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牧董卓
- 手握三國志,劉辯亂漢登帝位
- 愛吃火鍋老頭魚
- 2008字
- 2025-01-19 11:53:41
劉辯的猜想沒錯,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三國志》的記載準確無誤。
天剛蒙蒙亮,一條火龍從顯陽苑的方向疾馳而來,伴隨著滾滾煙塵,蹄聲如雷,直奔劉辯的車駕。
那是董卓來了!
劉辯坐在車駕中,手心微微冒汗。他閉目養神,深深地呼吸,努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圣駕在此,為何不躲避!”前面引馬的崔烈高聲呼喝。
這一幕,與《三國志》的記載如出一轍,二人終究還是碰上了。
緊接著,一陣低沉而有力的咆哮聲傳來:“我晝夜兼程,奔襲三百里而來,為何要躲避?難道我不能斬了你嗎?”
劉辯挑開車簾,向盧植使了個眼色。盧植不愧為當世名將,片刻之間,就讓閔貢帶來的士卒煥然一新。
盧植端坐馬上,低聲傳令。
士卒們迅速分列兩旁,鑾駕兩側遍布持盾甲士,甲士身后各有持戈兵卒,最靠近鑾駕的則是一排排硬弩弓手,其余士卒各執兵刃,分列鑾駕之后。
劉辯滿意地點了點頭。盧植世代名將,自然清楚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軍隊的氣勢。
或許閔貢帶來的河南兵丁不及董卓的西涼兵勇武,但有這份枕戈待旦的氣勢在,就足以震懾住董卓。
劉辯又側臉看向曹操。
曹操全身僵直地站在鑾駕旁邊,右手過胸,緊緊地握住天子劍的劍柄,指節微微發白,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份無與倫比的堅定。
劉辯不禁微微發笑,看來此時的曹操與書中記載的魏武帝還有不小的差距。
劉辯伸出手,輕輕地拍了拍曹操的肩膀。曹操猛然回頭,只見劉辯面帶微笑地看著自己。
雖然劉辯面帶血污的臉色在月光下顯得有些恐怖,但他眼中透露出來的信任、欣賞和依靠,徹底地感染了曹操。
二人未曾說話,劉辯便放下了車簾。曹操卻比方才更多了幾分鎮定。
此時,董卓已經帶著隨從,縱馬趕到車駕旁邊。
盧植勒馬高呼:“有詔卻兵!”鑾駕兩側的士卒聞聲而動,甲士持盾站立,戈卒揮戈直指董卓。
鑾駕周圍的弓弩手彎弓搭弩,一聲令下,便是萬箭齊發。
這些士卒可不認識什么并州牧還是什么將軍,他們是閔貢的士卒,閔貢把他們交給皇上,皇上又交給盧植,那他們就只聽盧植一個人的。
董卓挎劍怒道:“你們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不安,何來卻兵之說!”
盧植不理會董卓的那一套,他世代為官,宦海沉浮數十年,因宦官誣陷而被除官為民。
現在宦官大勢已去,外戚何進也身死宮中。
皇上在危難之時還能想到自己,并委以重任,這份知遇之恩何其珍貴!
老將軍盧植虎目圓睜,死死地盯著眼前的董卓,右手抓向腰間的寶劍。
戰甲熠熠生輝,那份舍我其誰的氣勢,別說眼前是僅有數千人的董卓,就算是百萬黃巾軍,老將軍也毫無畏懼。
劉辯在鑾駕中聽見盧植與董卓的對話,緊接著就是一陣死一般的沉寂。
他知道,自己計劃的第一步已經達到了。
至少現在自己已經與董卓形成了相持之勢,而不再是《三國志》中記載的任其宰割了。
為君者,應該張弛有度。這是劉辯剛從武帝紀中學來的道理。
打得過,就要斬草除根;打不過,就要善意拉攏。這是曹操慣用的手段,現在也該自己試試了。
劉辯一挑車簾,從車駕中走出,冷眼看向正在對峙的盧植與董卓二人。他語調平緩地問道:“盧尚書,何人喧鬧?”
盧植抱拳道:“回陛下,并州牧董卓趨兵見駕,聞詔不退,故此臣以呵斥。”
劉辯滿帶疑問地看向董卓。這一看,他終于理解為何《三國志》中記載自己見到董卓后會泣不成聲了。
董卓身披獸皮,膀大腰圓,好像狗熊成精一般。
向上看,董卓一臉橫肉,倒吊著一對三角眼,扎里扎煞的絡腮胡子從鬢角里炸了出來。
全身散發著一股來自西涼邊陲的蠻荒原始的氣勢。
但劉辯已經不再是那個怯懦的皇帝了。
更多的是因為《三國志》的描寫已經給他做足了心理準備。而董卓此時也在偷眼觀察眼前的劉辯。
只見劉辯雖然長相俊秀,白凈的面色似是出自深宮之中,但一雙眼睛迸射而出的威嚴與冰冷的氣勢,讓董卓不禁后背有些發涼。
再加上劉辯滿帶血污的龍袍,董卓更覺得眼前的少年深不見底。
“陛下,臣……”董卓還沒答話,劉辯先說道:
“盧尚書言重了。董并州乃先帝依靠之重臣,平羌亂、定黃巾,屢立戰功,忠心可鑒。
想必是洛陽城亂,擔心朕等安危,故此有所失儀。”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也是曹操的慣用伎倆。
劉辯現學現用,效果卻是奇好。董卓見劉辯為自己開解,不由得喜出望外。他揮手驅散左右,滾鞍下馬道:
“陛下所言極是。臣受大將軍何進之命,入宮誅殺宦佞。
卻聞段珪、張讓等逆賊挾持陛下,臣恐陛下有失,因此星夜趨兵而來。
聞陛下無礙,驚喜莫名。一時失儀,望陛下贖罪。”
聽著董卓的這一番話,劉辯不由得在心里暗暗點頭。
董卓日后能夠禍亂朝綱,果然是有幾分為官的本事。借坡下驢下得如此大義凜然。
董卓退去了跟隨自己的親兵護衛,也達到了劉辯計劃的第二步。此時董卓孤立無援,自己尚有盧植、曹操護衛。眼前的董卓,便任由自己擺布了。
劉辯想到此處,沉聲道:“董卓,焉敢欺騙于朕!二月,先帝念卿征戰有功,擢卿為并州牧。
卿卻擁兵自重,上述抗命。先帝下詔責卿,卿方率五千士卒赴任。
行至河東,駐足不前。八月,大將軍何進召卿進京,卿至澠池。
大將軍遣諫議大夫種劭令卿退兵,卿抗命不從!
今無詔無令,爾等趨兵進京,汝欲反邪!”劉辯陡然間高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