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儒計策
- 手握三國志,劉辯亂漢登帝位
- 愛吃火鍋老頭魚
- 2016字
- 2025-01-20 12:34:57
李儒一臉陰笑,顯得胸有成竹,董卓見此不由得心花怒放。
李儒,可是董卓手下的首席謀士。想當(dāng)年在西涼邊陲,征伐戰(zhàn)事全都由李儒出謀劃策,董卓對他信任有加。
“先生有何良策?卓洗耳恭聽。”董卓恭敬地說道。
“今洛陽禍亂將平,明日陛下必定上朝議事。”
李儒緩緩道來,“朝堂所議之事,不外乎除宦官、吊慰大將軍、賞罰百官等。
明公新任大鴻臚一職,陛下必然問策于明公。
明公切記,不可表現(xiàn)半點難為之色,定要順從陛下。”
“這是為何?”董卓不解。
董旻笑著插話:“此乃使陛下放下戒心耳。”
李儒點點頭:“不錯。倘若陛下時時提防明公,即便西北禍亂,非明公平定不可,也定會遣監(jiān)軍隨行。
到時大權(quán)盡在監(jiān)軍,禍亂一平,明公仍要回朝。”
董卓皺緊了眉頭,雙拳捏得格格作響:“小兒!先生,之后還當(dāng)如何?”
“其后,明公可提議封賞救駕諸功臣,如盧植、曹操之流。”
李儒接著道,“今白波、黑山、黃巾等賊蜂起,明公可提議使其將兵征之。”
董卓沉吟道:“不可。盧植、曹操如今手中人馬不過千余,已如此難以對付,倘若使其將兵征伐,少則萬余,多則數(shù)萬,即使吾領(lǐng)二州,亦不安穩(wěn)。”
“非也。”李儒笑著搖頭,“此為明豐暗減之計。
盧植、曹操之流于陛下左右,陛下以其為爪牙,處處鉗制明公,乃至于朝堂之上,亦可與明公對抗,于公不利也。
倘若使其征伐于外,雖掌兵馬,然遠離中央,無法左右朝政,陛下孤木難支,明公安心無虞。”
“哈哈哈哈哈!”董卓撫掌大笑,“妙計!妙計!使二人遠離中央,小兒孤木難支,吾可拉攏群臣,盡在吾掌握也!”
“非也。”李儒神情嚴肅,“明公切莫忘記,我等乃是要取西涼基業(yè),而非掌天下之權(quán)。
如依明公之言,盧植、曹操在外,手握重兵,可集天下之兵,明公危矣!”
李儒的一番話,好似在董卓頭上潑了一桶涼水,董卓也漸漸冷靜了下來:“先生所言極是,其后如何?”
李儒笑著道:“明公無需再問,只需先做好此二事即可。
朝堂之爭與戰(zhàn)事無異,瞬息之間,千變?nèi)f化。其后如何,還當(dāng)深慮。”
董卓點了點頭,李儒說的確實沒錯。這個計策雖然聽起來順風(fēng)順?biāo)瑹o非是裝孫子調(diào)離盧植、曹操等人,但操作起來極有難度。
自己久在西涼,與京中百官并不熟悉,想要做到此事,還得多多結(jié)交百官才是。
董卓心里有了計劃,自然也沒有方才那么激動,向李儒拱手道:“多謝先生!”
此時,天光大亮,已經(jīng)到了朝會之時。董卓、董旻二人匆匆換上朝服,向北宮崇德殿趕去。
而回到宮殿的劉辯,捧著那本《三國志》,也興奮的難以安睡。
洗干凈血污,換了衣服之后,索性又翻開了《三國志》,但只翻閱其中自己認識的人名查看。
天光大亮之時,已將這次誅殺宦官的洛陽城亂以及之后發(fā)生的事情,看了個七七八八。
劉辯對袁紹和袁術(shù)兩人可謂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二人胡作非為,哪能有這種大禍?但劉辯對兩人也束手無策。
袁家四世三公,袁隗更是當(dāng)朝太傅,這些世家久處朝廷中央,門生故吏無數(shù),關(guān)系更是盤根錯節(jié),令人頭疼。
劉辯正在思索之際,小黃門躬身在外,細聲細氣地稟報:“稟陛下,已到朝會之時。”
“擺駕承德殿。”劉辯吩咐道。
承德殿中,文武百官早已分列待命。大部分的官員其實只是回家換了身朝服,便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昨晚劉辯的表現(xiàn)與之前判若兩人,百官現(xiàn)在也不敢輕視這位小皇帝了。
劉辯在護衛(wèi)下眉頭緊鎖地進了承德殿,跪坐在當(dāng)中。
兩側(cè)文武見禮已畢,也分兩側(cè)跪坐。
劉辯掃視了堂下一圈,發(fā)現(xiàn)今日朝會之人比往日要少上許多,心中明白,多半是昨日趁亂被殺了。
但依然要問上一句:“因何不見車騎將軍何苗朝會?”
太尉楊彪挺身道:“稟陛下,昨日洛陽城亂,大將軍何進身死。
其部曲吳匡與車騎將軍何苗素來不和,亂中率部將其斬殺。”
劉辯點了點頭,何進與何苗二人雖然是兄弟,但二人異父異母,尤其在誅殺宦官這件事情上分歧極大,落得這個下場,也算是意料之中。
劉辯又道:“諸卿,今宦官謀逆作亂,賴眾卿鼎力,以保社稷未覆,國祚穩(wěn)固。
今朕重掌乾坤,當(dāng)與諸公同心,共保漢室江山。”
“陛下英明神武,臣等自當(dāng)竭力。”百官齊聲回應(yīng)。
開場白說完了,司隸校尉袁紹挺身諫道:“陛下,今宦官謀逆犯上,實為十常侍所指。
今十常侍雖已誅殺,然其黨羽未盡,愿陛下下詔徹查,以正視聽。”
劉辯皮笑肉不笑地看向董卓:“大鴻臚以為該當(dāng)如何?”
董卓神情嚴肅道:“回陛下,臣以為袁司隸所言極是。
十常侍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構(gòu)陷朝臣、謀逆犯上,罪大惡極,實為天下所不容。
今雖盡誅,然其黨羽未盡,余毒未清。懇請陛下下詔,徹查其黨羽,以正視聽。”
劉辯點了點頭道:“此事交太尉徹查。”
此時,董卓又進言道:
“陛下,此番洛陽乘亂,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shù)、尚書盧植、北軍中候曹操、河南中部掾閔貢均有救駕之功,懇請陛下論功行賞。”董卓雖然為人粗蠻,但卻不傻。
既然要在朝廷中拉攏百官,以便實施自己的計劃,那袁家自然是不二人選。因此,董卓先為袁氏兄弟請功。
董卓此時偷眼看向袁氏兄弟,見袁紹正襟危坐,仿佛完全沒有聽到自己剛才說過的話一樣。
而袁術(shù)則挺直了身板兒,面露喜色,輕輕地沖著董卓點了點下巴。
再看太傅袁隗,眉頭緊皺,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