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被忘記的那些知識青年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3113字
- 2025-03-12 23:00:32
傍晚。
趙東陽迎著最后一抹斜陽,從大隊部走出來。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學校。
想了想,還是要去學校看一看。
他現在名頭掛的不多,但是責任不小。
向陽小學的第一個老師是他。
他把學校搭建起來了,現在就大隊部的那些人來說,學校還是屬于他這個副業隊長的責任,老師,學生,都歸他管,想要甩鍋,都甩不出去。
還有一個原因。
想要讓一個地方發展起來,教育是最重要的,未來有這么一句話,脫貧容易,返貧也容易,這就對應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道理了。
即使有一天,向陽大隊發展起來了,他們這一代人老了,想要保住這一份榮光,靠的是下一代,多教出一個有知識的孩子,未來就多一份保障。
所以他也沒有逃避這一份責任。
教育這一塊。
他不介意親自主抓的。
趙東陽還沒有到學校,就看到戴凱和幾個學校的老師,都是知青了,他們正在周圍的圍墻上用白色油漆寫字,前面是——堅決響應XXX的偉大號召,抓革命,抓生產,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左邊還有好幾句,永遠跟著黨走,養豬興公社……
這樣的標語,在大隊隨處可見。
每隔半年幾個月,就要重新寫過,或者是補漆。
“你們干嘛呢?”
趙東陽走過來,問。
“大隊長讓我們給咱們大隊補一下口號,新的一年,要有新的精神!”戴凱笑著問:“你啷個這么閑啊,不說全大隊都忙的不可開交嗎,特別是你們副業隊。”
過年之后,這向陽大隊,隨處可見的熱火朝天,到處都是干活的身影,他們知青也沒有閑著。
“我是動腦子的,不是做苦力的,分工不一樣!”趙東陽給自己額頭上貼標簽,他招招手,對戴凱說道:“最近學校怎么樣?”
“你現在還記得學校啊,我還以為你早忘記了!”
戴凱把手上的東西給剩下來人補漆,然后拍拍手,搓搓衣服上的油漆,才和趙東陽一起往學校里面走去。
學校還是學校,但是收拾得不錯。
前面的空地,整出去,學生們下課之后,能有一個玩的地方。
“去年咱們大隊的工分結算的還算是不錯,這讓大家手上多多少少有幾塊錢壓箱底,開學之后,把孩子送來學校的,就多了!”
戴凱和趙東陽匯報一下最近的情況:“你知道我們現在有多少學生嗎?”
趙東陽瞇著眼看他。
戴凱不好賣關子了,畢竟這廝沒什么人性的,他趕緊說道:“一百零七個!”
“這么多?”
趙東陽倒吸一口冷氣。
之前才十幾個,然后到幾十個孩子,現在,一跳,跳到了一百多個學生了,這向陽小學,現在算是有模有樣了吧。
“所以我始終認為,教育困難是因為思想,而不是因為環境,貧瘠的土壤里面,也是能種出莊稼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意識的,讀書能不能脫貧,能不能讓生活變得好起來,誰也不知道,但是他們的概念之中,讓孩子讀書,說不定未來有可能出一個趙東陽!”
戴凱解析說道:“整個大隊,就你去了縣城讀高中,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是在大隊這里面,高中也是天花板的學歷了,你受教育程度最高,現在也是最有出息的,你那些副業隊的社員,對你都是夸張,特別是你與眾不同的養豬方法,都覺得你讀書讀出來的,只要手里有點錢,反正也就是一塊兩塊錢的事情,這些孩子年紀小,也幫不了家里面掙工分,送來學校學點知識,自然很多人都愿意!”
他也對年前年后向陽大隊的社員在受教育這個思想上的轉變有些難以置信的,但是后來琢磨了一下,又覺得沒什么意外。
榜樣的作用,非常大了。
趙東陽讀高中,在他們這些知青看來,不算什么,他們知識青年,基本上不是初中畢業,就是高中畢業,接受教育程度比較高。
但是在向陽大隊,初中生都沒幾個,甚至小學普及的程度都非常低,高中生,屈指可數,最近兩年,可能就趙東陽一個人了。
偏偏趙東陽有出息了。
大家都會養豬,就是趙東陽有知識文化的人,用最獨特最科學的養豬方法,養出了能讓的全大隊都獲益的豬。
這就從側面讓社員們覺得,讀書是有出息的。
“好一點的土壤,還是能種出更多的莊稼的,思想很重要,環境也很重要,咱們辛辛苦苦,不就是想讓向陽大隊的環境更好一些嗎,不過學生多了,不好管了,現在你們的人手夠嗎?”
