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奧秘:曾仕強談人性的弱點(2022版)
- 曾仕強
- 2127字
- 2025-02-18 17:46:38
求生存:活著才是硬道理
人人畏死
有一位老先生,家財萬貫,事業十分成功。結婚四十多年的老伴既賢惠又善于教育子女。家庭美滿幸福,是大家稱羨的人士。
他原本也相當得意,認為自己事事順遂,大有不虛此生的滿足感。但是,七十華誕的前夕,正當家人熱烈討論如何慶祝的時刻,他卻滿腹憂愁,顯得十分悲哀,令人非常不解。老伴關起門來單獨問他,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他如此煩惱。
老先生面對相伴多年的老伴,說出他的心聲:“小時候父親找過一位算命先生給我批流年,批我到七十二歲便壽終正寢。當時年紀小,覺得七十二歲已經長得不得了。一方面很得意,覺得自己可以活那么長久;一方面實在是很不在意,因為還不明白壽命是什么東西。長大后一直忙于工作,把批流年這回事忘得一干二凈。前幾天找個文件,竟然把這本流年簿翻出來了,忽然發現今年我已經七十歲,只剩下兩年的時間,怎么能不傷悲憂愁?”
老伴無論怎么規勸,老先生都想不開。他認為自己雖然事業有成,畢竟還需要繼續奮斗。子女各有工作,也仍舊需要給予輔助。老伴尚在,自己怎么能先走?一大堆理由,都證明剩下兩年的時間實在太短,不能了卻自己這么多尚未完成的心愿,因此愈想愈覺得悲哀,忍不住痛哭起來。
從上面這個案例,我們很容易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人性的第一個弱點是求生存。
這位老先生活到七十歲,原本是十分值得慶賀的,不料他卻想起自己余年不多,反而因為求生存而產生悲哀的感覺。
求生存原本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要。人類的生活和文化幾乎都因生存而產生,和求生存具有密切的關系,怎么能說這是人性的弱點呢?
回想石器時代時,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十五歲。那時候人口稀少,人的壽命又不長,為了保持人類的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求生存自然成為人類努力的第一目標。
十五年的時間,簡直一轉眼就過去。如此短暫的生命,能做些什么呢?個人求生存,并不能保持人類的生生不息;個人的存在,也無法維持人類的綿延不絕。因此傳宗接代,便成為人類求生存的重大使命。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人口不多、壽命不長的時代,生存成為眾人一致重視的大事。俗話說“添丁發財”,也是添丁擺在發財前面的,可見一斑。
既然無后那么重要,在尚未完成這件大事之前,人類最害怕的應該是死亡。求生存的第一特征,便是怕死,尤其害怕在無后之前死掉。
竭力延長生命
時代逐漸進步,環境和醫療保健的改善使得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現在的男性活到知天命,女性活過耳順之年,已屬輕而易舉。發達國家99%的新生兒可以慶祝周歲,98%的兒童可以活過四分之一世紀。但是人類怕死的心理猶存,貪生的欲望又大幅度增強。自秦始皇以來,便積極追求長生不老。活得長久的人,還希望活得更久,最好永遠不死。全世界的人,都追求長生,甚至永生。有的祈求宗教保護,有的寄希望于仙丹的功效,如今還有人借助科學的力量。
貪生是人類求生存的第二特征。人類一方面怕死,一方面貪生,所以做了很多事情,變出許多花樣來延長壽命。使得人類在傳宗接代的動物本能之外,又發展出其他動物望塵莫及的文化,使人類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愛迪生如果只活到十五歲,那么不可能有那么多發明;愛因斯坦假若不是活得那么長久,怎么想得出相對論?孔子活不到七十多歲,就無法體驗自由自在卻能夠中規中矩的生活樂趣;姜太公若是活不到那么大把年紀,遇不到周文王,一生的抱負便無法施展。古今中外的文明創造,無不得力于人類壽命的延長。
然而,人能不能長壽,不完全靠自己,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索馬里的幼童病死、餓死,責任并不在天真無邪的小孩;美國兒童健康活潑,也不是出自美國孩童的努力。
飲食、運動、衛生習慣以及規律的生活可能決定人的壽命,也不是十分準確的說法。飲食方面,日本人偏愛低脂,瑞士人偏好多油,而兩國人的平均壽命卻大抵相同。運動方面,美國人的運動量大多低于非洲人,而現代人的運動量也比不上石器時代的人的運動量。衛生習慣方面,有不抽煙、不喝酒的人長壽的,也有抽煙、喝酒的人也活得很久的;有十分注重衛生卻不幸早逝的人,也有周遭環境非常不衛生而相當長壽的人。至于生活規律,同樣被證實不能夠一概而論。
求人不如求自己
人的一生,不過是在證明自己到底具有什么樣的命。如果根本懶得去證明,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那樣的命呢?不努力去證明,便始終無法了解真相。
這樣說來,自己努力也好,看天命也好,用努力來證明天命也好,總歸是自己的事情。求人無益,不如回頭求自己。既然如此,怕死、貪生都由于求人不如求己,而歸結在顧自己上面,形成人類求生存的第三個特征。
講求一套明哲保身的道理,先把自己保住,再怕死、貪生,這是人類求生存的不二法門。
講求一套明哲保身的道理,先把自己保住,再怕死、貪生,這是人類求生存的不二法門。
人類為了求生存,發展出三個特征,如圖1:

圖1 求生存的三個特征
請你問一問自己:
我怕死嗎?
我貪生嗎?
我顧自己嗎?
其實,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沒有什么好避諱的,用不著不好意思。人多少都有這樣的傾向。怕死,固然有害怕親人死亡,擔心老板去世,氣憤好人早死,甚至憂慮領袖老死、將領陣亡,但是,最恐懼的莫過于自己的瀕臨死亡。貪生,固然有祈求親人長壽,好人長命,老板健康,領袖萬壽無疆,而最關心的,莫過于自己的壽比南山。一切以自己為中心,顧自己顧到有己忘他,終于變成可怕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