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是什么在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困惑

孩子上一年級了,40分鐘的課堂根本坐不住,老師說他不是在玩文具,就是拉著同桌說小話,教室外面一有動靜,他準是第一個抬起頭來看熱鬧的。我都懷疑他有多動癥了。但是他看動畫片的時候又能半天不動彈,我讓他起來走走他都不樂意。我該怎么幫他提高學習的注意力呢?

孩子升入小學,正式開始接受學校教育之后,我們能夠比較明顯地觀察到孩子之間注意力的差異。有的孩子能坐得住,但有的孩子就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在課堂和書本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難以“撐完”一節課,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監督。但對大部分孩子來說,經過小學的入學適應期之后,這一情況有所好轉。孩子升入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基本不會有學習時“坐不住”的現象,但這并非全都是因為注意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可能僅僅是因為孩子規則意識的增強。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很難從外部表現察覺孩子注意力的狀態,他們可能是在學習,也可能是在走神,在想今天的晚飯、明天的出游。因此,從小學低年級甚至幼兒園階段開始,我們就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避免讓孩子養成一學習就不專注、拖拉走神的不良習慣,進而對未來的學習造成持續影響。

在掌握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環境、興趣、習慣、父母教養方式等因素。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了解注意力發展規律,避免外部環境對孩子的注意力的干擾,同時幫助孩子提升內部的注意力品質。

一、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特點不一樣

我們要求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能夠認真投入地坐滿40分鐘,要求他們看書、學習的時候不能走神分心,其實是在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注意力和其他認知能力一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步發展,在學前階段、小學低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還很不完善,跟成年人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說,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隨著大腦功能的不斷完善,他們的注意力品質也會逐漸提高。

(一)學生注意的廣度在小學高年級接近成年人

注意的廣度就是我們在同一時間內觀察到的事物。注意的廣度越大,我們就能在同一時刻意識到越多的對象和內容。比如閱讀一篇文章,成年人可以“一目十行”,迅速把握字詞句的聯系,理解文章內容。小學生可能就讀得非常慢,低年級小學生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念,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中年級小學生逐漸能一次看整個句子,再往后到了高年級,小學生還能同時注意到句和句之間的聯系。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注意廣度為4~7個對象。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廣度為3~4個對象,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廣度為5~6個對象,接近成年人。中學生與成年人的注意廣度的差異不大,且逐漸趨于穩定。

(二)學生持續保持注意的時間在中學階段接近成年人

持續保持注意的時間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注意的穩定性。孩子注意的穩定性越高,能專注于學習任務的時間就越久。通常情況下,1歲的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1分鐘左右,2歲的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3~5分鐘,3~4歲的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5~10分鐘,5~6歲的兒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10~15分鐘,低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多在15~20分鐘,中高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20~25分鐘。進入初中后,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多在30分鐘,接近成年人的40分鐘的水平。

注意的穩定性也受到環境影響。在小學低年級,孩子容易受到感興趣的事物、環境的影響,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抗干擾能力明顯增強,專注學習的時間相對更久。

(三)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同時注意多個事物

如果我們要求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家長可能會發現他們根本做不到。所謂“一心二用”就體現了心理學中的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同時注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標,并且不忽略掉任何一個目標,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一環。課堂上,我們要求孩子能夠眼、耳、手、腦相互配合,能注意聽老師的講課內容,能理解老師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能根據老師的要求翻開書本、做練習;到了高年級,學生還要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隨時記錄課堂上的重點、難點、疑點等。這些都是注意的分配的要求。

注意的分配是發展相對緩慢的一種注意品質。低年級小學生無法同時注意兩個以上的事物,只能專注眼前。高年級小學生可以做到同時注意兩個以上的事物,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中年級小學生則處于發展的轉折時期。這既與學生大腦的發育情況有關,也與其對學習和知識內容的熟練程度有關。

(四)小學高年級學生能夠開始主動迅速地進行注意的轉移

上完語文課,孩子還沉浸在古詩文的余韻中,但是在下一堂課,他們要迅速調整注意力,投入數學的公式天堂。像這種情況一樣,把注意力從一個事物轉移到另一個事物的能力,就被稱為注意的轉移。注意的轉移和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可塑性、靈活性有關,因此,注意的轉移的速度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快。通常而言,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轉移性較差,由一種活動立即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能力欠佳,往往是一種活動進行了很長時間,注意還停留在先前的那種活動上。中年級小學生的注意的轉移相對低年級小學生有所發展,到了高年級,小學生就可以根據任務需求主動進行注意的轉移。

