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
- 三國:沒開玩笑,荊州真有臥龍
- 余暉照山河
- 2521字
- 2025-01-23 21:59:38
“在下徐元直,到新野已有數日?!?
徐庶一來就直接開門見山的介紹,得見劉備亦是好生端詳了許久。
臉色平靜,儀容端正,始終執禮躬身而不曾變:“這數日來,見玄德公每日親自耕種,不辭勞苦,與百姓同耕同食,同出同息,公務亦可在田間辦理,毫無官僚傲氣,一心為民,令在下傾心不已。”
“先生謬贊了,”劉備倒也想休息,但是春耕不能廢度,新政不得半點攜帶,一旦有所差池,土地的收成絕不會來半點馬虎,它會實打實的回報給你全年欠收,“我剛到新野,不可辜負百姓?!?
“玄德公大義,正是親眼得見,故此才來奔投?!?
“好啊,”劉備放下了手袖,將衣衫一番整理,把田里的事交托給陳到,自己和徐庶走在小路上,往軍營去,“我營中軍師亦是最近剛設,如今正在隨同舍弟招募兵士?!?
“軍師年紀尚淺,但是才學甚佳,亦是喚作元直?!?
徐庶凝思片刻,問道:“荊州神童周不疑?!?
“正是。”
“沒想到,周元直亦能堪為玄德公之軍師,在下早年看過他的文論四首,只以為有早慧,知禮節,日后乃是文壇匠人,卻不料他還懂行軍打仗、兵法軍略?”
劉備笑而不語,樂著沉吟了十幾步,才道:“非是我自夸,元直第一個到此,為我設下方略,以圖扶得漢室天下,其中大略精妙絕倫,大勢推及步步為營,令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哦?”
徐庶凝目皺眉,心中一凜,對這周元直更來興致。
若是有如此才能,還有膽略第一個資助玄德公,那這樣的孩子哪里是用“神童”來形容,這怕不是個妖孽。
“竟有如此才智?”
這般看來,劉荊州將之放走,無形之中損失了一位經天緯地之才,他如今不過十歲,還有十年可求學,若是能夠通軍略、知易學、懂辯言、曉兵法,十年之后,或許其才不亞于孔明。
當初那二位師長對此學子置若罔聞,許也是看走了眼。
其舅父劉先不是沒有拜會過龐德公與水鏡先生,而是被笑而婉拒了。
“有如此神人,在下更愿跟隨前往。”
“先生請?!?
……
俄頃,到軍營主帳,劉備詢問之后,回身和徐庶說道:“元直有巧思,常徹夜改良軍器、農具,現在還未醒,先生隨我輕聲進賬吧。”
“好,徹夜不眠,確實辛苦。”
徐庶亦是暗暗心驚,竟還有改良軍器、農具之巧思,這方面倒又是和孔明極為相似。
兩人進賬后,徐庶見到在營帳角落處置床榻,其上便有一孩童側臥睡著。
跟著疾步進來的張飛掀開帳簾:“臥聾呢,醒了沒?!”
他探頭一看,有客在此,忙抱拳笑道:“抱歉,俺沒注意有先生到訪。”
徐元直器宇軒昂,脊梁筆挺,挎劍站立頗具鋒銳,只是儒雅的氣質將這鋒銳藏于劍鞘之中,早年他亦是怒而殺人的劍客,現在卻是自修儒道,篤行律己。
聽聞此言,忙躬身回禮,但卻是奇怪的問道:“將軍,敢問這臥龍先生——”
“哦!”張飛咧嘴笑道:“俺說的是這位榻上的小先生,一旦臥睡,跟聾了沒什么分別?!?
“哈哈哈哈!!”
徐庶沒忍住放聲大笑起來,笑得樂不可支,連連搖頭。
“先生何故大笑?”劉備看得奇怪,忙出言詢問。
“不可說,不可說……”徐庶擺了擺手:“玄德公遲早會知曉的?!?
