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生最遺憾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 為自己讀書
- 明珠絮語
- 1624字
- 2025-02-08 18:00:33
兒子剛上大學的時候,和我說過不止一次,說他經常會做夢又回到了高中,正在準備參加高考。他不無遺憾地和我說:“其實,上高中時我并沒有盡全力啊!如果從一開始就特別努力,我也可以考上清華。只是,現在后悔也晚了,總不能再來一次,去復讀吧!”
我知道,他對現在的學校不滿意,對過去的自己不滿意。本來,他可以做得更好,或許是由于任性,或許是由于懶惰,上高中時時有松懈,經常會假裝努力,以一種低效率的勤奮欺騙自己和別人,所以看到同學們考上了更好的學校,心里有些后悔。
我對他說,現在后悔高中沒有努力已經沒用了,你現在需要做的,是把大學這幾年過好,不要等畢業了,再后悔大學這幾年白過了。
其實不僅兒子,我自己也常常后悔不已。
記得多年前,去北大找同學玩,一起在未名湖畔散步聊天。我對他說,當年咱們班同學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你了,成績最好,考上了國內最好的名校。他悠悠地來了一句,其實我也挺佩服你的,高中時那么天天混日子,居然最后也能考上大學。
想想自己在高中時代,經常和老師頂嘴,曠課簡直是家常便飯。記得那年7月,從高考的考場出來,我就知道自己完了。回到家,我和父母哭著說對不起他們,我向他們保證,讓我復讀一年,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沒想到,等分數下來,居然還不太低,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學校,最終有了一份普通的工作,過上了現在的日子。
同學的話,是謙虛,是客套,也有那么一點點真實。在我的耳朵里,聽起來更是另一種滋味。幾年的放縱,換來的是一生的差距。往事不堪回首,但心中確有悔意。也是多少次夢回中學的教室,只是,人生不能重來。我們每個人,總是在走過來之后,才明白曾經是多么可貴。
2017年暑假,河南一位農民工在河南省實驗中學施工時,寫在教室黑板上的一番寄語,曾感動了無數人:
不奮斗,你的才華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奮斗,你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奮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一個人老去的時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啟航,只有拼出來的成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那位農民工在工間休息時,從朋友圈看到了這段文字,回憶起自己年少求學的歲月,同時又想念家中讀初中的兒子,有感而發,他想激勵城里的孩子不負美好時光。那天,他心情激動,還在休息的教室里拍下了自己滿含淚水的模樣。
說實話,那位農民工是在寫給正在上初中的兒子,寫給所有年輕的學子,也是在寫給自己已經逝去的青春。彼時彼刻,他站在熟悉又陌生的中學教室里,和孩子們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正因為自己過了人生最好的年華,才知道奮斗的意義,才會發自肺腑地告訴孩子們:要努力。
有一項調查說,92%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注意,不是后悔一事無成,而是后悔不努力導致一事無成。我們因為能力不夠、實力不濟,沒有實現心中的愿望,這沒有什么可以遺憾的。
也許,我們曾經想當世界首富,結果卻發現,無論怎么努力也超不過比爾·蓋茨;也許,我們曾經酷愛籃球,結果卻發現,天天訓練也趕不上姚明;也許,我們曾想身居高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結果卻發現,在單位里自己說了都不算。
這些,其實都很正常,因為有些事并非僅憑自己的主觀努力就能實現,當然也就用不著后悔。我們最應該后悔的,是自己本來有能力實現理想,卻由于沒有努力而讓機會從自己的手邊溜走。
在中學課本里收錄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很有深意。“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人生沒有后悔藥,不要等終于懂得了人生,卻錯過了最好的年華。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悲哀,是等長大之后才明白,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時光,竟然已經被自己輕易錯過。
千萬不要等自己做了家長,把自己的教訓苦口婆心地講給孩子聽。
努力做好自己,不給自己留遺憾,就是最完美的人生,才能每天坦然地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