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信心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自信是否是第一秘訣未必人人認同,但沒有自信將一事無成,這是大部分人認同的。
我在中學時就已深知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通過自信心的建立、學習方法的改進等幫助了很多人。
自我成為本村第一個大學生后,我家的弟弟妹妹及我叔伯家的弟弟妹妹,先后共有8人考入正規大中專院校,這在教育落后的蘇北農村是了不起的成績。有些弟妹在小學時成績比較差,有的甚至在班級排名中倒數,但經過激勵、指導,他們大都有所進步。當時有一位表弟,最初因為成績很差,沒能考上高中。后來他在復讀時住在我們家,受我的影響,再次中考時成績全鄉第一。
自信心與方法的突破是學習成功的關鍵。
自信心在家族成員中很容易建立,因為這里有兩個有利因素:首先,從遺傳學角度看,哥哥如果被認為是聰明的話,弟弟妹妹一般不會覺得自己笨,這就從“生命科學”角度幫助弟弟妹妹建立了信心。其次,哥哥能夠產生榜樣作用。哥哥可以做到的,弟弟妹妹會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到,至少做得不會比哥哥差太多;而哥哥采用的學習方法,他們可以采取“拿來主義”應用。
有些孩子學習落后源于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不足又常常源于一些假設。比如,有的學生把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歸結為智力差,而一旦把成績差的原因歸結為智力差,那就會從根本上失去對學習的信心;有的學生把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歸結為不適合學習某些科目,比如,有不少學生認為自己缺乏學習數學的基因;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持續落后,導致信心喪失;有的學生因為一直非常努力,但成績平庸甚至產生偏差,從而失去信心……
總之,缺乏學習信心的原因和表現是多種多樣的。
而一旦無法進行信心的重建,學生的學業是不可能得到突破性進步的。
那么如何重建中小學生的信心呢?
首先,絕大部分人只要不是智力上有明顯障礙,都可以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因為知識的學習是世界上較單純的事情,一個普通人只要全身心投入,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得到良師的指導,通常都可以學業良好。如果能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就足以讓絕大多數人建立起學習信心。
其次,可以根據信心缺乏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比如,對于長期學習差的學生,可幫他找到容易突破的某個科目,集中力量突破(包括找好老師具體有效地指導、時間上的相對集中等等)。一旦他在某個學科方面獲得一定的進步,信心就會隨之增強,從而形成正循環,然后再把這種信心擴展到其他學科。再比如,有的學生可能在學習領域之外有某種特長,可以因勢利導地將其特長轉化為他對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