他想起自己那位友人孔明也是自號臥龍,總感覺這榻上的小先生在罵人。
而且,他現在覺得若是日后周不疑的聲名傳遍荊州,這軍營里的趣號當然也會為人所知曉,到時候孔明再自號臥龍,人們想到的還能是他?
不過此時不能與人分享此樂。
徐庶知道,那幾位好友還未曾決定去處,仍然還在觀望之中,而且他們若是下決定,定然會早布局,此間尚且時機未到。
在友人有所決斷之前,徐庶不會透露半分消息,以免影響到好友。
落座之后,劉備和徐庶輕聲聊起了當下治政。
徐庶夸贊劉備之仁義,用賞賜分田這等恒產來激勵流民百姓、用減刑來掌握罪犯惡徒同時以勸得周圍賊匪投奔。
此政令,雖最初沿用的是許下軍屯之略,規模等同、傳情等同,可實際上經過改良之后,讓百姓多了幾條生路,光憑此,便足以說明玄德公有仁義愛民之德,有值得擁戴之舉。
更何況他還親自耕種,不辭辛勞。
大漢的官吏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劉備聽完夸贊之后,謙虛的笑了笑,長舒一口氣,感慨道:“先生,實不相瞞,我在剛來荊州投奔時,想的是得景升兄之助,以錢糧招募志士,再去奪回汝南,以威脅曹操之南部?!?
“如此,可令他分兵囤魯陽,不能大舉進取冀州。”
“當時還并未有這般長遠的軍屯大略,乃是元直為我所謀。”
元直……
徐庶一聽這元直,總覺得是在說自己。
他癟了癟嘴,眼角瞥見那翻了個身躺得四仰八叉的孩子,心里更是驚奇。
“沒想到,周元直竟也有農耕之才?!?
劉備笑道:“先生既已在新野走訪了七日,應當知曉如今的新野,是車馬川行,牛馬遍途,百姓依附已有八萬余人,汝南在開春之后,仍然還有流民遷徙而來?!?
“這天下,不滿曹政之人尚且大有人在。”
他起身去倒了一碗水來,頗帶歉意的道:“我在境內施行禁酒令,許要來年才會有佳釀,以此水酒暫且相飲,我自藏了幾壇價值百金的美酒,卻是與一人約定,等他到來時款待,不可送與先生痛飲?!?
“何人?”
劉備苦笑道:“我也不認識,他未曾告知姓名,只是有一面之緣而已。”
“真乃豪士也……”
為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竟愿如此約定,玄德公之信諾不下季布。
喝完了水后,劉備問道:“先生此時來得倒是正好,當下確有一事,需要商議計策。”
“玄德公請說,若蒙不棄,在下愿為驅策?!?
“開春回新野時,”劉備湊近,稍稍握住了徐庶的手腕,謹慎的說道:“景升兄曾密令我取下穰、宛兩城,以治理南陽?!?
“此次巡使中,便有二千石糧食,沿途又為我購得牲畜家禽,補得肉脯?!?
“前段時日,安眾有山匪劫掠蔡瑁之事,先生可知曉?”
徐庶點了點頭:“自然是聽聞了,想來,是玄德公之手筆?!?
劉備一愣,旋即眼神逐漸亮了起來:“哈哈哈,瞞不過先生的眼睛?!?
“眼下便是明令剿匪,實則暗取穰、宛兩城,此為景升兄贈我之機遇也,先生可有良策?”
徐庶低頭思索。
營中有周不疑為軍師,但卻不曾有破敵良策,還需玄德公親自謀略,如此看來,此子善內治而非奇謀,總歸是各有善短,唉,這才如同一個真實的人,否則奇思妙想均出于一人,太過妖孽了。
他面容耿直,抬頭拱手道:“穰城為宛城之屯倉,糧運便利而要道數道,玄德公只需遣三千精兵圍穰城向東之道,切斷其明暗道路,宛城必然來救。”
“如此,則再令千余精銳持弓箭、滾石伏于山林隘口,大道上以炊煙惑人,此二城現在并無良將,定會急切而走小道,便可伺機盡取兩城?!?
“善,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先生深諳兵法,我得先生相助,乃備幸甚,漢室幸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