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鬧事
- 大明天啟1620
- 歲月無糖
- 2387字
- 2025-02-17 05:37:31
前來吊孝的官員絡繹不絕。
每一位官員都會送一副挽聯。
靈堂放不下,就放在院子里,院子里放不下就放在大門口,大門口放不下就放到了胡同里。
到后來,整個胡同里擺滿了挽聯。
看到來人,十幾個哭婆子特別賣力,哭的驚天動地,撕心裂肺,加上鼓吹手奏樂配合,氣氛更加凄厲,只聽得人無不哀傷。
在吊孝人中,來了兩個大人物,一個是禮部侍郎周登道,另一個是刑部侍郎鄒元標。
倆人都是三品大員,目前是吊孝人中品秩最高。
倆人的轎子剛到胡同口,嗚哩哇啦的嗩吶聲中,十幾個哭婆尖著嗓子哀嚎。
那一聲聲的哭泣,無不牽動著人的心懷。
兩人一前一后走進靈堂,開始祭拜。
周登道的挽聯寫的是:
碧血丹心映日月,忠魂不泯照千秋。
青史留名垂萬世,英靈永世得安寧。
鄒元標的挽聯寫的是:
為民犧牲,千古英明存日月。
替國求索,一腔正氣壯山河。
兩幅挽聯,周登道純粹是哀悼,對惠世揚敬佩有加。
鄒元標則不然。
尤其是為“民”犧牲,這個民字,可代表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普天的讀書人,字里行間,都是借題發揮的指點。
周登道性格木訥倔強,不喜歡矜夸修飾,居官廉慎自將,以不善附和,以黨人所不喜。
鄒元標看似品秩不高,但是身份不同凡響。
萬歷十八年至四十八年,他在家整整教了三十年的書,在此期間,他與顧憲成、趙南星成為東林黨三君。
如今惠世揚身死,他總要來祭拜。
周登道自有自知之明,隨了十兩銀子,拔腿就走。
“周大人,慢走一步!”
周登道沒法子,只好站定身子等待鄒元標。
待鄒元標上前,周登道作揖喊了一句:“鄒大人。”
“周大人,何故走的如此著急。”
周登道干笑兩聲:“祭拜完了,不走還留下來吃飯啊。”
鄒元標被嗆了一句,也沒生氣。
“周大人,你何必對我有偏見呢。”
“鄒大人,你怕是弄錯了,可不是我對你有偏見,是你們對我有偏見。”
鄒元標知道他口中的你們指的是誰,但是他并未解釋。
“現在國家是這個樣子,都是二十來年各大臣紛爭釀成的。你我何不心平氣和的說說話。”
周登道皺著眉頭:“怎么心平氣和呢。鄒大人,是你們致力于分門戶派系。
每討論人和事,每個人都心懷偏見,偏見導致迷亂,迷亂導致固執,固執轉而自私,不再知道有別人,國家的災禍怕是降臨了。”
“周大人怎會如此看我呢。我一直主張大家要和睦共處,大臣都和睦了,朝廷自然就好了。”
“這個鄒大人還是不要和我說的好,你最好勸勸別人。”
兩人正說著,胡同口又落下一乘轎子。
內中走下一名身穿雜色文綺白鷴五品官服的半老官員。
周登道一眼認出這是都御史衙門的僉事王德化。
王德化也認出了眼前兩位三品大臣,忙拱手行禮。
“李大人前來吊孝。”
“張大人派卑職前來代祭。”
“是左都御史張問達?”
“正是。”
王德化將挽聯獻上。
兩人紛紛駐足觀看,
身軀雖逝精神在,事跡永存眾人心。
悲歌一曲唉聲遠,挽聯千行祭英靈。
“終于有大九卿出面了。”
人群有人喊了一嗓子,再一看,周登道不知道何時消失的。
鄒元標沖著王德化笑了笑,后者玩味的瞅了他一眼。
按理說王德化的上官是張問達,同樣是東林黨人,他對鄒元標應該有些敬意才對。
但是他沒有,反而有些看不上鄒元標。
鄒元標很討厭拉幫結派,想要改正這個陋習,所以他舉薦人才不拘一格。
曾經他想舉薦李三才,因言路不通,鄒元標沒有堅持。
王德完諷刺他首鼠兩端。
鄒元標并未計價。
本來想借著機會冰釋前嫌,誰知道王德化根本不給面子。
王德化邁步就走,這個時候門口一片喧囂響起。
原來是國子監的貢生們相約來到。
卻說楊漣的訃告發出。
國子監的一群年輕的貢生們就聚集在一起。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和不安,低聲議論著朝廷的政策。
“你們聽說了嗎?”一名叫李明遠的貢生激動的說道。
“陛下竟然取消了秀才以上功名者的司法豁免權!這簡直是對我們讀書人的侮辱!”
“可不是嗎?”另外一個貢生王志堅附和道:“我們寒窗苦讀數十載,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為朝廷效力。現在連基本的豁免權都沒有了,我們還有什么盼頭。”
“是啊,志堅說的對。朝廷的這一舉措確實令人憤慨。我們都是讀書人,光在這抱怨是不夠的,我們要采取行動。”
“明遠兄的意思是........”
“很簡單。我們團結起來,組織一場示威游行,讓全城的人都知道朝廷對我們的不公。”
“可是.....這樣做會不會太過冒險?”
“放心吧,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這么多人,陛下難道還要都懲治了不成。”
眾人紛紛點頭。
“對,我們一起去皇宮門口集合!我們去要回屬于我們的權利!”
李明遠雙手按壓:“諸位,先不著急去皇宮。惠公為我等讀書人出頭,怎么說我們也要先去祭拜一番。”
“走走走。”
楊漣沒想到這群貢生來的這么快,而且來了這么多。
他憂心忡忡的走過去。
“你們不好好學習,來這里作甚!”
李明遠作揖問候:“這位大人,我們來祭拜惠公,惠公因天下讀書人而亡,我等亦是讀書人,怎可行忘恩負義之事。”
楊漣警告道:“念你等赤子之心,但是祭拜完一定要回去,你等要記得自己的身份。”
“這位大人,我等謹記。”
“那你們祭拜吧。”
數十位學子排著隊祭拜,完畢之后又捐了些錢,富裕人家多拿了一些,窮苦人家少拿一些,零零散散也拿了兩三百兩。
完畢之后,李明遠振臂一呼。
學子們跟著他浩浩蕩蕩的前往皇宮。
朱由校正在批閱奏折,魏朝匆匆趕來。
“皇爺,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如此慌張?”
“國子監數百學子集聚皇極門,他們大肆批判朝政,吵嚷著要陛下還天下讀書人權利...還說陛下昏庸,自毀長城.....”
朱由校猛的站起來:“混賬!朝廷供他們讀書,是讓他們來鬧事的?你馬上帶人把他們全部圍起來,不許放走一個。朕倒是要看看,誰敢放肆!”
朱由校殺氣騰騰往外走。
半刻鐘后,朱由校一腳踏出皇極門。
錦衣衛已經將眾學子團團圍住。
學子們還在叫囂,恨不得讓全京城都聽見。
實際上他們路過棋盤街的時候,出于好奇的老百姓就已經跟在他們身后。
朱由校的出現,更是加劇了他們的叫嚷的情緒。
嚷嚷著讓朱由校收回特權,還讀書人公正。
“嚷什么嚷,陛下當面,誰敢喧嘩!”
“我們是.......”
“拖下去,張嘴二十!”
魏朝一聲怒吼,兩名錦衣衛上前,抓住出聲的貢生,拖到了一旁就開始張嘴。
啪啪啪!
人群瞬間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