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牧野洋洋周伐商(二)
王浩然讀過一些商周鼎革的文獻。歷史上的牧野之戰,絕大部分商軍主力都參加了遠征,在遠征軍全部遠離商國都城朝歌的那個時間段,朝歌遭到了處心積慮的突襲。
伐商聯軍全都是周國以及西方諸侯國的士卒,商軍主力全都參加了遠征,商王子受臨時集結的部隊人數雖多,卻都是臨時拼湊的人手,在牧野的正面交戰中被一舉擊敗。
現在王浩然親眼看到的牧野之戰,戰車這種作戰裝備在21世紀的人看來太過于不真實,以至于戰車陣的慘烈拼殺,反倒讓王浩然感覺自己像在看一部超級大片。
反倒是雙方數萬步兵爆發的戰斗,將王浩然拉回到現實中來。
商軍精銳們身穿白色戰袍,周軍精銳們身穿紅色戰袍。居高臨下地看去,身穿白色戰袍的士卒人數遠不如身穿紅色戰袍的士卒多。
至于雙方陣列中其他士兵,穿著顏色就五花八門。
進攻的紅袍士卒們在白袍士卒組成的戰列中不斷殺開缺口,伐商聯軍在紅袍軍人的引領下,沖入商軍陣列缺口之中,不斷向商軍后方推進,商軍步兵第一陣列旋即崩潰。
穿著雜色服裝的商軍向前進發,貌似是想抵抗住伐商聯軍。但雙方戰斗力真的差距很大,雜色服裝的商軍步兵軍陣抵抗一陣,就正面推進的伐商聯軍步兵陣擊潰。雜色商軍士卒們快速向后逃竄。
居高臨下,王浩然從商軍潰兵暴露出來的巨大缺口看進去,已經能夠隱約看到暴露在周軍步卒面前的商王本陣,以及本陣中高高飄揚的玄鳥旗。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既然受命于玄鳥,大商的王旗自然是玄鳥旗。
大商從有記載的始祖契開始進入父系時代,建立起了大商的制度基礎。經過近500年的發展,商湯滅夏稱王。又經過500多年,爆發了牧野之戰。在一千多年的時光中,商族經歷過無數磨難,玄鳥大旗始終屹立不倒。
伐商聯軍帥旗所在處有指揮旗快速重復揮動,很快又有數千身穿紅色戰袍的聯軍步兵直撲商王子受的本陣。看來,姜子牙這次攻擊很有可能要讓玄鳥旗落于地面。
“不愧是滅商后一千多年中公認的武圣。可是……姜子牙,再快些,再快些!”王浩然喃喃自語著,心中卻是無比急迫期待牧野之戰能夠按照歷史那樣快速結束。
仿佛是冥冥之中有什么感應一樣,開始遭到猛攻的紂王本陣中響起激烈戰鼓聲。側后方兩面大旗被高高舉起,跟隨在旗幟后面的白袍商軍踏著鼓點向前整齊邁進,逆行于潰敗的商軍之中。
姬信身體并不算特別強壯,視力卻非常好。雖然兩支商軍距離很遠,王浩然依舊清楚地看到兩面大旗上的圖騰。
商軍位于戰場東側,伐商聯軍位于戰場西側,兩軍之間的戰線呈現南北走向。靠北的那支商軍勁旅高舉著畫著錘子的旗幟,靠南的商軍勁旅高舉的旗幟上繪制了一把鐮刀。
商代的中國還沒掌握冶鐵技術,自然不可能出現鐵器時代的鐵錘與鐵鐮樣式。王浩然看到這兩面旗幟上的圖騰樣式竟然是鋼制錘頭與鋼制鐮刀,這種鐮刀與錘頭的突然更不可能出自這個時代。
抱著僥幸的心思,王浩然再次盯著旗幟看了一陣。此時戰場上風越來越大,戰旗迎風招展。王浩然終于確定這兩面旗幟上的圖騰并非相似,而是真的。
王浩然只覺得雙眼失焦,視野中一片模糊。他到商代的原因是為了尋找青梅失去意識的原因,不曾想,先看到的卻是青梅在這個時代造成了多么巨大的擾動變化。一股近乎絕望的情緒在王浩然心中油然而起。
不過王浩然畢竟是21世紀的大好青年,對“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相當的熟悉。
強忍按捺住失望與不安,王浩然扭頭向各處眺望。此時視力已經恢復,經過一番搜索,果然在牧野戰場的西南方向看到一支騎兵的身影。
商國的甲骨文中有關于騎兵的明確記載,卻沒有對商代騎兵裝備有明確的描述記載。
根據國家對秦始皇兵馬俑的發掘與勘測結果,已經能夠精確描述出秦國騎兵們的形象。秦國騎兵們騎在沒有馬鐙的戰馬上,在馬匹奔馳的時候,靠著雙腿夾緊馬腹的方式,讓自己盡量穩穩坐在馬背上。
