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大于拓展,求精不求全
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組織系統”產品體系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原因是我們不斷挖掘客戶需求,強調基于客戶需求為客戶解決問題,在這條路上持續深耕。
打開外賣App點外賣,一般25~30分鐘外賣就能送到,結果我們在外賣App里面光是對菜品進行選擇就用了30分鐘,這是為什么?在這里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客戶不加選擇地選擇你。讓客戶不加選擇地選擇你,這是小微企業要考慮的。
有時候還會有這種情況,我們好不容易選了一個商品,最后又后悔了。比如外賣送過來,我們吃完后很懊惱,覺得今天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選擇的食品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有那么多可以點的為何自己會選錯。
有的人家里書架上擺了很多書,可是大多沒看過,甚至塑封都沒拆。視頻App里面有上千部電影,你完整地看過幾部?我一般是按評分選擇電影,高分的早看過了,分不高的就不看了。
這都說明企業做產品特別難,所以不要亂做。消費者吃飯要選擇評分級別高的店,買書、看電影也都要選擇評分高的。企業做產品,做10個產品,每個評級都是6分,還不如做1個評分能達到9~10分的產品。這就是說,小微企業一定要深挖,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到一個點上。
我曾經到廣州一家企業去考察,這家企業是做外貿的。他們的展廳有8層樓,里面什么商品都有,琳瑯滿目,當然這家企業也接待過無數的企業老板。我在參觀的過程中提了一個觀點,我說他們產品太多了,他們問:“賈老師,你說產品太多,意味著什么?太多不就意味著消費者可選擇性多,賣得多嗎?”我說:“不是的。太多的結果就是,研發人員投入到一個單品上的精力不夠。一旦對某個產品投入的精力不夠,也就很難把這個產品做到10分。”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大部分消費者在選擇商品的時候,往往都喜歡選擇那種單品品類比較少、專注度較高的公司的產品。如果我們老想著什么都做,到最后流量不夠,資金、人才各方面都會欠缺。
小微企業在研發產品的過程中要做到深挖需求,在一個點上持續去挖,越挖越深入,越挖越細,越挖越精,而不要追求大而全。我這一輩子基本上定在做組織系統上了,如果你讓我跳出去做別的,我也沒時間和精力。別人想在這個領域打敗我就很難,因為我不斷地深耕,積累了無可替代的優勢。所以,我給小微企業的建議是產品要少,一定要少,然后要在一個點上深挖,讓自己無可替代。做10個6分的產品,不如做1個9~10分的產品,這樣企業才有可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