他看,提出只要他答應與我玩,我就給他。望著那兩顆漂亮的玻璃球,他的眼睛都放光了。

于是,我們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開始彈玻璃球。不一會兒,我就將欠他的所有玻璃球都贏了回來,包括我剛給他的那兩顆。到后來,那個孩子忽然懇求我,問我能不能給他9顆玻璃球,并解釋說這是因為他每次贏玻璃球,都要分給那個鄰居大孩子一半,所以他等于欠了那個大孩子9顆玻璃球。

我無奈地搖搖頭說:“我上次已經將所有的‘家產’都輸給你了,我也沒求你還給我那些玻璃球啊。”

就在我們爭論不休時,那個大孩子出現了。他上來就問我有沒有還債。

“我已經一顆都不欠了。”我堅定地說,聲音都在顫抖。

“什么?”他瞪著雙眼望著我,然后一步跳到那個小孩子面前,厲聲問他是否屬實。

“是的,我們剛玩完,都讓他給贏回去了。”他哭喪著臉說。

接著,我就聽見一記響亮的耳光和一陣狂烈的號哭。在這哭聲中,我離開了他們兩人。但那個大孩子還是不甘心,追上來提出要親自與我玩。

我望著他那副著急的樣子,指指他身后那個眼淚鼻涕流成一團的小孩子說:“要玩,我也只跟他玩。”

那一天,是我兒時少有的開心日子。

這一個月的苦練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我出其不意地贏了那小子一回,一掃我因上次輸玻璃球而生的滿腦子晦氣。

回家以后,我放聲高唱:“太陽出來了——”這是《白毛女》舞劇中,喜兒見著前來救她的舊日戀人大春時在山洞口唱的歌。

現在回想起這一切,我心里仍感到無比激動!

輸贏玻璃球,不過是小孩子的一種游戲罷了。但那次經歷,使我懂得輸和贏都不會是永久不變的事情。只要下足了功夫,輸贏的局面是可以改變的。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在困難中盼望光明,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一個10歲的小孩子能領悟到這番道理,我要特別感謝那幾乎已經絕跡的游戲。

在我后來的人生道路中,我曾多次身臨這般困境,但都闖了過來,這得益于早年的生活磨煉。從心理學來講,也許那一次的輸贏經歷已經在我的潛意識深處種下一顆信念的種子,它開始自然地生長,積聚了積極的能量,在我以后的成長中深深地影響著我。

孩提時代能夠正確對待學習與游戲上的起落,長大之后也當會更積極面對生活與工作上的挫折。人的生活之路,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自我信念和信念引導下的行為,能夠使一個人摔倒后再次爬起來,而毅力就是摔倒后再爬起來次數的積累。

心理分析——意志力是不斷強化的結果

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al psychology)主張:人的性格形成是不斷強化強化,心理學概念,在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的操作條件反射實驗中,強化是指伴隨于行為之后且有助于該行為重復出現的概率增加的事件。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后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會減弱或消失。(reinforcement)的結果。人的習慣行為因正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而不斷加強,因負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而不斷削弱。所以,人欲塑造自己的某種性格特點(如堅韌不拔、胸襟開闊等),就必須在生活中不斷為自己的性格塑造提供正強化的機會和條件。

在輸贏玻璃球這件事情上,我的收獲不僅在于贏回了那18顆玻璃球,掃去了籠罩在心頭一個月之久的陰云,還在于我學會了怎樣在困難面前不彎腰、不低頭,想方設法加以克服。由此,這次經歷強化了我性格中堅定信念、持之以恒的一面,使我以后在面臨生活挫折時,都會自然地從此次經歷中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換言之,因為你以前有過戰勝困難的成功體驗,所以當你再次陷入困境時,你會自然而然地抱有必勝的信念,還要爭取成功一回。而一旦你經受住了失敗的考驗,你就不再畏懼失敗的到來。

這份從失敗中追求成功的信念,就是你堅毅性格的基礎。

成長啟示——如何從危機中看到生機

在生命旅程中,一次生活上的失意、一次戀愛上的失望、一次生意上的失利、一次考場上的失誤,都同時包含著危機與生機兩個方面。如果我們的認知把當下的挫折和苦難災難化地放大,通常會帶來更為挫敗的情緒、更為受阻的行動。當一個人面臨挫折的危機時,他很容易被負面情緒一葉障目,以偏概全地將挫折夸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定義為失敗者,再難從挫折的陰影中走出來。因此,他也不會采取積極的行動去應對挫折。