所以根據文獻記載,秦國騎兵們的身高必須在173以上。而兵馬俑中秦國騎兵們的身高普遍在180以上。
即便是173以上的身高要求,放到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是全球頂尖水平。
擁有一雙大長腿,已經是秦國騎兵的標配。在馬鞍水平遠不如秦國的商朝,這個要求應該更加嚴格。
王浩然抬起手,打出了測量用的手勢。瞭望桿有8米左右,以瞭望桿為測量基準,大概可以推斷出那支騎兵隊現在處于距離周軍本陣9到12里的位置上。
即便姬信的目力非常強,王浩然依舊看不出騎兵們是否擁有長腿。但王浩然卻能夠看出那群數量大概300人的騎兵們在行進中的姿勢,那是非常類似現代騎兵的行進姿勢。
此時的王浩然再也不敢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勉強穩住自己的情緒,王浩然對姬信說道:“姬信,伐商之戰將敗!”
“……胡言!”姬信怒道。
雖然姬信的嘴上很硬,王浩然卻清晰地感受到姬信內心中的恐慌。最初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時候,王浩然覺得姬信很沒用。不過轉念間,王浩然卻意識到,姬信內心其實很相信王浩然。
對于自己此時唯一的合作者,王浩然采取了誠實相告的做法,“三花娘娘率領騎兵趕回來了!”
“……速去稟報太宰!”姬信聽到三花娘娘的名字就緊張起來。
“應該是汝速去!”王浩然說完,就將身體的主導權交還給姬信。
姬信再次獲得了身體的主導權后,并沒有如上次那樣喊救命。他居高臨下地看去,很快就找到了眾人中的姬旦。
姬信正準備快速從瞭望桿上往下去,盡快向姬旦稟報此事。卻聽王浩然說道:“你向西南看,那邊正是三花娘娘的騎兵!”
此時的姬旦正身處歡喜的人群中。姬旦與姬發乃是同母兄弟,備受兄長姬發信任。
姬發率戰車出擊后,姬旦暫時代理姬發在軍陣中的統帥位置。眼見王兄率領戰車隊徹底殲滅了商國戰車,在一片歡呼聲中,姬旦的圓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燦爛笑容。
從戰斗爆發前,從望樓與瞭望桿依舊就不斷傳來有商國援軍趕往戰場的消息。戰爭進行到現在,出現了兩股比較大的商國援軍。一支從東邊趕來。還有一支暫時看不清旗幟的騎兵從西南方向戰場趕來。
姬旦并不在意這些援軍。伐商前的廟算中,姜子牙提出的作戰核心就是“快”。大商主力分三路遠征東夷、徐夷、淮夷,導致大商都城朝歌空虛。只要伐商聯軍行動夠快,搶在商國主力趕回朝歌之前擊敗商王子受,將其擒拿或者殺死。不管接下來有多少大商援軍趕到朝歌都無濟于事。
周國甚至期待擊破商王子受指揮的商軍后,有更多援軍趕到朝歌,這樣方便周軍對忠于商王子受的商國力量各個擊破。
在廟算中,周國并不準備一次就吞下商國。殺死紂王成功只是滅商的第一步,消滅最有影響力最強悍的商王子受后,周軍將在商國扶持投奔周國的商國貴人,然后快速撤離。
更多商國援軍趕到商國都城,只會讓商國的斗爭更加激烈。激烈的內斗將會持續削弱商國,等商國在內斗中繼續衰弱,周國將進行第二次伐商,從而將商國徹底肢解,完成滅商大業。
眼見最艱難的第一步即將完成,姬旦已經開始考慮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時,姬旦身邊侍衛擋住匆匆趕來的姬信。
姬旦對姬信建成的瞭望桿評價很高,便讓侍衛放姬信過來。
姬信急匆匆向兄長姬旦行禮,隨即大聲稟報:“太宰,臣見西南有三百騎兵趕來,應是三花娘娘的騎兵。”
負責瞭望的一眾士卒都提到了有這么一支騎兵趕來,卻都表示看不到對方的旗幟。姬旦素來覺得自己這庶弟姬信為人輕佻,好作大言。雖然姬信目力極強,也不至于看得清十里外的旗幟。
姬旦正想著是該詢問還是呵斥,就聽如雷般的戰車聲接近。此時有甲士歡喜地前來稟報,“太宰,大王獲勝歸陣!”
