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吃和睡都很重要
- 商周奮戰錄
- 緋紅之月
- 3255字
- 2025-04-25 23:57:33
周軍騎兵在野戰中擊敗商軍的消息傳入大周都城鎬京,最初引發了一番震動。因為數次在商軍面前吃了大虧,一部分大周諸侯,甚至是一部分王廷大臣都不怎么相信這個消息。
直到商軍俘虜被送進鎬京,這消息才被最終證實!
有過最初的震動后,鎬京內的大臣們這次倒是冷靜了不少,然而最初的反應卻是“無語”。那些伐商激進派們原本就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派遣姬信率軍出征,幾乎是激進派們最后一搏。所以姬信的一次勝利對于激進派們來說,“不解渴”。
對于主張停止伐商的保守派來說,他們找不到任何稱贊這次勝利的理由。
大周的中間派見到激進派與保守派都不吭聲,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跳出來發言。
當左中右三派都不吭聲,姬信的勝利在大周朝堂上仿佛沒有發生過一樣。
而此時,王后邑姜找到了太宰姬旦,詢問他有沒有什么新的美食。
即便大周王廷厲行節儉,也不至于故意對周王姬發一個人的伙食進行克扣。太宰姬旦聽完邑姜的請求,便問道:“大王吃厭了饅頭?包子?水餃?”
邑姜嘆息一聲,才答道:“大王吃不下飯!”
姬旦倒是知道這些。姬發豈止吃不下飯,還因為兩次伐商失敗,已經不怎么能睡得著覺。這次派遣15000人馬出戰,已經完全夠姬發親自統兵的程度。姬發之所以將如此重任交給姬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姬發的身體不太好。
邑姜看著姬旦沉默不語的模樣,以為是沒有新的食譜,心中不免有些焦急。大周王后負責內宮事務,確保周王吃好喝好睡好,就是王后的責任。
在姬信出兵前,提供了大饅頭,荷葉雞等好幾樣食物的做法。周王姬發的飯量一度好了一些。然而隨著姬信出征,周王姬發的睡眠狀態又差了些。邑姜不得不增加姬發的伙食次數。
結果吃的次數多了,姬發對那幾樣菜的興趣也逐漸降低。按照大周王廷的傳統看法,這叫“吃傷了”。而吃傷了的解決辦法,就是少吃甚至不吃。
吃過姬信送上的新飯菜后,周王姬發對于傳統飯菜的興趣更小。邑姜這才不得不前來太宰姬旦這里尋求幫助。
就在王后邑姜幾乎要失望的時候,姬旦答道:“請王后稍候。臣隨王后一起入宮。”
邑姜感覺心情一振,原本在沉重的壓力下有些微微彎曲的腰,也挺直了。
姬旦是帶著廚師一起進的宮。王后邑姜就在廚房,親眼看著廚師們先將磨好的面粉中加入雪白的顆粒。邑姜自然是準備好了先品嘗做出來的食物,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邑姜不會詢問。
廚師告訴邑姜,“王后,這是鹽。”
“鹽?”邑姜很是不解。她真的沒吃過這樣雪白的鹽。但是拿過來嘗了一點,卻覺得真的是鹽,只是沒有任何異味。
“這鹽從何而來?”邑姜板著臉問道。
“這是信公子所制。”廚子坦率的答道。
邑姜的臉色在很短時間里陰晴不定了幾次。她自然知道姬信的性格,輕佻又大大咧咧。但是姬信對于周王姬發的忠誠無可挑剔,姬信以身犯險幾次,姬發就從戰死的命運中被解救出來幾次。
然而,嘗過姬信所制的鹽后,邑姜還是情不自禁的生出了不快與不滿。負責姬發的伙食這么久,邑姜即便沒有姬信這般善于庖廚,至少也精于品味。光是這種鹽,就可以讓飯菜口味變得更好,但是姬信卻沒有將其獻給王廷。
雖然不高興,但是邑姜忍住了發作的沖動,靜靜的看著廚子們忙碌。邑姜已經做了個決定,等這次姬信率軍返回,她一定要將姬信請到王宮,好好的將姬信做菜的辦法榨干不可。
這邊,姬旦與兄長姬發兩人坐在高腿馬扎上,對著繁花似錦的小花園,聊了起來。
但凡坐過高腿馬扎后,大概就不太能坐回到正坐了。但在王廷中,正坐是必須的。也就是姬旦等極少數人,才能看到姬發居然也在用馬扎。
“大王,信定然不會令大王失望。”姬旦勸道。
姬發只有在少數人面前,才會說出心里話,姬旦就是其中之一。此時聽姬旦勸說自己,姬發索性站起身,背著手在屋內走了起來。
自從牧野之戰后,姬發睡不著的時候就會這么走,直到走累了,才能睡著。但這樣的焦躁是不能讓其他大臣看到的。
走了幾圈,姬發才開口說道:“信前幾日來信,言說,大戰還需80日。吾算過,從今日計,還有69日。”
姬旦也看過那封信,姬信在信中說,需得訓練好長矛陣,才能尋求戰機,一戰而勝。
見姬發如此揪心,姬旦雖然自己不太相信姬信的看法,卻還是盡量讓姬發寬心,“大王,信已不同既往。大王靜候即可。”
姬發停下踱步,扭頭看向弟弟姬旦。他非常熟悉自己的弟弟,在即位后,姬發就向弟弟姬旦袒露心聲,他要伐商,卻害怕失去了伐商的機會。而弟弟姬旦卻勸說姬發不要急,說是伐商的機會一定會來。
“旦,信可否是汝所言的時機?”姬發問。
姬旦感覺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按照種種跡象來看,姬信的確是那種罕見的,能夠令人眼前一亮的變數。可以姬發此時的心態,姬旦反倒不愿意讓姬發有過分的期待。
萬一姬信戰敗,姬發只怕會遭到極大的沖擊。
兄弟兩人就這么沉默了一陣。最終還是姬旦打破了沉默,他說道:“大王可否用周易算過?”
