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書名: 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作者名: 咸魚拌飯醬本章字數: 2175字更新時間: 2025-01-21 23:01:24
天氣漸熱,轉眼間已到六月。
六月初一,這是每月一度的大朝會之期,按照朱元璋的規定,每個月的初一都要進行大朝會,用以整肅朝政、集中決策,但凡朝中有什么重大事議,都會在這一天公開宣布。
既是“大”朝會,自與平常的例行朝會稍有不同,京城各級官員盡皆盛裝出席,先循禮制進殿朝拜,接著開始奏報近來朝事。
將朝中重大事宜逐一商討,得出公允結論之后,已是三個時辰后。
朝臣們自大清早趕來,雖已提前墊了肚子,熬到這時也是饑腸轆轆。
本還盼著朱元璋那聲“退朝”,卻沒想朱天子這時起身,竟還有下文。
“諸卿肅靜,咱還有件大事要宣布!”
一聲威肅呼喝,朝臣們趕忙噤聲肅容,心中卻在好奇,陛下這又是鬧的哪一出。
“我朝素來優待士子,為免士子因錢糧而發愁,故凡秀才之上,皆有田賦額度減免,然則,事到如今,咱發現此制過于繁瑣,加之不少士子名下并無田產,壓根無法享受這免稅優惠……”
朱元璋的冷肅宣號聲中,諸朝臣卻是面色大變。
乍聽陛下那口氣,似乎他是在優待士子,有意改進這免稅田制度。
可是個人都能聽出,這話不誠不實,實在有點像是借口——能夠讀得起書的,會是普通百姓嗎?家里會沒有田產嗎?會享受不到這免稅優惠嗎?
好端端要改進稅制,多半是個大坑!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來的話,正印證了眾人擔憂。
“為了顧全那些沒有田產的文人士子,咱決定取消免稅田制度,其所免賦稅直接由國庫折合成錢糧發放!”
此言一出,滿堂上下,盡皆震驚。
尤其那些文官們,此刻個個面色慘白,滿臉頹喪神情。
當初這免稅田制度,就是他們攛掇的,其所圖,當然不只是這簡簡單單的免除田稅——而是想著借助這免稅田制度,偷取國稅地稅,牟取重利。
而且還可仰仗投獻、飛灑之法,大量籠絡百姓之地,假借“免稅”之名,從百姓身上吸血扒髓,大營其利,更甚至者,還可趁機傾占田產,以壯家資。
現如今,朱天子一朝改制,這免稅田制度取消,他們還如何暗耍手段?
當即,戶部尚書郭允道立站了出來,反對道:“陛下,此計不妥啊!”
“有何不妥?”朱元璋眼露寒光道。
“去歲我朝才揮師北伐,現今已是國庫空虛,哪還有多余錢糧發放給士子?”
既要改制發放錢糧,好歹得有錢才行。
郭允道的話乍聽來也有道理,可朱元璋大袖一拂,冷面回絕:“如今已經取消了免稅田制度,那以往免除的稅賦,自是會如數征收,多了這筆稅費,國庫焉還能空虛?”
先收錢再發錢,乍聽來麻煩無比,卻是避免了假借稅制牟取私利之途。
可朝臣們哪里愿意,郭允道立馬拱手再道:“然如今距離夏稅還有兩月,等夏稅入庫,怕是來不及了,再說這多增加的稅賦,也未必能滿足發放之需啊!”
這話雖是刻意推諉,卻也有其道理,既然要籠絡士子人心,那最好是出了政策就立刻將錢糧下發下去,然明朝實行的是兩稅法,夏稅要等到八月才征收完畢呢!
朱元璋卻將臉一板,冷聲道:“若是國庫不夠,可從咱的內帑里調撥錢糧,先將這折合錢糧發放下去,待到來年收了稅,再補回來便是!”
此話一出,大殿之內驚駭聲一片。
朱天子竟肯動用皇家私帑,來發放折合錢糧,看來他要廢除免稅田之制的決心,實在堅定之極!
更叫眾朝臣擔心的是,一旦此事成行,天子定會將從內帑調錢獎勵士子之事大加宣揚,屆時他朱天子“舍私利而惠文士”的形象一立,天下士子們豈不感恩戴德?
這些文人士子,是文官們的基本盤,也是他們對抗皇權的根據地,絕不能被天子輕易拉攏。
“此乃朝廷對天下士子的恩賜,怎好動用陛下內帑的錢糧?”
郭允道的呼喊聲近乎哀嚎,足可見其內心之急躁。
朱元璋冷眼微瞇,居高臨下審視著他:“郭卿這話何意,咱體恤天下士子,掏些體己銀子又如何?”
“這……這……”
郭允道猶豫片刻,旋即將牙一咬:“國庫尚有些存銀,想來我戶部多擠擠湊湊,還能湊齊的……”
事到如今,只能先退一步,同意天子的做法!
兩權相害取其輕,總不能讓朱元璋既取消了免稅田制度,又收取了天下士子的人心吧!
“哦?如此說來,便無須咱再動用內帑了?”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望了一眼,郭允道立馬拱手,鄭重道:“無須陛下勞心,戶部自會盡心操辦,將這免稅之制改革完成!”說罷,郭允道咬了咬牙,退了下去。
自他退下后,眾朝臣盡皆各自顧盼,顯然還想著誰再出頭。
可相顧一二,居然沒有人再敢站出來,眾人也只能各自搖頭嘆氣,一臉無奈。
眼看大獲全勝,朱元璋可算是揚眉吐氣,心中暗爽,他上前一步,振聲宣喝:
“諸卿可得聽好了,這筆錢糧,乃是朝廷恩賞給天下士子,用以折合免稅田之稅賦,其意義重大無比,倘有誰敢貪圖覬覦,將手伸去出,那便是阻礙朝廷國計,與朝廷為敵,與天下為敵!”
說著,他冷哼一聲,目光陡然綻出森然殺意:“屆時真查出有此等碩鼠,莫怪咱手下不容情!”
他威聲警告,喝得堂下眾人心下打顫,駭不能已——誰都知道朱天子手段狠辣,真叫他抓了現行,豈還有活命希望?屆時怕不止自身性命不保,連闔府上下都要遭殃!
隨即,朱元璋看向了監察都御史詹徽道:“詹徽,此事就交由你都察院監督,若是出了任何貪墨之事,咱唯你都察院是問。”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御史臺為都察院,以李原名,詹徽等八人為監察都御史,再于浙江、河南、山東等十二道設置監察御史,因此此事交由都察院監督正合適。
朝臣們哪還敢再行置喙,只能拱起手來,齊聲應喏:“臣等領命,自會奉公克察,絕不敢有負圣上托付、天下士子之望!”
這聲聲應喏倒是鏗鏘有力、態度十足,可當朱天子宣布退朝之際,眾朝臣的臉上,無不滿溢頹然失望。
哀容苦色中,眾臣退了下去,彼此眼神交匯間,卻似都有千言萬語。