姬旦立刻將姬信的事情暫時放到一邊,對雀躍的侍從們喊道:“速去迎接大王!”
片刻后,姬發親率出擊的戰車部隊回到陣中。出擊前,姬發的戰車排在最前面,沖殺中,姬發依舊沖在最前面。此時歸陣,姬發的戰車也在最前面。
姬旦等人趕緊上前迎接,就見姬發戰袍與鎧甲都濺上了不少血,那是商軍的血。姬發看到姬旦親自來迎接,大笑著說道:“太宰,商軍不堪一擊!”
姬發的祖父周王姬季歷在位之時,就有了滅商的志愿。姬發的父親姬昌繼承這份志愿,姬發更是以滅商為平生夙愿。此次出擊,殲滅上百輛商軍戰車,擊殺俘獲商軍甲士1500余,周軍損失不到40輛戰車,可謂大獲全勝。
商周兩國戰車上的甲士皆出身貴族。損失1500忠于商王子受的甲士,已經對商國的根基造成不小的撼動。
見弟弟姬旦上前扶著姬發下車。姬發拉住弟弟的手,便命道:“太宰,速與吾同去見尚父。”
姬旦雖然滿心歡喜,卻也沒忘記稟報,“大王,臣聽聞三花娘娘率軍趕回。”
姬發愣了愣。根據來自商國的貴人消息,來自周國派到淮夷的使者傳回的消息,以及遠在大江(長江)以南的吳國送來的消息,周國王廷確定大商的大祭司三花娘娘已經率領一支商國主力抵達淮夷地區。
淮夷距離這里千里之遙,三花娘娘這個自稱得到天書的商國諸侯兼商王室的大巫不該此時趕回來。
“確有騎兵300行于西南處。”姬旦補充道。
話音方落,有甲士奔到姬發面前,“大王,西南騎兵打著三花娘娘旗號。”
姬發昨日在牧野向聯軍將士發表誓詞,公布商王子受四大罪。第一條就是“惟婦言是用”。這個“婦”,指的就是以三花娘娘為首的一眾商國婦人。聽聞三花娘娘有可能真的趕回朝歌救援,姬發自然不肯墮了士氣,笑道:“三百騎前來,吾率二百戰車擊之,定斬此老婦!”
周國戰車隊中那些沒有受損的戰車很快接到了姬發的命令,他們不再歸陣,而是向著三花娘娘騎兵方向緩緩前進,并且在前進過程中開始重新列隊。
姬信方才眼看王兄姬發的英姿,心中都是羨慕,甚至忘記了王浩然預言的戰敗。
眼見戰車開始列隊,姬信正想著回去觀戰,就聽王浩然冷冷地命道:“姬信,姬發不可死。他一死,三花娘娘必席卷天下。你必須阻止姬發出擊。”
姬信雖然覺得王浩然太過于霸道,對姬信說關就關,說放就放。但是到現在為止,王浩然并沒有做出過任何危害周國的行動,甚至對周國頗有幫助。
王浩然的要求讓姬信感覺非常為難,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講。
不等姬信回話,王浩然冷酷地繼續說道:“我知道你勸不住姬發!此時也來不及了……”
這股子勁頭讓姬信立刻生出危險的直覺。果然,王浩然稍一遲疑,就惡狠狠地說道:“姬信,你持兵器劫持姬發!”
“不必!不必!”姬信連忙拒絕。他知道自己控制不住王浩然,王浩然反倒能控制他。此時也管不了那么多,姬信先穩住王浩然,隨即快步向姬發那邊走去。
姬發已經接到戰車隊準備完畢的消息,他當即跳上戰車,大聲命令,“出擊!”
