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潑,有生氣
每當埋頭審讀稿件時,看到邱炯的漫畫,我總會舒一口氣,心里一陣輕松:也該讓我享受會兒了——哪怕只有五分鐘!
邱炯的漫畫欄目《點點和小e》,在《小學生時代》雜志上已經連載好多年了,深受小讀者的喜愛。作者從《論語》里找出一句話,“演義”成一段對話,對話里有諧趣,有幽默,有機鋒,有味道。古老的先哲智慧就這樣與今天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發生了聯系。
這樣的漫畫,不是“我注六經”,更像是“六經注我”。《論語》里的精妙語句,成為當今少年觀察世界、領悟人生的一個個生動的注腳。
對漫畫里的主角“點點”和小讀者來說,也不是“道能弘人”,而是“人能弘道”。《論語》里講的各種道理,不是停留在字句里的,而是經過咀嚼、化用,實實在在修養了自身。
我曾經精讀過《論語》,讀過朱熹的《論語集注》,讀過楊伯峻的《論語譯注》,讀過李澤厚的《論語今讀》,也讀過南懷瑾的“南懷瑾講述”系列,當然,還翻過蔡志忠的漫畫。邱炯的漫畫之所以給我別具一格的感覺,是因為他對經典的解讀都與當下孩子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不僅有觀念引領的“意義”,還有認知拓展的“意思”,更有審美涵養的“意味”。
要知道,孔子本來就不是一個古板的老夫子,他即使承擔著“弘道”的重大使命,也從來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派頭。他的思想是活潑的,他的言行是靈動的,所以,少年在理解《論語》的時候,當然也可以思路清奇一點,靈機一動的時候多那么一點,甚至能適當地玩一玩有趣的“梗”,這樣,所有的“理”,就不是一味藥,而是像錢鍾書先生說的那樣,“如水中鹽,蜜中花”,沒有什么痕跡,卻蠻有味道,不知不覺中入腦入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要建立起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所謂開放式的學習,所謂有質量的思考,一定是在一個較為平等、鼓勵提問、允許質疑的情境里發生的。像有點憨、有點靈的“點點”,在和他的父母、老師互動對談時形成的那種氛圍感,很像卜勞恩的《父與子》,特別健康。“小不忍,則亂大謀”——點點竟然安慰起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暴躁的老爸;“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愛看電視的點點挨批了,他卻反過來責備愛刷手機的媽媽,哈哈……當然,孩子不是只會頂嘴,更會有自覺的反思、真誠的自省。
假如孔子復生,翻閱這一本《少年讀論語》,估計會發出一句欣慰的感嘆:嗯,吾道不孤啊!
吳志翔
美學博士、《小學生時代》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