趙東陽問。
“我們現在四個老師了,我在大隊部再申請兩個老師,都是剛剛下來的知青之中,挑選兩個過來,差不多能撐得住!”戴凱點頭:“框架你當初搭建好了,現在大隊部對我們也非常支持,還有公社也能給與支持,黑板,粉筆,書本,公社那邊都對接上了,桌椅板凳是大隊部讓大隊的一些工匠篾匠就地取材修的,現在我們五個年級,每個年級分一班,老師輪流上課,還算是不錯!”
“你們那一批知青,除了王初夏,好像還有一個剛剛過年,就辦理回城了吧!”趙東陽問。
知青回城大潮,已經拉開了序幕。
向陽大隊,也留不住人的。
“白松陽,這一月下旬,《六條》一出臺,他媽媽就直接辦了病退,讓他頂班了,他順利拿到了回城的名額,要是以前,即使拿到回城名額,也會非常難,能夠回城需要慢慢拖,但是現在南詔那邊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回城已經是大勢所趨了,除非是那種心比較壞的人,不然不會卡手續的!”
戴凱點頭說道。
他說的,趙東陽也清楚,甚至比他更加了解。
“除了白知青,其他知青呢?”
“有政策,也要有機會才行!”戴凱搖搖頭:“現在知青回城,城里面的工作就變得十分寶貴了,兄弟姐妹一多,哪有能夠顧得了下鄉的知青啊,老白運氣好,她媽媽身體不好,能在瓷器廠辦病退,讓他頂班,不然,他也沒有這么輕易能回去,即使回去了,沒工作,也不知道干嘛!”
回城是好事。
但是沒有工作,知青回城,就變成盲流了。
當然,大部分知青,即使沒有工作,也會毫不猶豫的回城。
向陽大隊的知青,還是有些特別的。
目前他們居住的環境不算是很差,向陽大隊也算是有點前途,另外加上一點,如今都在同心協力的準備針對今年的高考,賭一把,博一次,所以這時候,除非是有非常好的條件,不然都還不會在回城這事情上,折騰。
“今年高考,有信心嗎?”
“之前沒信心,現在,有那么四五成信心了,我們五個人都準備在今年的高考上,拼一把,最次博一個大專!”戴凱在這事情上,非常感激趙東陽,他比較好奇的是:“最可惜的是你,你難道不打算再考一次嗎,我覺得,你能比我們所有人都考得好,即使你考上燕大和王初夏當同學,我都一點不意外!”
趙東陽可是花費了不少時間,親自給他們上課,親自出試卷給他們做,把小鎮做題家體現的淋漓盡致,可這其中的知識底蘊,也表現的非常明顯了。
藏不住的是知識底蘊。
他們都非常懷疑,去年趙東陽高考,為什么會沒考上。
考之前,和考之后。
判若兩人。
如果趙東陽都考不上大學,他們更加不可能。
而且沒考上的原因。
到底是沒用心。
還是根本沒打算考上。
“我……”
趙東陽想了想,搖搖頭:“我不考了。”
上大學的意義,對他不大了。
上輩子是有遺憾。
但是這個遺憾,在時間之中,慢慢被撫平了。
“你們這段時間繼續努努力,盡可能都考回去,能上大學,對未來是非常重要的,未來走什么路,上了大學,起碼能選!”趙東陽笑了笑,說道:“對了,今年新下來的那一批知青,你可要做點思想工作,得給我們向陽大隊,多留點牛馬。”
七九年,算是最后一批知青下鄉了,以后可就沒有這樣的福利了。
現在學校,都是靠著這些知青撐著。
不然就向陽大隊的底蘊。
找不出這么多老師來。
“其實大隊還有一些知青的!”
戴凱沉思了一下,說道:“我覺得你與其打主意在這些新下鄉的知青,不如想辦法,留住那些老知青,這些在當地結婚生娃的,更容易留下來!”
知青一批批的下來,時間跨度十年之久,有些回城了,有些熬不住,在大隊結婚生娃了,這種結婚生娃的,想要回城,大部分得離婚,拋妻棄子,或者是拋夫棄子,不然只能繼續等,等幾年,有政策了,或許能夠帶全家回城。
“你不說,我都差點忘記了!”
趙東陽的眼珠子溜溜的轉起來了。
他都差點忘記了,知識青年還是有不少的,只是結婚之后,基本上融入大隊了,那就被大家給忘記了他們的身份,當成普通的社員,上工掙工分。
白瞎了,得把人才給用起來了。
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始終是不一樣的,普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