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2023版)
- 劉祺庸
- 3698字
- 2025-02-11 17:00:47
二、乾卦六爻如何解讀
在講解乾卦“六爻”之前,對什么是“爻”有必要科普一下,進行情景導入,否則大家會覺得太突兀。大部分人對《易經》感興趣,但深入不進去,是因為歷史上的大部分讀本沒有簡易、明晰、輕松、活潑的導讀,就像沒有導游進旅游景區(qū)一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茫然不知所措。對易學的基本常識進行科普是有必要的,能夠解決情景融入的問題。
何謂爻?在前文已經做過說明,在真正開始參悟乾卦六爻之前,您可以重新溫習一下,以便能夠迅速進入乾卦六爻的情境中。
龍是古代神話中神奇剛健的動物。乾卦六爻以龍成長狀態(tài)采取比喻與象征的修辭方法,揭示和展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道理。
下面,我們來看看乾卦六爻是怎么說的: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潛龍,指潛隱在水中的龍。龍剛剛誕生,尚潛在水中養(yǎng)精蓄銳,陽氣不能散發(fā)出來,本事尚不能發(fā)揮。比喻人隱居不出,靜處而不妄動。處于初九爻之際,發(fā)揮作用的時機與條件尚不成熟,事物發(fā)端,位卑力弱,只能“潛龍勿用”,必須進一步加強修煉,蓄養(yǎng)精銳,為將來發(fā)展時機來臨做好充足的基礎準備。這就好比孩子們在學校里面學習,尚需學習和積累知識、增長本領,還不能參加工作到社會上發(fā)揮作用?!吨芤准狻芬?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9CB02/31740736103511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rareWord_image_64_37.jpg?sign=1755681539-sGZw9sRLeGIC6B7JAZ8VczKsrNewkmOx-0-641e5a194ae4a1845be9380ef7c85dbe">士曰:“稱龍者,假象也。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龍之為物,能飛能潛,故借龍比喻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潛伏,故言勿用?!?/p>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見,同現(xiàn),展現(xiàn)。見龍為展現(xiàn)頭角與身手的龍。所謂大人,一指有道德有作為的人;一指有大才大德并居于高位的王侯、大夫等貴族。九二爻是個比喻,龍出現(xiàn)在田間,剛剛嶄露頭角,能夠有所作為尚不能施行“云行雨施”那樣的大作為,需要拜見英明睿智的大人物給以指導(利見大人),利于少走彎路,避免挫折,創(chuàng)造成就。以此為本體,比喻或者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或者一個產業(yè),或者一個國家,處于初生或初創(chuàng)期(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相關問題將在屯卦中討論),準備不充分,經驗不豐富,尚屬于牛刀小試階段,難以處理復雜變亂的局面,拜訪、尋找英明睿智的大人物指引或領導前進,是英明正確的選擇,有利無害。
人生或事業(yè),如何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呢?九三爻為人們指點迷津: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乾乾是勤勉努力的樣子。若是語氣助詞。本爻說的是,在成長階段,處于飛躍的前期,君子白天勤勉不怠,晚上警惕反省,整天自強不息,不敢絲毫懈怠,反反復復按正道行事,即使遇到危險(厲,《廣雅》:“危也?!保┮矔陜椿粫惺裁礊牡湥ň蹋?。
這是敬慎行事的基本要求,也是必然要求。
在《易經》中,“咎”是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字,做任何事情,“無咎”是人們非常期望,也非常喜歡的狀態(tài)。何謂“咎”?何謂無咎?《古代漢語字典》解釋:“咎在古文中是會意字,由人字和各字構成,表示人各不相同,彼此易發(fā)生矛盾沖突。咎的本義指災殃、兇禍?!秉S壽祺、張善文在《周易譯注》中釋詁得比較詳盡—《爾雅·釋詁》“病也”,《說文》“災也,從人、各,‘各’者相違也”,《廣雅·釋詁三》“惡也”,《詩·小雅·伐木》“微我有咎”,《毛傳》“咎,過也”,《詩·小雅·北山》“或慘慘畏咎”,《鄭箋》“咎,猶罪過也”,又《廣韻》“咎,衍也,過也”。據此諸說,《易》中“咎”字常含“災病”“罪過”“咎害”之義。案,《系辭上》云,“無咎者,善補過也”,即謂彌補過失、免遭咎害。此爻處《乾》卦上下卦之際,其時多危,故須“朝乾夕惕”,修省不懈,才可“無咎”?!吨芤准狻芬蓪氃唬骸熬右灾畱n思深遠,朝夕匪懈,仰憂嘉會之不序,俯懼義和之不逮,反復天道,謀始反終,故曰‘終日乾乾’?!庇衷唬骸胺病疅o咎’者,憂中之喜,善補過者也?!?/p>
在現(xiàn)代社會中,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對眼下自己手中正在做的工作,有的漠然視之,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悍然抵觸,不懂得技術和能力是在經久磨礪中增益出來的,結果荒廢了青春。
遇到下崗分流或被淘汰出局,如果不知道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恐怕還得抱怨和咒罵單位或領導呢,甚至造成身心傷害。
找內因,遇事反求諸己,才是高明的!
