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天 牡蠣和枇杷葉

2月20日

◎魚塘貝類的啟示——牡蠣潛鎮(zhèn),收人體上焦浮亢的虛火

今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大藥房,藥房八點半開診。病人特別多,我們像昨天一樣跟老師抄方。

老師說,中醫(yī)的根在民間,民間病種繁多,中醫(yī)實踐學習的機會也很多。

我邊抄方邊詳細記錄病人病歷和醫(yī)囑,時而還號號脈。人在專注認真的時候,時間過得真快。這樣一直忙到將近1點,看了三十多個病人。老師看病從不草率,非常仔細認真,所以看三十多個病人,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太忙的時候,老師便沒辦法多講,只有在病人較少時,才能騰出些時間講講醫(yī)理、藥性,或者在疾病比較有特點的時候,老師也會專門指出。

譬如,一個老年病人,經(jīng)常出虛汗,手腳涼,容易心慌心跳。老師說,這個病人可以斂陰汗,以養(yǎng)心血。病人容易心慌心跳,是因為汗為心之液,出虛汗多,心失所養(yǎng)則神不安。這時單用固表的藥只是治其標,需用浮小麥煮水沖服桂附地黃丸。這樣既治汗出之標,也治心腎陽虛、手腳冰冷的本。這體現(xiàn)了老師治病的整體觀,以自身之汗養(yǎng)自身之心,使陰陽調(diào)和固秘,則疾病自然而愈。

早上看完病人,中午我們吃完飯,又回到大藥房。老師把藥商送來的一大麻袋牡蠣都傾倒出來,我們一起用錘子把它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大塊的牡蠣大得像裝菜的盤子那么大,一般都有手掌那么大,非常堅固。我們只有把它錘成塊狀,這樣才方便用打粉機打成藥粉。

老師用龍骨、牡蠣的頻率比較高,以其潛陽定驚,把腎水往下收,來治療現(xiàn)代人性情浮躁、肝火上亢、抽用腎水過度的病狀。

龍骨由于比較貴,而且真貨特別少,所以老師用潛陽下收的藥時偏重于牡蠣,而且是用生牡蠣。牡蠣是海邊的大貝殼,它潛藏在大海里面。中醫(yī)取象比類,用牡蠣這種潛鎮(zhèn)的特性來收人體上焦浮亢的虛火。現(xiàn)代很多人性情浮躁,虛火上亢的人非常多。老師治療虛火上亢、心煩懊惱,多用牡蠣,取它潛鎮(zhèn)安定的特色。

這種病人往往上面煩躁火旺,而下面腰腳卻乏力酸軟,頭重腳輕,這時如果單用附子、干姜、白術扶下焦陽氣的話,病人就會煩躁得更厲害。如果單用梔子、淡豆豉、黃芩來清上焦浮火,病人的腰腎就會更加寒涼不適。

這時老師往往采取寒溫并用、升降氣機的思路,加上龍骨、牡蠣、枳殼、桔梗、木香,這樣補陽壯腰腳而不上火,清熱寬胸膈而不傷陽氣,又能升降上下氣機,使身體寒熱對流,則病人心寬體舒,容易消受。

打完牡蠣碎塊,我們就在思考老師何以用牡蠣那么頻繁?一定有他的道理。哲學說,存在即是合理。每樣存在的東西、現(xiàn)象,都有它背后的道理。這背后的醫(yī)理、藥性又是什么呢?

吳師機說過,醫(yī)理、藥性無二。這牡蠣的藥性對應的醫(yī)理又是什么呢?

中醫(yī)認為,藥證相合,效如桴鼓。牡蠣這味藥對應的病癥又是什么呢?

想到早上抄方時,老師直接叫我用龍膽瀉肝湯打底,再加牡蠣、葛根。

這位病人是膽火重,有膽囊炎,口苦口干,容易著急,陰囊還潮濕。口苦是濁陰不降,以牡蠣收斂降下;口干、陰囊潮濕是清陽不升,以葛根升清疏津。這方子就活了,瀉肝火的同時還調(diào)理升降。病人還說他容易著急、心慌,特別膽小。用牡蠣不正是重鎮(zhèn)潛陽、安魂定志嗎?

《湯頭歌訣》說龍膽瀉肝湯是“肝經(jīng)濕熱力能排”,而里面卻沒有重鎮(zhèn)潛陽、收斂浮火的藥,老師加入牡蠣這味藥,在這里就有它獨特的意味。它針對的是我們這個時代性情浮躁、著急心態(tài)的一類人群,工作壓力大,易于氣機不定。

這個道理從漁民養(yǎng)魚中就可以得到印證。據(jù)說有經(jīng)驗的漁民,會在魚塘里放些類似于牡蠣的貝類,這樣春天打雷時,魚塘的魚就能潛到水底,不會受驚。沒有受到驚嚇的魚,就可以長得又肥又大。而沒有放牡蠣之類貝類的池塘,魚兒很容易因為驚雷而嚇破膽子,四處逃竄,甚至跳出池塘。受到驚嚇的魚群,喂養(yǎng)起來,就比較難長大。即使用上好的飼料,也未必有理想的效果。

