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第2版)
- 胡希恕
- 1974字
- 2025-01-21 16:31:10
《胡希恕醫學全集》總序
胡希恕先生(1898—1984)是現代經方大家,我們學習和整理其著作已走過40余年歷程。值此胡老誕辰120周年前夕,我們編輯、刊出《胡希恕醫學全集》以饗讀者。
想當初,跟隨先生抄方、聆聽先生講課、抄錄先生筆記一段時間后,我們似感已了解老師學術的全部內涵。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才漸漸感悟到,自己對老師學術思想的認識、對經方醫學的認識,尚只“登堂”,并未“入室”,這在我們已整理出版的胡老系列著作上有所體現。
早期,我們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的臨床驗案及主要學術思想,發表于國內外期刊;并整理了胡老對《傷寒論》研究的筆記、胡老講課錄音等,出版了《經方傳真》(初版)、《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胡希恕》等,初步認識到胡希恕先生提出的“《傷寒論》的六經來自八綱”學術思想,理解了為何日本學者經考察后做出“胡希恕先生是有獨特理論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的高度評價。胡希恕先生的著作刊出后,受到國內外醫界的關注和熱評,尤其是他提出“《傷寒論》的六經來自八綱”的思想,震撼了囯內外醫界,甚至被盛贊為“開啟了讀懂《傷寒論》的新時代”!隨著醫界同仁對胡老學說的重視,我們也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探討胡老學說的“學術軌跡”。2006年,我們看到了胡老更多的手稿筆記,并驚奇地發現:胡老于1982年講完《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后,在病重期間還繼續修改其“經方筆記”(如對《傷寒論》第214條進行了重新注解)。最值得注意的是,胡老對《傷寒論》第147條、148條的注解,不同時期的差別很大:1983年胡老對這兩條的認識,與1982年的認識有明顯不同。隨后,我們再翻看胡老其他年代的相關筆記,竟然發現胡老對這兩條的認識,大約10年就有一個變化!
對手稿筆記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突顯了胡希恕先生治學態度的嚴謹、對經方研究的執著,亦使我們通過胡老的“修改痕跡”,看到了經方醫學發展的“學術軌跡”?!秱摗返拿恳粭l文、每一方證,均來自于臨床的反復實踐,是幾代人、幾十代人診療歷史的循證結果。后來,我們通過對相關醫史文獻的學習,更加明確了胡希恕先生所倡導的經方體系、被贊譽的“獨特理論”,是與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醫經理論體系不同的經方醫學。因此,我們又重新整理了先生的有關著作,出版了《經方醫學:六經八綱讀懂傷寒論》《胡希恕傷寒論講座》《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等多部著作。
通過幾十年的整理、學習胡希恕先生的學術思想,我們明確了“《傷寒論》的六經來自八綱”的核心觀點,理解了“六經是如何形成的”這個疑難謎題。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臨床,我們在學術觀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更加明確地提出:中醫自古就存在兩大醫學理論體系,即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醫經體系和以《傷寒論》為代表的經方體系。
值此胡希恕先生誕辰120周年前夕,我們經過反復研討、精心編輯,終于推出《胡希恕醫學全集》。全集重在整理胡希恕先生對經方醫學的理論闡述和臨床應用(含醫案解析),尤其側重胡老對《傷寒論》《金匱要略》條文的注解、對經方方證的研究。全集包羅萬象、精彩紛呈:有以胡老講課錄音為主者,有以胡老手稿筆記為主者,還有錄音筆記結合、胡老弟子整理的“精華版”,從各角度、各方面系統完整地反映了胡老對經方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需要說明的是,全集所刊內容,原則上以胡老筆記和授課的原始記錄為主,以便體現胡老原原本本的學術風貌。至于我們作為胡老親授弟子對胡希恕學術思想的理解和注釋,則以“解讀”或“編者按”的方式進行附加說明。
全集試圖展現胡希恕先生長期研究經方的思想歷程,體現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胡老對經方的認識。當然,全集之中的“解讀”篇章,亦體現了胡老弟子繼承和弘揚經方醫學的心路歷程。我們在繼承胡老學說的基礎上,也做了一些新的學術探討:如在《胡希恕病位類方解》的基礎上,我們探討了如何把胡老對經方按照“表、里、半表半里”分類,進一步全部按照“六經”分類。后來,以“經方六經類方證”為特色的《經方傳真(修訂版)》出版后,受到了國內外經方同仁的青睞與好評,這使我們倍受鼓舞,促使我們更加精細地對《傷寒雜病論》的六經和方證進行新探討。當然,我們對胡老學說所做的整理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對經方醫學的研究尚待進一步深入。每當我們因工作疲勞,稍顯倦怠之時,胡希恕先生嚴謹治學之語就在耳邊響起——每每有人勸說胡老出書時,胡老總是說:“我還沒考慮好,等考慮好后再說吧!”
此次,我們編輯出版《胡希恕醫學全集》,其目的除了讓我們能夠系統、完整地學習胡希恕“六經-八綱-方證”經方醫學體系外,還希望廣大讀者能夠通過全集有所感悟:胡希恕先生研究經方的成果,只是經方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對《傷寒雜病論》乃至“經方醫學”的深度研究,需要下大力氣進行繼承和弘揚?!敖浄结t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探討和突破,需要一代又一代醫家進行理論思考和臨床實踐!
讓我們努力做一代經方傳人吧!
馮世綸
2016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