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為自己做好職業定位
- 做企業受歡迎的人:卓越員工的10項修煉
- 王琨
- 4784字
- 2025-02-12 17:19:28
公司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我見過很多奇特的人。我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他回答是“環游世界,成為演說家,成為銷售冠軍”。我認為這樣的員工想做的事太多,且只想做大事,小事不愿意干,不適合我們。這樣的人很難看清自己的能力與夢想之間的距離,人生最大的內耗就是身體與心靈無法合一。
我在某大學演講完以后,因為PPT上有我的電話,很多學生都給我打電話,結果可想而知,那么多電話和短信真令我應接不暇。很多人聽了我的演講,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就給我發短信。現在,還有很多學生一直與我保持聯系,他們有什么問題也會向我請教。有些人大學畢業后就直接來我的公司上班。其中有一個女生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那天我講完課后,她對我說自己的目標不明確,不知道怎么定位,我就給她講了自己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她。
有天晚上11點她給我打電話:“王老師,我孤獨,我痛苦,我糾結?!蔽覍λ敛豢蜌獾卣f:“你是閑的?!彼龥]有說話,我接著說:“明天張藝謀找你拍電影,今天你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你為什么睜著眼睛說迷茫,你為什么感覺沒有方向?就是因為你沒有明確的目標,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知道未來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就絕對不會迷茫。就拿我來說,我甚至沒有時間思考痛苦。在錄制本書同名課程光盤的前一天晚上我只休息了4個小時,然后持續錄制了7個小時的視頻。第二天上午我還要參加公司的高管會議,下午再為代理商做培訓,且未來十幾天的課程已經安排好。這樣的我怎么會迷茫?這樣的我在面對緊張有序的工作時會很快樂,因為我對自己有規劃,有安排。
人生最大的悲哀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愛情和婚姻不一致,娶了一個或嫁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還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第二個悲哀是興趣和工作不一致,干了一輩子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如果你現在正處于這樣的悲哀中,就要重新為自己做好規劃,不要讓悲哀延續下去。
我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調查:假如你還有50年的壽命,你會做些什么呢?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保持現狀。大家會想,我還有50年呢,死亡離我還很遠。但是接下來問一些人:如果上帝告訴你你還有15年的壽命,你會去做什么?可能這個時候有一部分人會想,我的時間不多了,我要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也許這是我這一輩子唯一的機會了。有了這樣的想法,你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實現夢想。如果再問對方:上帝很遺憾地告訴你,你還剩5年的時間可以活,你會怎么做呢?也許很多人會馬上行動,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到世界各地旅游。如果上帝告訴你:你能活的時間已經只有5天了,你會去做什么呢?也許很多人會和家人一起度過最后的時光吧。
在工作中,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目標量化,比如為自己設定一天的目標,設定一個星期的目標,或是一個月的目標,這樣你的目標就會很明確,實現起來也不會太困難。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標設為這輩子要完成的任務,就像你被上帝告知還有50年壽命一樣,會毫無目標感,也就不會努力去實現了。
在培訓課上,我讓學員寫下自己2年內希望獲得的收入和職位。比如你現在是普通員工,可以寫下通過自己的努力,2年后成為公司的營銷總監、團隊主管。假如你現在的月收入是2000元,你可以寫2年后的月收入是2萬元。總之你寫下的一定是令你非常激動的目標。
一分鐘之后,我說“寫2年以后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請舉手”,學員幾乎全舉手了;我說“寫5萬元的請舉手”,有一半人舉手;我問“有沒有寫月收入過10萬元的人”,還有很多學員舉手;我繼續問“有沒有寫月收入20萬元的學員”,還有一部分學員舉手。最后,我對學員說:“寫多少都不重要,但假如我說一會兒可以到門口領取你寫下的2年后的月收入的相應金額。你會不會感到自己寫得太少了?”