我們反觀當今時代的人群,有不少人營養(yǎng)充足,卻易浮躁、著急,這是為什么呢?是人的神魂不安,心浮氣躁。這時在辨證方劑中加點牡蠣,斂斂神志,安安魂魄,比吃十全大補、人參養(yǎng)榮效果還要好。因為氣能沉降到丹田,即老師常說的把腎水往下收,這樣人體就更能吸收營養(yǎng),身體健康。

真人之心若珠在淵,常人之心若瓢在水。這是老師很喜歡的一句養(yǎng)心座右銘,用來形容龍骨、牡蠣再好不過。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老師建議病人用龍牡壯骨顆粒來調(diào)養(yǎng)瘦弱的身體時,我們再次明白了這個道理,心中非常歡喜。這次過來學習,學到這點,就不虛此行了。

人先要神魂安定,飲食營養(yǎng)才能真正補養(yǎng)身體。若心浮氣躁,氣機不暢,吃再好的東西,也只能變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難以徹底潛降吸收,轉(zhuǎn)為身體有用的能量。

◎天降雨的啟示——枇杷葉可以降肺氣,補腎氣

接著就有這樣一個病人,他頭重腳輕,膽固醇偏高,口苦口臭,卻老覺得氣不足,還心浮氣躁,容易生氣。他還說服了不少補藥,都沒效果,反而經(jīng)常腰酸,腿腳不利索。

一般碰到這種虛實夾雜的病人,按照我們以前的思路,都比較難理順。老師說,他這脈象是往上越,尤其是寸脈上行,是明顯的金不生水。這時只需要降降肺氣,令肺金能生腎水,補藥就有效了。老師就直接重用枇杷葉與牡蠣,加入當歸補血湯中,這正是牡蠣的又一大功效,能夠幫助補藥入腎。

《藥性賦》說,牡蠣澀精而虛汗收。這是指牡蠣不僅能澀精止遺,治療遺精,還可以讓身體精華物質(zhì)固澀藏到骨頭里去,譬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都不是人體的廢物,都是人體的精華物質(zhì),只是人體不能固澀藏進腎中骨頭里面、轉(zhuǎn)精生髓、用來造血啊!這時牡蠣的功用就出現(xiàn)了。

遺精只是精華外遺,而各類血糖、血脂偏高,卻是精華內(nèi)遺啊!

至于枇杷葉,老師也常用、善用。用得好,可以補腎。這種補腎并不是說枇杷葉能直接補益精血,而是按照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行生克的思想。《藥性賦》說,枇杷葉能下逆氣,噦嘔可醫(yī)。由于肺氣上逆,金不生水,這樣的腎虛,一用枇杷葉降肺氣,腰腎的問題便解決了。

這也是《內(nèi)經(jīng)》中“下病取上”的思路。老師把肺脈上亢看成地上干旱了,是因為天上不下雨的原因。肺主天氣,腎主地氣,天上一下雨,地上精水就充滿了,所以降肺氣就可達到金生水、補益腰腎的效果。

俗話說,養(yǎng)陰不如降氣。農(nóng)民伯伯都知道,千滴萬滴,不如天降一雨。這是說,用勺子給干旱的田地莊稼滴水千萬勺,還難以滋陰潤燥,而天只要下場雨水,萬物立馬滋潤。

很快我們就與藥房的周師傅,還有劉秀梅熟悉了。周師傅是老師的好搭檔,負責管理中藥以及煎藥,與老師配合得非常默契。性格平和,生性樂觀。劉秀梅,廣東韶關人,老師說她智商很高,外柔內(nèi)剛,人也很能吃苦,上進心強。她在藥房里主要負責抓藥。

這兩天抄方時,方藥我都能基本寫好,只是一些細節(jié)上還做得不夠到位,老師和周師傅都幫我糾正了一些。譬如處方箋上一行要寫四味藥,字要寫得工整,不能潦草。寫得鬼畫符似的,抓藥的看不懂容易出錯。

老師說,特別是病人要帶走的方子,更要寫得工整清楚。我們是拿藥方救人,不能讓人家猜。看不懂靠猜,就很容易出錯。古代有句俗話說:“藥單抄三遍,就會毒死人。”還有,寫劑量時,克數(shù)不要與文字黏在一起,以防抓藥時出錯。

今天,有幾個小孩來看病,多是食積納差的,平時非常容易感冒發(fā)熱。像這樣的患兒,老師首先交代他們千萬不要吃水果、牛奶、雞蛋,然后一般建議用小柴胡顆粒加午時茶沖劑,這是疏解肝膽加消食化積。

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柴胡顆粒解表散寒,疏肝膽有余之氣;午時茶沖劑消食化積,補脾胃不足之動力,這樣調(diào)理肝脾,氣機升降正常,則外感邪氣、內(nèi)傷食積的嘔吐、泄瀉都可以治愈。

老師說,能把小兒食積拿下,小兒百病治療思過半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平凉市| 永嘉县| 肇州县| 西城区| 盐源县| 台中市| 大连市| 利津县| 海晏县| 安平县| 大城县| 驻马店市| 元朗区| 浑源县| 黔南| 峨山| 永川市| 平舆县| 明水县| 嘉义市| 芦山县| 荆门市| 江门市| 富裕县| 辽中县| 漳州市| 通辽市| 留坝县| 新泰市| 乌苏市| 东山县| 确山县| 汽车| 湖南省| 泊头市| 随州市| 榆社县| 和平县| 杭锦旗|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