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科學研究院
- 大明天啟1620
- 歲月無糖
- 2210字
- 2025-02-15 06:51:16
群臣你望我,我望你,眼神中滿是不解和疑惑。
“皇爺,人都來齊了。”
朱由校邁步進入建極殿,諸臣紛紛站起問候。
“都不要客氣了,坐下說話。”
“李愛卿,朕問你,我大明田地幾何?畝產多少?百姓能否吃飽穿暖?”
“回陛下,萬歷六年的時候,全國丈量田地710萬頃。
畝產的話,上等田地畝產三至五石,貧瘠的下等田地畝產一石至三石,家里田地多者,吃穿問題不大,家里田地少者,需要做些別的,補貼家用。”
“民以食為天,我大明自建國就是以農為本,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是朝廷的問題,是在座的問題,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工部尚書王永光站了起來,
“陛下,臣以為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興修水利,如修筑堤壩、疏通河道,以減少洪水和干旱的影響。二是推廣抗旱、耐澇的農作物品種,并改進灌溉技術。三是墾荒,大力開荒。”
“嗯,王愛卿說的還算中肯,但是朕想問,這些我大明沒有做嗎?”
“陛下,這些都在做,諸如農田灌溉一項,工部就有很多人在研發改進設備,但是陛下,一件事物的改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至于抗旱、耐勞的作物,也是需要培養周期。”
“是啊,做什么都需要時間,但是諸位,你們是否想過,如果我大明突發天災,又該如何呢?”
劉一燝站起來回道:“陛下,咱們有常平倉和義倉等糧食儲備,在災情發生時可以及時調撥糧食賑濟災民。
地方也會組織救援隊伍,發放救急物資,安置受災群眾,并協調軍隊參與救援行動。
另外朝廷也會撥款修復受損的水利設施,恢復災區的基本生活。
為了支持生產恢復,朝廷可向受災民眾提供種子、農具和牲畜等,幫助他們快速恢復生產。
還有就是鼓勵地方士紳、富商參與賑災工作,通過捐款捐物等形式幫助災民。
同時朝廷可以對受災地區減免賦稅,減輕災民的經濟負擔。”
作為內閣首輔,相對于災情發生救援工作自然是信手拈來。
對于劉一燝的回答,朱由校非常滿意,這樣的災情處置方式與后世基本相似,也算比較完備。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崇禎二年起,陜西全境天災,周邊河南、四川也有災情,受災百姓何止千萬。
如此大的受災面積,如此多的受災人群,又豈是常平倉和義倉那點糧食能解決的。
更何況常平倉和義倉里面有多少糧食還是一個未知數。
以他們的德行,不把兩個倉的糧食賣空,都算有良心了。
把不確定性因為壓在他們身上,純粹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劉先生,若是災情擴大至一省或者多省,受災群眾超過千萬,朝廷又該如何?”
諸臣面面相覷。
“這...這不太可能吧!”
“陛下,若是如此,只能盡力而為了!”
誰都能聽明白劉一燝的意思,無非是百姓自求多福。
作為朝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死去,是何等的悲哀。
朱由校滿臉的凝重,視線掃過,眾人紛紛低頭。
他心底冷笑,你們也知道慚愧。
“既然如此,朕也就不賣關子了。大伴,召宋應星前來晉見。”
諸臣紛紛側目,想看看這個宋應星是何許人也,六部九卿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憑什么能解決。
“宋愛卿,你與眾愛卿說說,馬鈴薯和番薯是為何物。”
宋應星拱手:“諸位大人請了。學生宋應星。”
“方才陛下所說馬鈴薯和番薯正是兩種耐旱高產作物。馬鈴薯畝產八至十五石,番薯畝產與馬鈴薯相差無幾。”
“什么?”
“怎么可能?”
“大言不慚!”
群臣驚呼,任誰聽到如此的產量也是不信的,這未免有些太多了。
朱由校心中輕笑,后世馬鈴薯經過科學培植畝產兩千都是常有的事,不重茬的情況下,五千斤也正常不過。
朱由校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靜。
“你們不用如此驚訝。番薯在萬歷二十年的時候就已經在福建推廣,只不過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你們下去可以去打聽打聽。
朕想全力推廣這兩種作物,諸位覺得如何?”
“陛下,若果真如此,當大力推廣。”
“理當如此。”
“臣亦贊同。”
“陛下,兩樣作物如此高產,全大明也不能全部種植這些吧,另外一點稅收該如何?”
朱由校看了一眼李汝華,不愧是戶部尚書,凡事還是想到了前面。
“讓大明的百姓全部種植這兩樣肯定也不現實,朕打算從朕的皇莊開始推廣,等百姓認識上去,可自行選擇,至于稅收,那就更簡單了,由朝廷組織人手收購,按照市場價格給錢就是。
朝廷收購回來可以制作食品,你們可不要小瞧這兩樣作物,經濟價值一點也不低。
制作食品當然是后話。
諸位愛卿,既然找大家來就是要大家暢所欲言,都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也沒關系。”
等了半天見沒人搭話,朱由校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好,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么這個事情就這么定了。朕打算成立一個部院,就叫大明科技研究院,專門負責大明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這兩種作物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就交給科技研究院下設分院農業研究院來完成。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相互打量,終于是回過味來。
合著陛下是以推廣這兩種作物的名義重新成立一個新的部院。
“陛下,這個科技研究院品秩該如何定呢。”
“科技研究院與國子監相當,直接用國子監的就可以。”
眾人再次沉默,先是成立維安部,這又成立科技研究院,看來陛下成立新部門還上癮了。
“諸位愛卿,國子監是培養管理國家人才的搖籃,科技研究院就是培養國家科技人才的搖籃。
要引起重視,另外除了朕,任何人都不得干涉,讓他們專心的研究。
宋應星就是科技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諸位配合的地方,朕希望諸位愛卿要多多支持。
王愛卿,建院的事情就交給工部,先做好圖紙,記得先給朕審查。
大伴,從內帑調撥一百萬給宋愛卿,作為科技研究院的啟動資金。
林愛卿,抽調一隊人馬給宋愛卿,要保證研究院的安全。”
被點到名字的紛紛起來回應。
“好了,今天的會議就開到這里,李愛卿留一下。其他人都忙自己的事吧!”
待眾人走后,魏忠賢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