駕車的馭手正要拉開車閘,就見姬信快步走到姬發戰車前,抽出腰間銅劍甩在地上,赤手空拳攔在姬發戰車前,大聲喊道:“大王稍候,臣有事稟報。”
周王姬發素來看不上庶弟姬信,聽姬信呼喊,不耐煩地轉過頭,正好看到姬信拋下青銅劍的動作。姬發不知道自己的庶弟又要搞什么把戲,眉頭不禁皺起。
姬信走到姬發戰車邊,突然撲上來抱住姬發的雙足,同時喊道:“大王不可親自出戰!”
姬發的戰車位于軍陣中,出擊的200輛戰車在軍陣外整備完畢。他們接到姬發出戰的命令后立刻行動起來,粼粼的車輪聲與隆隆的馬蹄聲中,周國戰車隊向著三花娘娘的騎兵方向殺去。
“放手!”姬發怒喝。卻沒想到姬信不僅不放手,反倒爬上戰車,雙手緊緊抱住姬發的大腿,同時繼續喊道:“大王,三花娘娘悍勇,大王觀戰即可!”
姬發大怒,揮拳捶了姬信的腦袋幾下,姬信竟然不為所動,只是反復大喊:“請大王觀戰!請大王觀戰!”
“拖走他!”姬發對侍衛們怒喝道。
得到了姬發的命令,甲士們才上前拽姬信。姬信卻一口咬住姬發戰衣的衣袖,即便被甲士們抓住四肢拖離地面,姬信如同一只頑強的甲魚,身體懸在空中,脖子上青筋暴起,依舊死死咬住姬發的衣袖不松口。只聽刺啦一聲,姬發衣袖的縫線處被撕裂。
眼見如此場面,周圍士卒們有些目瞪口呆,有些已經掩口偷笑。少數性格直爽的士卒甚至笑出聲來。
姬發素來覺得姬信文不成武不就,為人又輕佻。此時見姬信所作所為已經不再是輕佻,而是荒唐,在眾人面前出此大丑。氣得顧不上出戰,奪過馭手的馬鞭就在姬信皮甲上抽打。
姬信雖然有些疼,想到自己終于不用被王浩然控制著劫持姬發,只感覺渾身輕松。
王浩然對姬信不了解不多,短暫的接觸中完全看不出姬信有什么值得稱道之處,情急之下才考慮劫持姬發這種下下策。卻沒想到姬信這家伙倒也不是完全無用,居然用弟弟向兄長耍賴的方式實現了阻擋姬發出擊的結果。
姬發邊打邊罵,抽了十幾下,卻被姬旦攔住了。姬旦對姬信的看法與姬發相同,不過姬旦也不希望剛殲滅了商軍戰車隊的姬發再次出擊。見戰車隊已經遠去,姬旦勸道:“請大王觀戰。”
姬發氣鼓鼓地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姬信,恨恨地說道:“待殺了三花娘娘,再論汝之罪過。”
姬旦看了姬信一眼,對姬發說道:“臣登高觀戰。”隨即找了附近的一根瞭望桿,抓住橫木棍向上爬去。
剛爬到一半,姬旦就見姬發竟然也在爬附近的瞭望桿。看來姬發也不想放過戰車殲滅騎兵的戰斗。
姬旦雖然也不待見姬信,但是他的理由與姬發不同。姬發是覺得姬信這個弟弟能力差,又輕佻,所以看不上姬信。
姬旦負責周國內政,見過的無能之輩多如牛毛。但是無能之輩好歹能把事情干到底。而姬信并不具備將事情執行到底的能力,往往因為自己想太多,將事情干到半路就停下。這才是讓姬旦最不滿意的地方。
此次姬信雖然出了大丑,卻好歹達成了攔下姬發的目標。姬旦眼見姬發并不愿意輕易放過姬信,便決定觀戰結束后,稍微幫姬信說幾句好話。
花了點時間爬到8米高的桿子頂部,周國太宰姬旦就見遠處平原上200輛周軍戰車以驚人的威勢向著三花娘娘的騎兵沖去。三花娘娘的騎兵隊并沒有全軍出擊,反倒只派出50騎應戰。
兩支部隊都沒有閃避,徑直向著對方沖來。從馬匹數量到士兵數量,雙方完全沒有可比性。在姬旦看來,三花娘娘的騎兵有種螳臂當車的滑稽感。讓姬旦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