其實,挫折可使人成熟,失意可使人清醒。如果一個人總能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境中看到希望,抱有積極的信念,并將此付諸具體有效的行動,那么他就是在塑造自己的堅毅性格了。

此外,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可使一個人沉淪、氣餒;也可使一個人變得堅毅、頑強。這兩種心理狀態其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關鍵看一個人怎樣辯證地看待其中的得與失。只要他能夠從失中看到得,從得中看到失,那么他就是在強化自己與困難做斗爭的勇氣和毅力了。

更進一步,在這種勇氣和毅力的幫助下,我們還需要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調動各方資源,積極地行動,才能夠度過危機,有所成長。

古人云:智者善因禍為福。西諺亦曰:生活的訣竅就是將絆腳石變為敲門磚(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make stepping stones out of stumbling blocks.)。這本質上就是鼓勵人們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每個人能越早感悟到這一點.就越能夠在困境中戰勝困難,完善自我。

由于有了那一次輸贏玻璃球的經歷,日后在生活中遇到其他挫折時,我都力爭扭轉局面,追求那心花怒放、揚眉吐氣的一刻。多年來,這種堅定的信念常常敦促我,即使不能立刻如意,想一想那次輸贏玻璃球的經歷,我也感到很溫暖,渾身充滿了力量。

所以說,信念是讓人繼續追求成功的基礎,毅力是失敗中成功經驗的強化與積累。

相關科學研究1——信念影響行為

自我效能,指一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并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個體對自己、對自我有關能力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心理學研究的諸多結果證明了這一觀點。

科隆大學達米施(L. Damisch)、斯德波洛克(B. Stoberock)和穆斯威勒(T. Mussweiler)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一些大學生做實驗對象,分別進行了兩組實驗。

實驗一組中,12名男生、16名女生被隨機分成兩組,進行10次投籃。激發信念組被分到“幸運之球”,控制組被分到“普通的球”。結果顯示激發信念組平均投中6.42次,控制組平均投中2.15次。

實驗二組中,參與者都被要求帶上自己的幸運符去參加一個電腦記憶游戲。來到實驗地點后,工作人員會把他們五花八門的幸運符暫時拿走拍照登記。一半參與者在實驗開始前就能拿回屬于自己的幸運符,而另一半參與者則被告知由于相機故障,只能稍后才能拿到幸運符。

結果,電腦記憶游戲的數據表明,實驗前拿到幸運符的參與者在游戲中的成績明顯高于未拿到幸運符的參與者。正如預期的那樣,帶著幸運符參加記憶游戲的參與者,顯然有了更多的積極心理暗示,從而比沒有帶著幸運符的參與者表現更好。

這種心理機制表明:積極的信念能夠提高人的自我效能,從而改善行為表現。

岳博士家教百寶箱

孩子在成長路上,必然會遭遇各種挫折和困難。此時,孩子自然會產生負性情緒及認知偏差。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喪失戰勝困難的勇氣及尋找方法的意愿,形成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經歷某種學習后,在面臨不可控情境時形成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事情結果的不可控認知,繼而導致放棄努力的一種心理狀態。。在此,我有以下建議。

岳博士家教建議1:引導孩子學會接納并釋放負性情緒

面對挫折,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到: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釋放負性情緒也是人生的修煉。腦科學研究認為,當強大的負性情緒出現時,大腦皮層的理性思維會受到嚴重的抑制。由此看來,只有把負性情緒合理釋放了,有效的思考才可以啟動,我們通常說的“通情達理”,就是指這個意思。

岳博士家教建議2:引導孩子學會梳理問題的成因

面對挫折,家長要引導孩子從中找出失敗的原因,并培養對目標達成的信念。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在挫敗中尋找個人的閃光點、積極的行為表現以樹立信心。

岳博士家教建議3:引導孩子學會在受挫時尋找應對策略

面對挫敗,家長要引導孩子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并付諸行動。在這當中,家長還要注意強化孩子在化解挫折中的正面效應,以最大限度地磨煉孩子的毅力。

成功就是一個人在落到最低點時彈高能力的表現。

——喬治·巴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著名將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保山市| 祥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南昌市| 河源市| 隆尧县| 寿宁县| 益阳市| 左云县| 兰考县| 淅川县| 盐池县| 杭锦旗| 盐城市| 宁国市| 卫辉市| 张家界市| 吉木乃县| 屏南县| 达拉特旗| 娱乐| 铜陵市| 滕州市| 郴州市| 五大连池市| 湘乡市| 洞口县| 固镇县| 禄劝| 盐山县| 永川市| 巩义市| 吉林市| 凤翔县| 富民县| 吕梁市| 新宾| 什邡市| 襄垣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