姬發搖搖頭,“算過,卻晦澀不明。”
“旦請兄長講授周易。”姬旦向姬發提出了請求。
姬發此事也真的不想做別的,便坐回馬扎上,向弟弟講述起周易來。
周易是大商歸藏館內的學問,最初源自河圖洛書,之后又衍變成了先天八卦。前代周王姬昌就是歸藏館中周易一派的大高手,在被大商囚禁之時,姬昌按照自己對周易的認知,搞出來后天八卦。
所謂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區別在于先天八卦相傳由伏羲依據河圖推演而來,體現宇宙自然的本源秩序。
數理序列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對宮序數之和為九。
后天八卦由姬昌基于洛書演化,側重描述萬物運行規律。
數理序列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兌七、艮八、離九,中宮為五,縱橫斜角之和為十五。
很有趣的是,最早的兩種八卦的基礎都是數學描述,而不是后世那種神神叨叨的自然語言的描述。
在商周時代,懂八卦的人,即便談不上是數學家,至少也得是有一定數學功底的人。
姬旦雖然精通內政與數字計算,卻因為過于依賴自然語言,導致他在八卦和易經方面始終沒有進展。
由于八卦十分依賴數字,導致了談論越來越脫離現實考量,進入一種更抽象的境界。聊著聊著,姬發的情緒不知不覺間,也得到了很大的舒緩。
眼見日頭已經西斜,有些精疲力竭的姬發不知第幾次坐回到桌邊,他突然嘆道:“吾餓了。”
聽到這話,姬旦心中歡喜。現在姬發能夠餓了,可是好事。餓了之后,吃飽了就容易犯困。犯困就能睡好。睡好了,身體就會好。
在姬旦看來,打仗有姜子牙和姬信等人。治國,祭祀,有姬旦等人。大周王廷中三公五司,以及三公五司下的諸多官員。周王姬發要做的是用好這些官員。而這些官員則需要周王姬發身體健康,以提供穩定的政策支持。
伐商雖然是極為艱難的事情,但比伐商更難的是穩定的政策。如果周王姬發自己朝令夕改,政策面無法堅持。官員們可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正在此時,王后邑姜領著幾名宮女,端來了食物。姬發只是聞到味兒,突然就有了食欲。
而端上的食物本身卻也是姬發從未見過的。就見陶碗中是白色的長條狀食物,上面還放了一些淺黃色的方塊,以及一些綠色的蔬菜葉子,紅彤彤的熟牛肉。
各種香氣混合中,醯(醋)味散發出來,的確讓姬發胃口大開。
夾起一根長條食物,就見此物潔白,還有點透明,真的是從所未見。吃了一口,滑溜清香,很快,姬發就將一碗這種食物給吃的干干凈凈。
邑姜立刻命人又端上一碗,這碗里面的姜絲稍微多了一些,牛肉的量更增加了一倍。姬發又吃了精光,最后還將碗里的湯汁都給喝下。
放下碗筷,姬發對邑姜笑道:“王后妙手。”
邑姜笑道:“大王,此乃信公子所獻。信公子出征前沉迷公務,忘記獻上。在崤函地做給士卒,連忙派使者獻于鎬京。”
聽到王后這么講,姬發忍不住嘆息,隨即對姬旦說道:“信……如此記掛吾。吾心甚悅。”
見姬發如此,姬旦也很是高興。他現在有兩個希望,第一個自然是姬信能打勝仗。第二個則是姬發身體健康。
對于大周王廷來說,雙方都不可或缺。
姬旦見姬發高興,也湊趣的說道:“大王,臣會寫信與信,令他獻上食譜。”
姬發本想隨口拒絕。因為姬信此時更應該把心思都用在戰爭上。但是感受著此時體內因為吃飽了飯而開始恢復的氣力,姬發也認同了姬旦的心思,“便告知信,吾信得他。”
旁邊的王后邑姜見如此場面,心中也著實歡喜。對王后來說,姬發能吃能睡,比什么都強。雖然知道令人如此眼前一亮的新食物并不好研發,但是邑姜依舊對姬信有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