其實,我們的人生不就是這樣嗎?人無志氣一生窮,在貧窮榜上排第一位的就是沒有夢想的人。那么在職場中什么叫成功呢?我認為在職場當中成功的定義是達成自己的既定目標。假如你的目標是主管,通過你的努力奮斗,你真的做到了主管,那就成功了;假如你的目標是總經理,辛辛苦苦跟著老板打拼了很多年,終于成為總經理,就算成功了。
因此,對職場當中成功的定義,就是你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我曾對一個員工分析他失敗的原因,他和很多同事能力相當、學歷持平、年齡相仿,可在同樣的時間內,別人加薪升職了,他卻還在原地。難道這是人各有命嗎?我認為人各有命的原因是人各有志。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志向,注定了人與人有不同的結果。如果起點一樣,終點卻不同,也許問題出在實現目標的計劃上。如果你沒有一個成熟的計劃,失敗很可能會尾隨而來。
20世紀50年代初,哈佛大學對1萬人進行了一項長達25年的跟蹤實驗,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雖有目標但大多是短期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長遠的目標。這3%的人明確知道自己1年后要做什么,5年后要做什么,10年后要做什么,一輩子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些人一直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他們最終成為社會上各個行業中最頂尖的成功者。
10%有短期目標的人活在社會的中上層,很多人成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律師、醫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與那3%的人還是有差距的。
60%有目標卻比較模糊的人大部分處于社會的中下層。他們有著較為穩定的收入,但絕對談不上富裕。
27%從來沒有目標的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而且這些人每天都在抱怨、發牢騷。他們的家庭不幸福,生活也很潦倒。
我一直認為職場人士也可以分成四類人。
第一類,可悲之人??杀娜藳]有目標,沒有夢想。問他想做什么,他說不知道。問他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他也不知道。問他未來想幫老板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他更是沒有思考過。
第二類,可憐之人??蓱z之人不敢有夢想,不敢設定目標。這個干不了,那個沒能力,即使有機會也被這種人浪費掉了。
第三類,可恨之人。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事,當你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卓越的員工,為老板創造無限價值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在你旁邊說“做那個干什么呀,老板又看不到,你傻啊”!我相信你身邊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就是可恨之人,偷走別人的目標,也破壞著別人的夢想。
第四類,可愛之人。這類人是最棒的一類人,他們很多都是企業里的核心員工,也可能是我們的老板。他們能在我們困難時提供幫助,在我們迷茫時指引方向,在我們成功時送上真誠的祝福。我們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哪類人,如果你還不夠優秀,請改正自己;如果你是可愛之人,請繼續保持。
如果把日子進行一下分類,那么,我認為人這一生中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永遠過去,再也回不來。你的輝煌與失敗統統留在了昨天,再也不會重現。明天永遠是未來,捉摸不定。因此,我們要活在今天,活在當下。當下的狀態也決定著自己未來的成就。
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不甘心做一些平凡的工作。他們不相信自己拿著高學歷卻找不到好工作。假如你對老板說:“我現在有文憑,但是文憑不能代表能力,我愿意從公司的最基層做起,您可以看我的表現。您覺得好再考慮給我加薪,我表現得不好,您直接把我開掉?!比绻氵@樣說,還愁找不到一份工作嗎?但現實情況卻是很多大學生變成了“啃老族”。他們不愿意放下身段找工作,而是在自己設想的夢里渾噩度日。如果你告訴我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那只能證明你還不是英雄。人才早晚都會有舞臺,沒有舞臺,說明你還不具備人才應有的價值。
有一次我在一個論壇上發表演講,我說:“你們的孩子放假了,為什么哪都不去就在家里玩游戲,變成了宅男宅女?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樣子,不知道他們明天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多孩子上了我的課后,不再玩網絡游戲而是好好學習,那是因為他們為自己設定了目標?!?
