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厭學:青少年心理專家和12個少年的深度對話
- 陳瑜
- 1129字
- 2025-01-10 17:41:12
-1-
宇騁 “四校”的概念,是被其他人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的。
我記得在我上幼兒園或小學的時候,爸媽就聊“四校八大”中我未來能考上哪個,我媽說頂多“八大”吧。當時已經(jīng)聽到有這么個東西,雖然搞不懂是啥。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不錯,老師也在跟我說“四校八大”有多么好。就這樣,感覺“四校”是在他人的描繪當中浮現(xiàn)出來的,我其實也沒問過自己為什么一定要報。
我當時對中小學走高考路線還是走出國路線沒什么概念,說實話,我當時走高考路線,大部分的原因就是這條路線有名校,想著大家聽到我去“四校”,會不會都覺得我很厲害?出國路線的學校感覺不是很難進,聽上去也沒有很“高大上”。心中肯定有個很大的聲音在這么說。
陳瑜 有小小的虛榮心,覺得去“四校”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宇騁 對。
陳瑜 但真要考進“四校”可不容易,中考考出這樣的成績,對你來說也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準備吧?
宇騁 現(xiàn)在回想,實際上我可能不用付出特別大的努力,但當時學校不斷強調的是要非常細致、盡可能地細致,每道題都要確保差不多做對,粗心做錯的題目是最不值得的,所以我當時心會很慌。
要說知識點的話,其實基本上也都掌握了,只是最后一直在刷題,想各種辦法讓自己心不那么慌。比如老師說做題型整理、解題秘籍,初三最后幾個月我們就在搞這些東西。但這些解題秘籍做完一遍后,我也不會去看,就是圖個心安,覺得自己做好了準備,再踏上考場的時候心態(tài)就會更好一點。
我覺得最后這一段時間的備考沖刺,我可能已經(jīng)達到95%了,但是要在最后階段再提5%,其實性價比不太高,但沒了這5%,可能就會跟“四校”失之交臂。所以我當時也挺矛盾的,確實度過了一段挺累人的日子,主要是心理的煎熬,至于說學業(yè)上的話,該會的都會了。
當時還在家里上網(wǎng)課,明明都已經(jīng)會到“爛”的知識點,我會因為不聽網(wǎng)課就開始瘋狂焦慮,開始指責自己。當時感覺定死了“四校”,定死了特別難的一個目標,然后就開始近乎完美地要求自己,可又做不到,每天活得特別焦慮。
陳瑜 嗯,因為中考要考到這樣的目標學校,就是需要你做到滴水不漏、做到百分百。
宇騁 對,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其實很多時候沒必要對最后這一點點吹毛求疵,但是中考就是個考試啊,評判標準就只有這么一條,大家也都在這條路上走,所以要變強只能做到滴水不漏。
刷題可能對我來說還好,但是錯了一道,我可能就會陷入焦慮,或者刷到哪一道我對了,但沒有完全搞懂為什么對,我也會陷入焦慮,就感覺這些東西很有可能在考場上出現(xiàn),到時候如果碰到了,我就肯定會做錯,我就會慌,這種心態(tài)一直在折磨著我。
陳瑜 這樣的焦慮情緒有軀體表現(xiàn)嗎?
宇騁 當時其實還算少,有時候晚上我會找我媽哭訴,陷入一種很矛盾的狀態(tài),可能因為年輕人確實自控力不好,在家里上網(wǎng)課就是會看東看西,看完后心里又酸又沉,被那種愧疚感給包裹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