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六皇子公孫度終于在宗衛長安適的帶領下,匆匆忙忙的進入了御書房。
最終在守在殿外的蘇公公默許下推開了殿門,正好與孫觀雙目對了個正著。
身為皇子竟然遲到了如此之久還如此無禮,燕天子亦是無比頭疼的嘆了口氣。
此子才識兼備,就是太過懶惰了些。
“既然來了,這件事聽聽你的看法。”
燕天子遞去一份奏折,由內侍交給了公孫度。
永寧侯世家投奔燕國,攜帶戶口近千,書籍上萬。
同時嫡女嫁入皇室,可由諸皇子選擇。
“兒臣以為既然要分封柴世卿為北狄公,不如令其將長子留在京都為質,以免其生二心。”
長子為質。
在場諸位點了點頭。
隨便給他一個高位,一個月給萬錢養在京都亦是可行。聽說永寧侯世子柴令武是位武將,在晉國官居羽林監丞,那么安排他進入中軍也是可行。
再者說,北狄民寡地多。未來一定是要遷移民眾的,縱觀燕國除了京兆一帶,那里有多余人口。
此時便需要大燕王侯的支持才行了,留一個長子為世子也好讓大燕諸王公安心。
“兒臣以為不如將北狄設為一郡,由戶部出力營建五城,遷移京兆十萬之眾于其中,不出兩三年便可同化狄人。”
在場諸人聞言一怔。
戶部已經如此拮據,再出手營建五城有些不太可能。要知道一座城池便要花費錢幣數千萬,五城可達數億了。
縱使有這么多錢,戶部尚書梁書禮也不會將精力放在這么一個十幾二十年不回本的項目上。
“父皇,我大燕的勛貴手中可有不少錢糧。”
豎子之心可惡。
燕天子笑罵了一聲,公孫度此舉確實與自己不謀而合。
燕國自太祖起幾百年間,勛貴多集中在薊城四周京兆之地。如若放任他們這么發展,早晚會發生械斗。
與其這樣,不如將他們之中弱者遷往北狄。許其侯爵尊位,讓他們在北狄出資建城,縱使建上十幾二十年也是可行的。
至于誰會去,這根本不是什么問題。大不了賜他們一些職位,允許他們圈地。
“傳旨。”燕天子將一道圣旨遞給了內侍,“凡愿往北狄者,一戶賜田三十畝。”
“兒臣聽諸位大人說,魏國災民大多入了代郡?”
“正是。”
孫觀點了點頭。
已有千戶,代郡郡守此刻也許正在高興。
代郡乃代國舊地,早在燕國文帝之時,出兵兩萬滅了代國,將其劃入了燕地。
代人好斗而不興農耕,正因如此才有了三萬代郡子弟兵為燕國抵御魏軍一事。
雖然說代郡太守也一直在改正這種行為,但是效果不好,代地仍以武為風。
“代地地廣人稀,又正逢太守開擴耕地無人可種,不如將他們安置在本地。”
“朕以為可以送去北狄。”
太遠了。
公孫度思索了一下便放棄了這種方法。
千里之遙一路上餓死的人都是天問數字,更何況只是饑民。
這不如留在代地充實本地戶口來的實在,數年后也可以從中征選一二充實代地駐軍,即使是農戶也可以補充軍糧。
“兒臣以為靈丘縣多為金銀銅礦,正缺人手開采。”
靈丘令周押可是自己在地方唯一的心腹,如果可以公孫度希望周押可以是代郡太守。
如今現成的政績,自己再從中周旋一二,用不了幾年周押就可以入朝任職了。
靈丘的礦業一但開始,代表著代郡駐軍不缺鐵制武器了,戰斗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也罷,設立靈丘礦監,就由沈氏子弟出任吧。”
靈丘礦監?
公孫度心動了,正好可以讓二表兄沈煉出任此職。
大表兄沈脈正在遼東主持沈家的生意,三表兄沈平正在樂浪開擴商路。只有一直以才子自居的沈煉在閑置,給他一個官職也好防止靈丘貴族插手。
只是公孫度認為,靈丘礦場很難不被京兆一帶的大貴族們得知,因此故意不讓他們插手也就成為了無稽之談。
再不如賣他們一個面子,等到礦場開工,監正由沈煉出任,監副以及監丞交給大貴族,小吏則可以交給小貴族,也可以增加自己在圈子里的威望。
“只是朕答應了北狄軍大將軍秦開擴軍一事,沒有人口也就談不上擴軍。”
“此事可以由遼東、遼西二郡支持,相應秦將軍也不會不知兵源上的壓力。”
滑頭。
燕天子無奈的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寧王手下的兩萬雜兵,燕天子希望可以并入北狄軍,當然是那一戰打完以后。
補償是冊封寧王為昌黎守,治下二三十萬子民隨他募兵,以及封寧王未出生的次子為關內侯,成年后入職宗府。
相比于次子封侯,寧王應該更在乎昌黎寧這個職位,相當于給他手下的勢力班子一個出任朝廷官吏的機會。
“太子殿下的鎮安軍不是也有三萬。”
“不可同日而語。”燕天子搖了搖頭,“太子是半君可以代天子執兵,寧王只是封臣,代天子執兵不可過久。”
太子公孫禮手中有些勢力是寧王不可比的。
比如太子有權力調動地方的士兵,宗王卻不可行。太子可以久居宮廷,皇子年過十六未封王也要出閣辟府。
太子月俸五萬錢,宗王月俸三萬錢,皇子月俸一萬錢,皇孫月俸五千錢。
一但宗王分封,后世子孫也只是宗公或宗侯,只有名義而無俸祿和權力。太子的子孫則不同,他們有封王的機會。
“兒臣以為即使父皇將寧王兄分封到地方,恐怕二者也不會停止爭斗。”
燕天子聞言只是笑了笑,寧王那個性子估計也做不得地方上的小封王。
不過昌黎郡和鎮安郡合起來有四五十萬人口了,大燕又將增兵五萬了。
這么一來東北方向不需要太過擔心,東胡有北狄軍,燕國可以一心圖謀魏國。
“朕以為先攻雁門,再攻云中和定襄,如此一來緩緩圖謀整個并州可得十萬甲士。”
“不如先攻渤海郡,以此為據點與齊國合謀,齊師攻信都和泰山二郡,我師再攻雁門,以渤海之富攻不下雁門也不虧。”
可行。
孫觀點了點頭,最起碼天下人都知道渤海郡人口可有二百萬,不但地大而且物博。
得之亦如十萬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