這是自強不息的內在核動力。
不怨天,不尤人,才是真正的達觀情懷。
擁有良好的敬業(yè)精神和態(tài)度才不會受到禍害。此之為“惕龍乾乾免禍害”。
人生或事業(yè)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種狀態(tài)上。機遇出現(xiàn)的時機,有的早,有的晚,機遇稍縱即逝,如何才能抓住機遇呢?九四爻辭是這樣說的:
九四:或躍在淵,進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四爻意思是龍或者騰躍上進,或者退處到深淵(淵)之中,前進不會遭遇災禍。
人性善惡之爭,爭執(zhí)了幾千年。
明朝人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闡釋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從自然界中萬物趨向陽光的本性獲得啟示,人作為生命體,要生存,要發(fā)展,其基本本性與植物是一致的。都具有“利己排他性”的本性,這既是生存的利器,也是頑劣的根性。如果沒有了這種本性,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集團之間就不會有尖銳的矛盾和軍事沖突,也談不上階級、民族內部的團結。
探尋世間的苦難、矛盾、沖突的根由,總是無可回避地深入“利己排他性”這個基點上。
《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認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人一方面努力占有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自私自利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對待任何問題,要善于從這個基點的正反兩方面去看。
離開這個基點,就可能鉆進道德的真空里,成為被人嘲笑的癡呆子!
人的災殃、兇禍多來自人的內心,更準確地說是過度的貪欲。貪欲擴張就必然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減損自己應得的利益,您可能會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幫助。
咎,是《易經》的關鍵字,將在許多卦的卦辭、彖辭、爻辭中出現(xiàn),根據此注解,后文將依據語境具體詮釋,不再注釋。
對人來說,也存在大致相同的情形,機遇來臨,該前進就要前進,該顯身手就要顯身手。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當然會有利于發(fā)揮作用有所作為。此所謂“龍躍深淵度機變”。
機會抓住了,一顯身手,多么愜意呀!九五爻所展現(xiàn)的境界,對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龍飛舞在天空上,在廣闊的舞臺上行云布雨,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有了雨水滋潤,萬物欣欣向榮,蓬勃茂盛。龍為萬物成長做出巨大貢獻,盛德普惠天下。有所作為的領域利于出現(xiàn)德高勢隆的大人物,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為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
要注意,“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修辭方法為排比,展示了龍所在的不同方位、情態(tài)和階段。
凡事,總有個度。在度的范圍內,為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順風順水;超越度的范疇,還能夠持續(xù)下去嗎?上九爻辭的回答是否定的: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亢,過甚,極度。悔:悔恨。龍亢奮至極,飛得過高,失去發(fā)揮作用的舞臺,體能不濟,向衰敗發(fā)展,就會發(fā)生悔吝的事情,這是應該警惕出現(xiàn)的局面。做人、做事,得勢不可亢進妄為,否則就會有讓人悔吝的事情發(fā)生!
亢龍為什么有悔?《周易本義》分析其原因是:“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辈唤o自己留有余地和空間,就會走進死胡同,最終出現(xiàn)群龍也無首的現(xiàn)象?!吨熳诱Z類》說:“當極盛之時,便須慮其亢,如這般處,最是。《易》之大義,大抵于盛滿時致戒。”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見,通現(xiàn)。首,乃首領。用九爻辭說的是,群龍出現(xiàn)于天空,“各秉剛健之天德”(高亨釋),謙而不愿意以首領自居。“此乃比喻諸侯并立,各秉天德,德齊力均,不可能有帝王為之首領?!保ǜ吆噌專┏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很吉利的。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種現(xiàn)象呢?《尚氏學》指出:“‘見群龍無首,吉’者,申遇‘九’則變之義也。九何以必變?陽之數九為極多,故曰‘群’。陽極反陰,乃天地自然之理。乾為首,以陽剛居物首,易遭物忌;變坤則無首,無首則能以柔濟剛,故吉。”
龍的發(fā)展變化合于自然萬物成長的階段性特征,適應事物發(fā)展變化階段性特征,人的成長或事物發(fā)展進程也不例外地具有鮮明的階段性:潛龍勿用蓄精銳—孩童(物創(chuàng))初生,開蒙發(fā)智;見龍在田試手段—嶄露頭角,顯示才華,發(fā)揮作用;惕龍乾乾免禍害—自強不息,快速成長;龍躍深淵度機變—審時度勢,應機飛躍;飛龍在天盛德普—當位有為,盛德普惠;亢龍有悔極必反—亢奮至極,物極必反??梢?,乾卦對事物發(fā)展的階段性及其內在蘊含的深刻道理進行了深刻揭示。
需要說明的是,乾卦和坤卦“用九”之前的古經文字與其他六十四卦的經文,為截至周公時代經伏羲、西伯侯姬昌、周公薪火相傳集體創(chuàng)作的經文,在原始的古經文本中所給出的開示,基本是樸素的風險警示和道德修身的忠告,及至孔子,其最偉大的貢獻是演義升華附會更多的人文思考,其關于變易哲學的系統(tǒng)思維是不可否定的偉大貢獻,同時出現(xiàn)了“一陰一陽之謂道”、“大衍之數”、“揲”、卜筮等帶有占卜色彩的說法,及至朱熹《周易本義》又講授卜筮的方法,使這門學問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這需要您在學習中注意甄別,吸納合理的精華,摒棄糟粕,才能學到這門學問中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