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本教練模式
  • 梁立邦 黃榮華
  • 1656字
  • 2025-02-11 17:07:24

第一節 “人”的起源

東方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被譽為“中國魔方”的漢字則是東方文化的血脈載體。時代的發展,歷史的痕跡,包含在漢字的演化進程中;智慧的沉淀,歷史的繼承,都可以從漢字中找到蹤跡。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其光芒照耀著人類,同時也證明著人類。

“人”字的起源和演進也蘊含著文化的傳承和智慧的光輝。最早的“人”字,是出現于公元前1400年商代的甲骨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記載道:“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像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從人。”“人”是象形字,“”像一個側立的人(見下圖),因為是側立的,所以可以看到他的一臂一脛。對“人”還有一種象征意義的理解——“人”通過描繪出一個側面站立的人,象征著人和動物最重要的區別:人能直立行走。

甲骨文的“人”字

今天的“人”字

在早期,“人”就代表一種身份和地位。據史書記載,早期卜辭(卜辭:商代把占卜的時間、原因、應驗等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記錄),商王自稱“一人”,晚期卜辭,商王自稱“余一人”。在古典文獻中,商周兩代奴隸社會,其最高奴隸主稱“一人”“余一人”,以致有“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人無二人”的說法,可見當時“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古人對人的研究由來已久,并且積累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文字和成果。《周易·說卦》說:“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清朝俞正燮說:“人者,五行之秀,萬物之靈。”洪秀全在《原道覺世訓》中的說法是:“天地之間人為貴,萬物之中人最靈。”西方的論人之道不勝枚舉,非常知名的是古希臘的一句諺語:“人是萬物的尺度。”

表面上看,漢字不過是一個符號,指稱著對應的事物,但就在這對應的背后,還潛藏著中國人的情感、習慣,甚至本能。有一段關于“人”字的經文:“撇捺互撐,站立為人。伏羲姓妊,女媧造人。人音通仁,仁義為本。不行仁義,非是真人。”這包含了傳統文化中對人的幾點要求:一是人是相互支撐的,二是要站起來,三是要行仁義。

許慎說:“凡人之屬皆從人。”仔細研究甲骨文,就不難發現由“人”而組合成字的奧妙(見下圖)。比如兩個“人”字,同向挨著就是“比”和“從”,背向而對就是“北”,一正一反構成“化”。許慎的解釋是:“從”,相聽也,從二人;“比”,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北”,從二人相背;“化”,教行也。

“比”

“從”的三種寫法

“北”的兩種寫法

“化”的兩種寫法

中國古老文化借助“人”字,早就道出了人類成長的共有規律:人的認識起點是“比”,通過人和人的比較而類推一切,善惡、苦樂、貧富、有無等等,皆是因“比”而來;“比”過之后,就進入“從”的階段,模仿別人,學習經驗;當自己有了認識和積累,就不服氣,出現逆反心理,到了“北”的過程;然后到達“化”的境界,不盲目地“從”,也不極端地“北”,而是依據自己的生命要求轉化各種能量,當然是朝著自己的方向。

“化”字的構成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直立,一個人旋轉。旋轉象征著人自己的轉變。在人與外界和自然的互動中,人要么改變環境,要么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當改變環境受挫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長期的“比”“從”,以及極端的“北”,人們逐漸養成了按照習慣行事的習慣,因循度日,跳不出許多窠臼而每況愈下,甚至出現惡性循環。這時候,不妨內察自身,調整和改變自己,進入“化”的境界。

以“人”為根的“化”,其實現過程何嘗不就是教練的過程!這一點,從企業教練的定義就可以看出來:“企業教練是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挖掘潛能,發現可能性,幫助被教練者有效地達成目標。”教練的焦點在“人”,教練的目標是使被教練者達成他的目標。在教練眼里,“人”的旋轉意味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存在著無數新的可能性。

單純一個“人”字,包含了無窮的智慧。世間苦樂,因人而起,事物變化,因人而異,道不盡人之精華,參不透人生奧秘。人本教練模式就是以人為本,以中國的“人”字為模板,融會東方豐富的文化內涵,借鑒西方先進的方法和工具,從而開發出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套管理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垫江县| 耒阳市| 扶绥县| 阜城县| 石阡县| 西丰县| 福海县| 彭泽县| 隆昌县| 华池县| 鄂伦春自治旗| 郁南县| 来安县| 中宁县| 天峨县| 永川市| 新野县| 分宜县| 曲周县| 安平县| 隆回县| 宣武区| 北川| 长岛县| 阿克陶县| 乐亭县| 韶山市| 常山县| 乾安县| 乌兰察布市| 湘阴县| 万州区| 临沧市| 乌审旗| 怀仁县| 禹州市| 莆田市| 长汀县| 吴堡县|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