有一個叫李美玲的小女孩來威海上我的課。我問她:“美玲,你的目標是什么呢?”她對我說:“王老師,我的目標是當大官。”雖然小女孩的目標在我們看來有點兒不切實際,但我們不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自然會不斷完善自己的目標。因此,我便對她說:“你要當大官啊,這是個偉大的目標。在達到目標之前,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啊,長大了做個好官?!苯Y果在接下來的幾天訓練中,她都會嚴格要求自己。每次下課后,所有的人都走了,她還在會場里撿垃圾。我說:“孩子,你不需要做這些,我們的助教老師做就行了?!彼齾s對我說:“王老師,我未來會成為大官,我要以身作則啊?!庇柧殸I結束了,美玲回到家后,每天依然嚴格要求自己。我不禁會問,這樣的孩子還會天天泡在網絡的世界里嗎?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愿意被管,但他們需要引導,所以真正有智慧的家長就要學會給孩子設定目標,給孩子設定未來,而不是等孩子到了大學以后才告訴他們這些。
我到大學里演講,有個大學生對我說:“王老師,今天聽完您的演講,我發現自己現在在浪費生命。我畢業以后絕不會從事現在的專業,一輩子都不會從事。”我聽了這句話特別難過,便說:“那你在大學四年里豈不是天天都在浪費青春?大家都知道愛好不等于職業,比如有人喜歡打籃球,我也喜歡打籃球,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會成為職業的籃球運動員。喜歡只能算是愛好,不能當作職業。我也喜歡打乒乓球,但是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進入國家隊;我也喜歡跑步,但我知道自己這輩子不可能和博爾特一起賽跑,所以說愛好不等于要從事的職業。”
我一路走來的十幾年里,在飯店里做過服務生,也做過廚師。在做廚師助理的時候,我的目標是成為廚師。所謂廚師助理就是給廚師打下手,廚師把菜做好后,助理廚師要抓緊時間把鍋刷干凈。廚師的待遇要比廚師助理的待遇好很多,且受人尊敬,人人都喊他師傅,炒的菜又好吃,所以我那時候的目標就是成為廚師。為了這個目標,我天天跟著炒菜最好的廚師后面學習,喊他師傅,討他喜歡。最終,他把自己的手藝都教給了我,我也如愿以償地成了一名廚師。
后來我又從事了銷售工作。我進入公司后的目標就是成為銷售冠軍,于是,我開始打聽誰是公司里的銷售冠軍,找到他之后,我天天請他吃飯。一個星期后,他主動找到我說:“咱們中國有一句話叫‘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你剛來公司不久,也沒有多少錢,卻請我吃了一個星期的飯。我也沒什么可回報的,就把自己的一些銷售技巧教給你吧,否則我的內心都不安寧??!”就這樣,我學到了很多銷售技巧,還從他那得到了很多小客戶。我在這一基礎上連續奮戰了一個月,結果,第二個月的銷售冠軍名頭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再后來,我到一家培訓公司工作。我知道自己有些內向,不愛講話,又很自卑,但我在公司領導的影響下為自己定下目標——成為一名演說家,成為專業講師。于是,我每天跟在那些講師的后面做跟班,為他們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我說:“老師,您要出去講課,我能不能當您的助理?”那些老師一看我這個小伙子態度那么好,人品還不錯,就點頭同意了。那個時候我還不會講課,但現在我的夢想實現了,我成了專業講師。
成為專業講師后,我又到了另一家公司,還是從最基層的業務開始做起。但在那個時候,我有了新的目標,我想做管理,因為一個講師站在舞臺上,光能說還不行,還要做出成果給大家看。這樣的講師才有資格始終站在舞臺上,才能讓大家信服。我記得李嘉誠說過一句話“只有結果不會騙人”,我一直都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我就是要做出成果。
一位前輩曾對我說:“你能做銷售,個人業績好只能算優秀,你若能帶著一幫人做好業績,那才能叫成功?!币虼?,我在2個月內發展了一支有20多人的團隊,而且很快使其成為公司最強的銷售團隊。我要做管理,要講管理的課程;我要帶團隊,要講團隊的課程。我去公司的時候是個普通的業務員,但我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已經是這家公司的營銷部總監。在這家公司里,我只受命于兩個人:一個是董事長,一個是總裁。
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在離開任何一家公司的時候,都會成為那家公司最優秀的員工之一,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職場定位。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做職場定位,不管今天的你是員工也好,是高管也好,都要給自己做好職業規劃,因為只有一個完善的計劃才能幫助你不斷進步,不斷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