二、學習動機影響注意力

學習動機是孩子學習力的重要一“翼”,即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學習動機會影響注意力。動機影響行動,這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動機越強烈,做事越投入、越專注;動機較弱甚至毫無動機,則會使個體的行為處于被動、敷衍、隨時可以被打擾、終止的狀態。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幼兒注意力維持時間非常短,一般也就十幾分鐘,但是當幼兒遇到感興趣的玩具、動畫片時,他們也能十分投入地玩上很久、看上很久。有些孩子對學習缺乏動機,一到做作業就磨蹭拖拉、馬虎敷衍,但是對踢足球興趣滿滿,踢一整個下午都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絲毫不累。同樣是學習,還有些孩子更喜歡數學、喜歡解題,但是不喜歡語文、不喜歡寫作文,一到寫數學作業就飛快完成,但是寫語文作業就拖拖拉拉。這些表現都是動機對注意力的影響。

在小學低年級之前,孩子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也就是不需要調動意志力的注意,這類注意非常容易被內外部環境干擾,比如,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跟學習無關的念頭、教室外走過一名老師,都能打斷孩子的注意。并且低年級小學生有更多的根據興趣分配注意的傾向,對感興趣的事情可以投入進去并做很久,對不感興趣的事情就算開始做,也很容易被打斷。從小學中年級開始,孩子的注意逐漸向有意注意發展,也就是能夠靠自己的意志抵抗內外部的“誘惑”,讓自己持續專注學習。

因此,無論在孩子發展的哪個階段,學習動機都是讓孩子保持學習專注的重要推力。

三、個體差異影響注意力

注意力還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我們每個人在一天不同的時段都有注意力的“高峰”和“低谷”。家長一定也有這種感受:有的家長在上午的工作效率最高,到了下午就昏昏欲睡;有的家長在晚飯后大腦最活躍,常常能有創新的靈感迸發。孩子也一樣,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水平不同。例如,孩子在上午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較高,能專注地聽課、做作業;但在午飯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水平會有所下降,犯困、提不起精神。有研究者對小學五年級孩子每天的注意力水平進行了研究,發現一天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情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晝間型、夜間型和混合型(見表1-1)。

表1-1 小學生不同的注意力日周期類型及表現特點

資料來源:張祥鏞.小學生注意力水平周期節律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3(6):379-373.

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狀態,了解孩子的注意力日周期類型。并且,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會變得相對規律,能夠形成自己的高效學習的作息時間規律。

四、外部環境影響注意力

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是因為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孩子的學習環境是否安靜、舒適、光線充足?嘈雜的聲音會極大地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使用的桌椅是否合適?坐姿不舒適會讓孩子產生疲勞感。室內的氣溫和通風狀況是否良好?室內溫度不適宜、空氣不流通會讓孩子感到疲勞。這些都是外部環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表現。

外部環境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在小學中低年級之前較為明顯。此時孩子處于無意注意階段,過于豐富的環境刺激、嘈雜的聲音都會讓孩子很難進入有效學習狀態。到了高年級之后,孩子的抗干擾能力增強,但這不意味著其可以對任何環境刺激“免疫”。因此,為孩子提供一個舒適、安靜、光線充足且只跟學習有關的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

比如,當我們發現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總是喜歡玩弄自己的文具時,我們就要反思:是不是給孩子買的文具太“好玩”、太新奇,導致文具本身比老師講課的吸引力大太多?這就提醒家長不要為了追求時髦或者無底線滿足孩子的獵奇心理,給孩子買新奇的文具。文具只要承擔簡樸的書寫、修改功能就可以。再如,我們常常抱怨孩子學習不專心,但是當孩子關上門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是不是頻繁打擾、噓寒問暖?比如,隔五分鐘就要送水果、問進度。人為打斷孩子的注意力,會讓孩子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注意轉移。這樣的話,他們再次進入學習狀態就很難了。

另外,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外部環境的重要內容。家長在家做事是否專注認真,是否做了一會兒事就“刷手機”、玩電腦,是否能夠做到投入、專注地閱讀、工作、做家務,這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做事的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神池县| 景德镇市| 新化县| 龙南县| 英吉沙县| 水富县| 休宁县| 西和县| 中卫市| 沙雅县| 二手房| 巢湖市| 岑溪市| 太白县| 墨玉县| 安乡县| 故城县| 鲁山县| 临沂市| 滕州市| 商河县| 江阴市| 星座| 清涧县| 应城市| 金湖县| 陵川县| 大英县| 钟祥市| 准格尔旗| 泗洪县| 大化| 渑池县| 柞水县| 锦州市| 贞丰县| 额尔古纳市| 伊通| 穆棱市|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