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比能力更重要(第2版)
- 蔡鯤鵬
- 2125字
- 2025-02-17 17:37:41
公司興亡,“我”的責任
責任寄語
“企業興衰從我做起的責任,企業興衰就是我的責任。”員工作為責任鏈條上的一環,即使其工作再微不足道,一旦出現問題,也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責任“從我做起”
在培訓員工時,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公司好不好,那是老總的事,是管理人員的事,跟我這個打工的有什么關系?”
中國有一句古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縮小到一個企業,那就是“企業興衰,我的責任”。
企業效益不好是誰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執行力不強是誰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業績搞不好是誰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服務不好是誰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細節做不到位是誰的責任?就是“我”的責任。如果企業員工都能從“我”做起,擔當起相應的責任,那么企業就沒有不興旺的道理。
在臺灣地區有這么一所學校,其畢業生經常被各個企業哄搶一空,它就是忠信高級工商學校(以下簡稱“忠信”)。
忠信之所以能享譽30年,在于它堅持“德育為本”,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忠信,每個學生都將“學校興亡,我的責任”視為自己的座右銘,并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努力實踐。
如果教室很臟,當老師一問“怎么回事?”立馬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然后馬上去打掃;燈泡壞了,只要有學生看見,他就會馬上掏錢買一個安上;窗戶玻璃壞了,學生會馬上買一塊換上……
在忠信,學生學會了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主動攬過來。他們知道,“吃虧就是占便宜”,只有從身邊的責任做起,從眼前的責任做起,進入社會后才能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企業發展靠的是所有員工的團結協作,勇于承擔責任。反過來說,員工只有與組織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意識到責任從“我”做起,才可能取得個人事業的成功。
凱莉剛入公司時,只是一名前臺。雖然在同事們眼里,前臺身份“低微”,是公司最不起眼的角色,但凱莉卻認為公司興亡有自己的一份責任,所以在工作時處處以維護公司的利益為己任。
比如,她剛一上任,就撕去前任前臺貼在工位上的公司員工電話聯系表,又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將所有公司員工的電話號碼背了下來。雖然有“好心”的同事提醒她不用做這種“傻事”,但她卻認為,等客戶詢問時再翻找電話號碼,是怠慢客戶的表現。
隨后,凱莉又換掉設計過于呆板、簡單的人員來訪登記簿,取而代之的是她自己設計的印有公司簡介的登記卡,這樣,每位來訪客人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公司的發展概況。
沒想到,凱莉的這一用心很快就有了回報。一位客戶在填完來訪信息后,饒有興趣地盯著公司簡介看。凱莉很快發現了客戶的這一舉動,隨即大方地請求客戶能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讓她詳細介紹一下公司這幾年的發展概況、銷售業績。
后來,客戶向前來接待自己的市場部經理夸贊道:“連貴公司的前臺都對公司業務如此了解,真是很了不起,我對此次合作很有信心!”
事后,市場部經理問凱莉是如何把銷售數據記得一清二楚的,凱莉回答說:“我每次都會把公司的會議記錄分部門進行詳細整理。”經理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
漸漸地,公司上下無不對凱莉贊賞有加,不久,她就被破格提拔為行政部經理。
責任從“我”做起,不能只停留在嘴邊,還要體現在行動上。一個負責任的員工,首先要愛崗敬業,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做其事,盡其責”,不因事難而推脫,不因事小而不為。其次,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努力鉆研業務知識,成為崗位技術專家,努力不讓差錯出現在自己這個環節,不讓企業利益在自己手里受損。最后,一旦出現失誤,不開脫、不搪塞,不找理由把責任推給他人。
“我”是責任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責任好比一根鏈條,在企業中處于不同職位的人就好比是這根鏈條上的一個個環節。責任鏈條上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狀況,都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帶來巨大的災難。
林小姐所在的×酒店是瑞士首屈一指的星級酒店。一天早上,作為前臺,她像往常一樣按時上班。她先將幾份訂單整理好放到檔案柜里,又回復了兩份傳真,還接了兩通電話,前后花了不到10分鐘。這時她想:今天的電話比平常少了很多,何不去餐廳吃個早餐,反正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20分鐘后,林小姐返回工作崗位,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周圍還是那么沉寂,但是她不知道,就在她吃早飯的那段時間,一筆價值70萬美元的生意與酒店失之交臂。
原來一家跨國公司打算在兩個月后召開一次為期15天的會議,地點定在了瑞士一家并不太出名的酒店。×酒店的高管對此百思不得其解:無論是口碑、設施還是服務,自己在瑞士都是首屈一指,怎么會落選呢?高層想方設法打探原因,結果得知,這家跨國公司本來是將×酒店作為第一選項的,結果打了兩次前臺的電話,都沒有人接聽,于是在第一輪就將×酒店淘汰出局。
知道事情原委后,林小姐流下了悔恨的眼淚。×酒店為了嚴明制度,對林小姐做出了辭退處理。
作為企業責任鏈條的一環,每一個員工都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當企業在你的努力下發展壯大時,你不僅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待遇也會提高。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蔡老師,我的工資太低了,我怎么做才能夠提高待遇?”我就對他們說:“收入不是等來的,不是靠來的,也不是抱怨出來的,而是在擔當責任的過程中得來的。”假如你在工作中擔當起了自己的職責,讓同事更舒心,讓客戶更滿意,讓企業發展得更快,提高待遇自然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